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视听四川”新型传播服务体系,推动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5年04月18日 19时56分
  • 来源: 四川观察
  • 【字体:
  •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视听产业已成为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4月18日,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专门邀请到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骏和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翔走进直播间,就“加快建设‘视听四川’新型传播服务体系推动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我们身处一个‘无视听,不网络’的时代。广播电视的边界正在被打破,网络视听已经成为互联网的第一大应用,深度嵌入群众生活、产业生态和社会治理。传统媒体的‘一端播发’已经难以适应‘多点接收’‘用户主导’的新格局,亟需建构一个多源供给、多元表达、多端触达的新型传播服务体系。”李晓骏表示,“视听四川”要做的就是——既要让声音传得远,也要让画面落得下;既要让正能量满屏,也要让主流价值出圈。我们不再满足于做“内容堆积平台”,而是要做“服务直达平台”。更重要的是,“视听四川”不是媒体自身的孤军奋战,而是构建“大视听”产业生态的一项系统工程。它连接的是党和政府的宣传主阵地,是亿万用户的日常视听需求,是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场景,是四川文化走出去的国际传播窗口。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已将建设“视听四川”新型传播服务体系作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改革事项之一明确写入了《决定》,使其成为省委省政府部署推进的重要战略工程、文化工程、产业工程。“视听四川”是全省局、台、网协同的“交响乐”,当前正在推动建立“三级传播链”,把省、市、县的内容生产、技术支撑、分发渠道全部贯通起来。从家庭客厅到手机屏幕,从汽车中控到数字大屏,今天的“视听”意味着已经不再是单向传播,而是与服务、互动、应用紧密结合,是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而“视听四川”的构建离不开“一平台三品牌”的战略抓手。李晓骏介绍,“一平台”指的是“视听四川”平台,它是一个兼具内容汇聚、数据分析、智能分发、公共服务等多重功能的综合性新型传播服务平台;“三品牌”则包括聚焦不同的传播场景的“百部川扬”“神秘蜀韵”“拍在四川”,它们共同构成内宣、外宣、产业服务三位一体的传播布局。

    “百部川扬”是面向全国的网络视听传播品牌,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着力推动形成“选题引导+人才培养+平台推广”的闭环机制,对正能量、广传播的优质视听内容予以扶持,鼓励专业团队深耕现实题材、历史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真正让品牌成为内容精品的加速器和放大器。“百部川扬”网络视听传播活动开展以来,已征集作品超9000部,全网传播量超过200亿次,是“川字号”优质内容的代表。

    “神秘蜀韵”是面向国际传播的文化品牌,用讲故事的方式、短视频的节奏,传播“三国三苏三星堆、非遗蜀道大熊猫”等四川历史文化。

    “拍在四川”则是面向全国影视制作机构的服务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的服务方式,整合拍摄基地、服务机构、制作资源、政务服务、政策支持,打造“一站式影视拍摄服务生态”。

    技术和产业是“视听四川”从愿景变为现实的两个轮子,李翔表示:“新质生产力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核心就是要在技术逻辑和产业逻辑两个层面实现重构。具体来看,我们有两个关键抓手:一是以先进技术构建‘视听四川’的发展底座,我们整合广播电视业务数据、中台系统、播出体系、智能终端,构建‘可计算、可调度、可监管’的基础设施,依托虚拟现实视听技术创新与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平台,推动AI生成、超高清、沉浸式技术在内容创作、平台推荐、终端交互中的深度应用;二是以产业思维打造‘平台+内容+服务’一体化生态,比如推动‘拍在四川’平台模块化服务剧组,实现‘一站式对接’,又比如通过‘百部川扬’活动孵化IP作品,推动内容与广告、电商、公益等产业深度融合。”技术赋能带给老百姓的体验就是可以一键收看民生服务短片、接收应急广播信息,并根据用户兴趣推送内容。

