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生水起”:提升政产学研用效能的顶层制度板块,有什么样的制度去激发企业参与的动力?
“风生水起”:提升政产学研用效能的顶层制度板块,有什么样的制度去激发企业参与的动力?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石静:
深化“政产学研用”融合、提升协同效能,是四川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改革,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的重要路径。《纲要》为此部署了系列顶层制度设计,激发企业参与政产学研用融合的动力,具体提出以下举措:一是以需求为导向,构建“企业出题”的协同创新机制。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市场需求的最直接感知者。《纲要》明确提出“企业出题+政府发卷+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答”的协同创新模式,正是将企业的技术需求作为创新起点,通过建立“企业出题”的需求征集机制,由政府统筹发布“需求清单”,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需攻关”,既解决了传统模式中“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更让企业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出题”,切实增强了企业在创新链中的主导权,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收益的“最大受益者”。二是以平台为支撑,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与风险。《纲要》提出布局建设高等研究院、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重大平台,实施大院大所“聚源兴川”行动,推动大学科技园优化重组,支持建设环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经济圈,这些举措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技术对接、中试熟化服务,缩短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周期,通过发挥市场对产业方向、技术路线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参与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以“共建共享”模式分摊研发成本,分散创新风险,让企业“轻装上阵”投入创新。三是以人才为纽带,破解企业引才用才瓶颈。人才是企业参与政产学研用的核心要素。《纲要》提出支持校企人才按规定双向流动、相互兼职,构建师资队伍“双师双薪”激励机制,分地区分行业分领域编制企业人才需求目录,这些政策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专业人才资源,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企业人才与高校人才的交流互动,企业可以通过人才培养和引进更好地满足自身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