校园餐如何保安全、高校建设有啥变化?四川省教育厅为网友答疑
2025年5月,省政府印发《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25—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6月27日,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四川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石静走进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就广大网友关心、关注的问题作沟通交流。
在线访谈直播现场
校园餐如何确保安全、营养?
六方面着力“严把关口”
怎么完善学生在校的安全的餐食、营养问题?
石静介绍,教育部门将从以下六方面着力:
强化责任落实。督促各地全面落实教育、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责任,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和校长第一责任人责任,形成合力。
完善制度机制。督促各地和学校进一步完善校园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管理政策制度,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强化设施保障。督促各地和学校持续加大食堂建设、改造投入力度,不断提升食堂硬件设施保障水平。
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按照“省、市、县、校”四级培训体系要求,督促各地和学校分级分层分类开展学校食堂管理和从业人员培训,加强人员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服务人员的能力水平。
规范经营管理。督促各地和学校坚持公益性原则,切实加强学校食堂承包、劳务外包、大宗食材供货、校外供餐等经营管理,提升学生在校饮食保障服务水平。
深化监督执纪。督促各地和学校健全群众举报机制,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充分发挥家长民主监督作用,开展社会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强化监督结果运用,严格执纪问责。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四川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石静回答网友疑问
家庭教育会增加家长负担吗?
家校社协同育人 带动孩子健康成长
“发挥家庭第一个课堂、家长第一任老师作用”会不会增加家长负担?
“家庭教育不是增加家长负担,而是需要家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以身作则,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遵守法律法规、持续学习等方面树立榜样,带动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石静表示,《纲要》提出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发挥家庭第一个课堂、家长第一任老师作用,完善家长学校运行机制,构建和谐和睦家庭关系,掌握正确家庭教育方法,传承优良家风家教,“希望广大家长承担起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高等教育怎么变?
分类评价、学科优化与产教融合
《纲要》将给高校建设带来哪些变化?“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政策设计,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更加匹配,推动教育战略地位不断提升,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日益彰显。”
具体行动上,要推动高校分类评价改革。研究制定高校分类指引,依据办学定位和发展水平,引导高校在各自领域争创一流,逐步形成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适度超前的良性发展格局,实现我省高校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力、服务支撑力系统性跃升。
此外,还要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健全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机制,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效。紧扣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构建规模结构合理、学科专业适配、产业需求对接、战略支撑精准的现代化人才培养体系。
提升政产学研用效能的顶层制度板块,如何激发企业参与动力?
石静表示,首先,以需求为导向,提出“企业出题+政府发卷+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答”的协同创新模式,建立“企业出题”的需求征集机制,由政府统筹发布“需求清单”,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需攻关”,增强企业在创新链中的主导权。
其次,以平台为支撑,布局建设高等研究院、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重大平台,实施大院大所“聚源兴川”行动,推动大学科技园优化重组,支持建设环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经济圈。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技术对接、中试熟化服务,缩短成果落地周期,引导企业参与创新平台建设,以“共建共享”模式分摊成本、分散风险。
最后,以人才为纽带,支持校企人才按规定双向流动、相互兼职,构建师资队伍“双师双薪”激励机制,分地区分行业分领域编制企业人才需求目录。(记者 严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