    在推动“视听四川”平台和品牌建设的同时,四川还提出了“大视听”产业的概念,这意味着一种跨领域、跨行业、跨生态的融合发展模式。“它包括三个关键特征:从内容产业走向现代服务产业、从行业驱动走向场景驱动、从线性传播走向交互消费。”李晓骏透露,四川的两个国家级视听产业基地,已经不再只是“拍影视剧”的拍摄地,更是集投资孵化、技术研发、内容制作、版权交易、AI创意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视听产业园。园区内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分发、从人才培训到市场对接,可以在“一区”完成闭环运行。“拍在四川”也已经从服务剧组拍摄,扩展到了与文旅、地方宣传的深度融合,各地正努力将宣传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充分发挥影视作品的带动作用,提升旅游热度,吸引投资关注。谈到在打造大视听产业生态过程中的政府角色,李晓骏表示:“我们不是做产业的‘主角’,而是‘导演’、‘制片人’、‘店小二’角色。政府通过规划引导、要素统筹、政策供给,设规则、造环境、优服务,为企业搭台、让企业唱戏。”(记者 刘畅)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加快建设“视听四川”新型传播服务体系,推动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5年04月18日 19时56分
  • 来源: 四川观察
  •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视听产业已成为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4月18日,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专门邀请到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骏和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翔走进直播间,就“加快建设‘视听四川’新型传播服务体系推动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我们身处一个‘无视听,不网络’的时代。广播电视的边界正在被打破,网络视听已经成为互联网的第一大应用,深度嵌入群众生活、产业生态和社会治理。传统媒体的‘一端播发’已经难以适应‘多点接收’‘用户主导’的新格局,亟需建构一个多源供给、多元表达、多端触达的新型传播服务体系。”李晓骏表示,“视听四川”要做的就是——既要让声音传得远,也要让画面落得下;既要让正能量满屏,也要让主流价值出圈。我们不再满足于做“内容堆积平台”,而是要做“服务直达平台”。更重要的是,“视听四川”不是媒体自身的孤军奋战,而是构建“大视听”产业生态的一项系统工程。它连接的是党和政府的宣传主阵地,是亿万用户的日常视听需求,是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场景,是四川文化走出去的国际传播窗口。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已将建设“视听四川”新型传播服务体系作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改革事项之一明确写入了《决定》,使其成为省委省政府部署推进的重要战略工程、文化工程、产业工程。“视听四川”是全省局、台、网协同的“交响乐”,当前正在推动建立“三级传播链”,把省、市、县的内容生产、技术支撑、分发渠道全部贯通起来。从家庭客厅到手机屏幕,从汽车中控到数字大屏,今天的“视听”意味着已经不再是单向传播,而是与服务、互动、应用紧密结合,是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而“视听四川”的构建离不开“一平台三品牌”的战略抓手。李晓骏介绍,“一平台”指的是“视听四川”平台,它是一个兼具内容汇聚、数据分析、智能分发、公共服务等多重功能的综合性新型传播服务平台;“三品牌”则包括聚焦不同的传播场景的“百部川扬”“神秘蜀韵”“拍在四川”,它们共同构成内宣、外宣、产业服务三位一体的传播布局。

    “百部川扬”是面向全国的网络视听传播品牌,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着力推动形成“选题引导+人才培养+平台推广”的闭环机制,对正能量、广传播的优质视听内容予以扶持,鼓励专业团队深耕现实题材、历史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真正让品牌成为内容精品的加速器和放大器。“百部川扬”网络视听传播活动开展以来,已征集作品超9000部,全网传播量超过200亿次,是“川字号”优质内容的代表。

    “神秘蜀韵”是面向国际传播的文化品牌,用讲故事的方式、短视频的节奏,传播“三国三苏三星堆、非遗蜀道大熊猫”等四川历史文化。

    “拍在四川”则是面向全国影视制作机构的服务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的服务方式,整合拍摄基地、服务机构、制作资源、政务服务、政策支持,打造“一站式影视拍摄服务生态”。

    技术和产业是“视听四川”从愿景变为现实的两个轮子,李翔表示:“新质生产力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核心就是要在技术逻辑和产业逻辑两个层面实现重构。具体来看,我们有两个关键抓手:一是以先进技术构建‘视听四川’的发展底座,我们整合广播电视业务数据、中台系统、播出体系、智能终端,构建‘可计算、可调度、可监管’的基础设施,依托虚拟现实视听技术创新与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平台,推动AI生成、超高清、沉浸式技术在内容创作、平台推荐、终端交互中的深度应用;二是以产业思维打造‘平台+内容+服务’一体化生态,比如推动‘拍在四川’平台模块化服务剧组,实现‘一站式对接’,又比如通过‘百部川扬’活动孵化IP作品,推动内容与广告、电商、公益等产业深度融合。”技术赋能带给老百姓的体验就是可以一键收看民生服务短片、接收应急广播信息,并根据用户兴趣推送内容。

    在推动“视听四川”平台和品牌建设的同时,四川还提出了“大视听”产业的概念,这意味着一种跨领域、跨行业、跨生态的融合发展模式。“它包括三个关键特征:从内容产业走向现代服务产业、从行业驱动走向场景驱动、从线性传播走向交互消费。”李晓骏透露,四川的两个国家级视听产业基地,已经不再只是“拍影视剧”的拍摄地,更是集投资孵化、技术研发、内容制作、版权交易、AI创意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视听产业园。园区内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分发、从人才培训到市场对接,可以在“一区”完成闭环运行。“拍在四川”也已经从服务剧组拍摄,扩展到了与文旅、地方宣传的深度融合,各地正努力将宣传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充分发挥影视作品的带动作用,提升旅游热度,吸引投资关注。谈到在打造大视听产业生态过程中的政府角色,李晓骏表示:“我们不是做产业的‘主角’,而是‘导演’、‘制片人’、‘店小二’角色。政府通过规划引导、要素统筹、政策供给,设规则、造环境、优服务,为企业搭台、让企业唱戏。”(记者 刘畅)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