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十条措施》起草背景和意义?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陈开勇: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王晓晖书记、施小琳省长多次提出明确要求,5月12日,施小琳省长专程赴农业农村厅调研座谈,指导畜牧业发展,要求发挥有为政府作用,研究措施推动畜牧业提质增效。胡云副省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畜牧产业发展,要求迭代优化现有支持政策,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是全国畜牧业大省,畜牧业是四川农业响亮的“金字招牌”。作为国家批准的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四川畜禽养殖体量大,生猪出栏和兔、蜂养殖量常年位居全国第一,肉牛、肉羊、肉鸡、蛋鸡存出栏均居全国前10位,肉蛋奶供应充足。从生产数据看,2024年,全省生猪出栏6149.6万头、牛出栏297.7万头、羊出栏1498.9万只、家禽出栏6.9亿只,一产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近三分之一。从企业数量看,全省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3.4万家、屠宰企业1093家、规上畜禽产品加工企业503家;年营收能力超过1亿元的畜牧业企业达到239家,其中超过50亿元的有新希望集团、铁骑力士、巨星集团、高金集团、德康农牧、四川温氏6家,其中新希望达到千亿级,铁骑力士达到百亿级,年营收总和超过2700亿元,对四川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对照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部署要求,我们还有差距,特别是在养殖效率效益、精深加工、服务体系、品牌打造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力加劲。
《十条措施》的出台,是加快转变四川畜牧业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是落实国家层面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的重要举措。其核心目标,是夯实稳产基础、补齐加工短板,全面提升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四川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其背后有三点深刻考量: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川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更好扛起粮食、生猪、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重要指示要求,首先从强化“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角度加大政策支持。二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农业强省部署,按照全要素集成、全链条打造思路,支持加快补齐短板,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水平。三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通过强化关键要素保障,支持做优特色、打造品牌、拓展市场,增强综合效益竞争力。
此外,《十条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稳定和延续行之有效的政策,创设适应行业发展新形势的政策措施,切实回应行业发展期盼,这一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川措施”,无疑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文件,为推动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而坚实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