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聚焦民生诉求优化热线服务 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 2025年02月08日 15时09分
  •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 【字体:
  • 德阳市聚焦民生关切,完善便民热线服务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强化诉求解决能力,提升群众满意度。2024年,受理群众诉求62.3万件,群众诉求解决率达85%,群众满意率达95%。

    一、健全体制机制,凝聚工作合力。一是健全制度规范。出台《德阳市12345热线平台督办工作机制》《德阳市12345热线办理工作考核细则》,建立常态化调度机制,按月举行联席会议、每半年召开推进会,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现场调度、协调解决问题。截至目前,已召开联席会议14次,推动解决拖欠工资、物业管理、消费纠纷、占道经营、携号转网等63类民生问题。二是优化机构设置。在市本级和7个区(市、县)设置市民服务中心,构建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编办、司法、政务服务等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诉求办理责任主体,形成102个热线承办部门(地区)业务联动、3200余名热线干部统一调度的工作格局。三是压实部门责任。将热线按时办结率、诉求解决率、群众满意率纳入年度考核,严格落实“215”限时办结制度,即重大特殊诉求2小时内办结,紧急诉求1日内办结,普通工单5日内办结。按照“日研判、周分析、月通报和专题报告”工作模式,2024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直接签批督办105件,推动解决“成德3号线摆渡车增设城北站点”等问题。

    二、实行闭环管理,提升服务质效。一是畅通反映渠道。在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等涉民办事场所设置12345热线导台,引导企业群众通过12345政务热线反映诉求。加强12345热线与110报警平台联动,及时接收转办110报警平台非警情工单,2024年共接收转办工单5229件。二是加强过程监督。依托“1+3”系统平台,即智能话务系统以及智能分析平台、社情民意智慧感知平台、12345调度小程序,建立办理时限“红黄绿”预警机制,提高办理实效,办结时限整体提速30%。建立紧急诉求处置专班,快接快办停水停气、入院就医、环境污染等诉求4586件。三是严格督责问效。强化纪委监委、目标办等部门对诉求办理的监督,针对相互推诿、办理不及时诉求,采取约谈、通报、挂牌等方式,定期督办、严格追责。通过《政事廉连问》栏目,以“问政”直面问题,以“晾晒”强化监督,曝光处理“飞线充电”等3类典型问题。

    三、扩宽服务维度,强化多元协同。一是拓展业务联动范围。联通12345便民服务热线系统与“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将热线无法解决的纠纷问题推送至调处平台,为群众提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问题解决方式。截至2025年1月,通过双平台联动推送,解决邻里、婚恋、物业管理、劳动争议等矛盾纠纷476件。二是创新诉求办理模式。梳理研判热线平台、信访投诉、大人建议、政协提案等渠道民生实事项目类诉求,按月形成民生实事项目清单,按照“及时办理、定期反馈、全程督办、评估验收”工作要求,推动清单内项目高效办结。2024年,共发布涉城乡管理、道路交通等民生实事项目清单8批次57项,已完成评估验收37项,平台回访群众满意率达95%。三是加强媒体宣传推广。发挥市民服务中心与媒体联动作用,通过市、县两级电视台打造民生专题节目“直拨12345”,《德阳日报》开辟“民生零距离”专刊,德阳广播打造“德阳12345追踪”栏目,主办各类节目300余期。开展“首届德阳12345热线活动周”,举办主题展、市民开放日、热线进社区等系列线下活动,把群众“请进来”,让热线“走出去”,提升群众对热线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责任编辑: 张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德阳市聚焦民生诉求优化热线服务 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 2025年02月08日 15时09分
  •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 德阳市聚焦民生关切,完善便民热线服务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强化诉求解决能力,提升群众满意度。2024年,受理群众诉求62.3万件,群众诉求解决率达85%,群众满意率达95%。

    一、健全体制机制,凝聚工作合力。一是健全制度规范。出台《德阳市12345热线平台督办工作机制》《德阳市12345热线办理工作考核细则》,建立常态化调度机制,按月举行联席会议、每半年召开推进会,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现场调度、协调解决问题。截至目前,已召开联席会议14次,推动解决拖欠工资、物业管理、消费纠纷、占道经营、携号转网等63类民生问题。二是优化机构设置。在市本级和7个区(市、县)设置市民服务中心,构建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编办、司法、政务服务等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诉求办理责任主体,形成102个热线承办部门(地区)业务联动、3200余名热线干部统一调度的工作格局。三是压实部门责任。将热线按时办结率、诉求解决率、群众满意率纳入年度考核,严格落实“215”限时办结制度,即重大特殊诉求2小时内办结,紧急诉求1日内办结,普通工单5日内办结。按照“日研判、周分析、月通报和专题报告”工作模式,2024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直接签批督办105件,推动解决“成德3号线摆渡车增设城北站点”等问题。

    二、实行闭环管理,提升服务质效。一是畅通反映渠道。在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等涉民办事场所设置12345热线导台,引导企业群众通过12345政务热线反映诉求。加强12345热线与110报警平台联动,及时接收转办110报警平台非警情工单,2024年共接收转办工单5229件。二是加强过程监督。依托“1+3”系统平台,即智能话务系统以及智能分析平台、社情民意智慧感知平台、12345调度小程序,建立办理时限“红黄绿”预警机制,提高办理实效,办结时限整体提速30%。建立紧急诉求处置专班,快接快办停水停气、入院就医、环境污染等诉求4586件。三是严格督责问效。强化纪委监委、目标办等部门对诉求办理的监督,针对相互推诿、办理不及时诉求,采取约谈、通报、挂牌等方式,定期督办、严格追责。通过《政事廉连问》栏目,以“问政”直面问题,以“晾晒”强化监督,曝光处理“飞线充电”等3类典型问题。

    三、扩宽服务维度,强化多元协同。一是拓展业务联动范围。联通12345便民服务热线系统与“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将热线无法解决的纠纷问题推送至调处平台,为群众提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问题解决方式。截至2025年1月,通过双平台联动推送,解决邻里、婚恋、物业管理、劳动争议等矛盾纠纷476件。二是创新诉求办理模式。梳理研判热线平台、信访投诉、大人建议、政协提案等渠道民生实事项目类诉求,按月形成民生实事项目清单,按照“及时办理、定期反馈、全程督办、评估验收”工作要求,推动清单内项目高效办结。2024年,共发布涉城乡管理、道路交通等民生实事项目清单8批次57项,已完成评估验收37项,平台回访群众满意率达95%。三是加强媒体宣传推广。发挥市民服务中心与媒体联动作用,通过市、县两级电视台打造民生专题节目“直拨12345”,《德阳日报》开辟“民生零距离”专刊,德阳广播打造“德阳12345追踪”栏目,主办各类节目300余期。开展“首届德阳12345热线活动周”,举办主题展、市民开放日、热线进社区等系列线下活动,把群众“请进来”,让热线“走出去”,提升群众对热线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责任编辑: 张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