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门户网 | | | English
首页 | 政府领导 | 机构职能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走进四川
“路过清风”:在省级层面首次明确省域副中心科技创新建设定位和布局,有什么样的考虑?如何激发各个市州动力,发挥各地特色优势?

“路过清风”:在省级层面首次明确省域副中心科技创新建设定位和布局,有什么样的考虑?如何激发各个市州动力,发挥各地特色优势?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家桦:

关于省域副中心定位布局这个问题,正好也是我们《实施方案》的特色亮点之一。这里,我再展开具体谈谈我的看法。当前,我省只有成都、绵阳、德阳3市进入中国城市创新“百强”榜单,创新资源分布不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发展不平衡。这次在省级层面首次明确省域副中心科技创新建设定位和布局,是在充分尊重发展规律,综合考量各市(州)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因素基础上提出的,核心就是发挥成都、绵阳两大创新主引擎的辐射带动作用,布局建设特色创新高地,构建核心带动、多点支撑、相互配套的省域科技创新体系,带动全省创新能力整体提升。

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肩负着带动全省、辐射西部、服务国家的重大责任。我们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支持成都提升创新枢纽和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加快打造西部中试中心,增强对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的集聚能力,提高对全省的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能力。同时,推动成都与其他市(州)建立“总部+基地”“研发+制造”“异地开发+本地转化”等协作模式。

绵阳是重要的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基地,我们将发挥绵阳科技城国防科技工业优势,争取布局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平台及基础设施,培育发展核医疗、激光技术等新兴产业,持续提升战略保障能力和经济发展实力。

我们将支持德阳市推进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德阳大学科技园等建设,精准招引一批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高端装备科技城。支持宜宾打造新一代固态电池技术创新高地,支持泸州建设川渝毗邻地区(泸永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支持南充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联动达州协同打造先进制造业创新高地。

支持其他市(州)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培育打造应用场景,引入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示范应用和产业化落地,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