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三融六联”机制给基层公共安全治理带来了哪些实质性的变化?
遂宁市船山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刘茂森:
为切实发挥 “三融六联” 机制作用,我们从队伍建设、制度保障等多方面入手,推动基层公共安全治理提质增效。在队伍一体化运行构建上,我们充分利用村(社区)居委会现有办公场所,为其增置警务工作席位或专门警务室,并配套配齐电脑、打印机、执法记录仪等办公设施设备,同时建立社区民辅警、党政社区干部、网格员合署办公制度,让三方力量在同一办公空间高效协作。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全区 117 个村(社区)居委会全面施行,实现了基层治理力量的广泛覆盖。
在职能融合与制度规范方面,我们严格按照 “边界清、责任明、力量优” 的要求,积极推动职能整合。不仅出台了《船山区创新“三融六联”社会治理机制加强社区(乡村)建设实施意见》,明确社区警务与社区事务的权责归属,确保双方在工作中能互通信息、定期会商,实现深度融合;还将矛盾纠纷化解、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网格化管理等核心工作纳入全区 “平安建设” 体系,并建立了严格的网格员评价机制 —— 网格员的评价须经过进入乡镇(街道)班子的派出所所长和进入社区 “两委” 的民警审核确认,通过这种方式将社区警务考核与综治考核深度绑定,有效激发了基层队伍的干事活力。
在治安防控与风险排查上,我们依托城区 36 个社区警务室、1 个街面警务站,广泛整合社区干部、网格员、保安物业人员、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组织他们常态化开展街面巡逻防控、社区内安全巡查,及时收集社情动态和治安突出问题,第一时间排除潜在风险隐患,构建起严密的警民联治联防网络。2024 年以来,我们已围绕治安形势召开 12 次治安分析会,针对 1 个治安问题突出的地区实施通报整治;累计排查治安突出问题 1247 次,精准发现治安突出问题 35 个,切实将风险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
在矛盾调解与便民服务方面,我们依托警政联调联宣机制,推动 “公调对接” 中心实体化运行,整合行政调解、公安调解、司法调解三方力量,形成调解合力。同时,常态化开展法制宣传、安防教育活动,通过讲座、宣传栏、线上推送等形式,提升居民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确保矛盾纠纷不升级、不扩散、不积累。
自 “三融六联” 机制试点推行以来,全区基层公共安全治理成效显著,各项数据均实现大幅优化:全区警情同比下降 33.2%,其中街面犯罪案件、传统侵财案件同比分别下降 47.6%、22.3%,居民安全感显著提升;联动排查、闭环处置各类风险隐患目前 1228 个,整改完成率达 100%,实现风险隐患 “清零”;成功联调各类矛盾纠纷 3330 起,调解成功率高达 99.6%,同比上升 23%,重大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更是达到 100%,“民转刑” 案件发生率同比下降 35%,有效维护了社区和谐稳定;到目前累计受理群众求助 607 件,现场上门办理户籍、外管业务 345 件,鼓励志愿者完成服务类任务 267 起,切实为群众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受到群众广泛认可。如今,我区社区的治安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居民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群众对基层治理的满意度也实现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