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四川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一级警务专员,一级警监 张洪: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集中行动和常态综合治理,固化完善了“政府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综合治理”的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格局,为全国创造了不少“四川经验”,贡献了不少“四川力量”。
第一,法治建设固安。这几年,我省先后出台了《四川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四川省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严重地区挂牌集中整治实施办法(试行)》《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提醒督促约谈制度》等一揽子顶层设计,不断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切实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范有序落实。今年5月,省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川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并由省政府第367号令颁布,于7月16日正式施行。《规定》围绕明责、履责和问责,进一步压实了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相关单位道路交通安全责任。据了解,这是继天津、广西、山东之后全国第4个以地方政府规章形式出台相关规定的省份。
第二,部门联治护安。一是首创“双超”治理。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货车“双超”治理,并持续完善治超长效机制,2024年“客货危”重点车辆诱发的一般程序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治超”前相比,分别下降42.55%、38.97%,3人以上较大事故起数下降56.16%。二是强化“畅安”工程。我们联合了有关部门开展普通公路“畅安工程”建设,省、市、县累计投资50余亿元,新建、补建村道路侧护栏2.5万余公里。联合治理高风险隐患,整治事故易发路段731处、隐患隧道371条,提升改造危桥659座。三是力推“四项整治”。今年5月,我们又会同交通运输部门在全省部署开展客货运输、道路隐患、农村交安、夏季突出违法四项整治,以更大力度、更强合力防风险、除隐患、压事故、保平安,目前整治成效初显。
第三,科技赋能强安。一是织密感知源。高标准推动高速公路和国省县道增设感知源,逐步完善高速公路“三道防线”、国省县道“三道关口”的立体防控格局,补齐执法监管盲区,解决警力不足问题,增强异常事件感知能力,提升异常事件处置效率,有效降低行车事故。二是聚合数据流。进一步推动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水利、气象、卫健、文旅等部门资源共享,汇聚天网雪亮工程、运营商视频资源、互联网导航等平台数据,整合全省公安交警平台、卡口、监控、事故等交管数据,实现数据上图、全量接入、支撑实战。三是深化大应用。全面升级公路防控体系,推广云哨系统,加快电子劝导站建设,聚焦交通违法、交通事故、应急事件等道路交通场景,加快交管大数据智能化的建设与运用,提升道路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第四,督责问效促安。省政府连续9年将道路交通安全纳入政务考评,去年又将道路交通安全纳入省委、省政府“1+9”高质量发展考核和省政府政务督查范围。对问题突出的市、县两级政府“挂牌”治理。建立提醒督促约谈机制,省领导分级分类约谈了6个市、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严格督导责任进一步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