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近三年投资126亿元,建成农村公路1.254万公里
织密农村路网 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 2021年07月27日 07时4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7月19日拍摄的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三门村三家大米现代农业园区内的“四好农村路”。廖锦辉 摄

    “当时选择留下是对的。”7月19日上午,在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三门村三家大米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水稻种植大户陈兰顶着盛夏的烈日到连片的稻田间查看水稻的长势。

    五年前,陈兰回到家乡种起了水稻。从最初的几十亩到如今的2000多亩,不断扩面提质的不只是水稻的种植面积和稻米的质量,还有进出稻田间的一条条农村公路。通过这些路,三家大米从田间卖到了全国各地。

    近三年,遂宁市累计投入“四好农村路”建设资金126亿元,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54万公里,农村公路路网密度236.6公里/百平方公里。今年,遂宁市成功创建为四川省首批唯一“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

    打通“农环线”延伸产业链

    在回到家乡种植水稻以前,陈兰和丈夫在外承包工地,有着不菲的收入。“刚回来的时候,村里的基础条件不好,主要是路不通,只有一条颠簸破烂的乡间小路。”但是想为家乡做点贡献的陈兰选择了留下。“车没办法通行,水稻收割后只能肩挑背扛弄出去卖。”

    2019年,村里将原来的乡间小路修成了水泥路,接下来的两年,这条路在不断升级:从3.5米拓宽到5.5米,从水泥路变成了柏油路。在这个过程中,陈兰的“产业布局”也实现了两次“升级”。

    第一次“升级”,是她在村里流转的土地翻了一番,从300多亩增加到了700多亩。目前,她将水稻种植发展到了邻近的几个镇,一共种植水稻2000多亩。第二次“升级”是布局循环农业,陈兰在稻田养起了生态鱼,水稻收割后种植中药材和蔬菜。“以前1亩地利润只有200元左右,现在1亩地利润可达1.5万元左右。”

    便捷优质的公路为陈兰带来了高效益,也为三门村村民和村集体增加了收益。村民周兴和将自家两亩多水田流转给陈兰,农忙时到陈兰的合作社务工。“土地流转费每亩一年450元,农忙时务工150元一天,一年下来有1万多元收入。”

    三门村依托陈兰种植合作社打造高标准农田,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三家大米”品牌附加值。2020年,三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农业总产值达260万元。

    以三门村为圆点,一条条高标准建设的农村公路向远处延展,人畅其行、货畅其流。近年来,遂宁市全域创建“四好农村路”,建设了173公里“现代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大环线公路”,这条“农环线”贯穿5个县(市、区)、串联该市多个现代农业园区和乡镇特色园区。

    “以‘农环线’为链,辐射带动45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成核心区面积598平方公里,辐射面积达2064平方公里,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园区梯次发展、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遂宁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人说。

    扮靓新家园 发展乡村游

    一村一路皆是景,美丽乡村入画来。在大英县到遂宁市的快捷通道旁,有一个“五彩斑斓”的村庄。它就是大英县隆盛镇土门垭村。

    通村公路从村民秦辉的家门口经过。2015年,秦辉借道路的地利,发展起休闲养老产业,在村里建起了“红豆杉养生谷”,打造“娱乐—餐饮—住宿—体验游”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

    从水泥路到旅游路,秦辉家门口的路越来越宽,前来果园、农家乐的游客越来越多。“光是爱媛果粒橙每年能挂果近20万公斤,采摘价16元到20元一公斤,很快就摘完了。”秦辉实现了“坐收地利”。

    因路而变的,还有越来越美的居住环境和村民积极扮靓家园的心态。沿村里的公路而行,两侧的果树和中药材长势正好,沿线农户就地取材打造的美丽庭院错落有致,美不胜收。

    82岁的村民任候秀把自己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净整洁。“村里的路干净又漂亮,这样的环境需要大家一起维护。”任候秀说。

    “目前,全村建起了17公里农旅环线,串联水果、蔬菜和中药材种植基地。”土门垭村党总支书记彭俊松介绍,土门垭村抓住机会,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修建完善观景平台、停车广场、游客休息区等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这条旅游公路将沿线的土木垭村、赵坝新村等连在一起,形成“圈层合力”,共推农旅产业发展。(邹霞 记者 王若晔)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遂宁近三年投资126亿元,建成农村公路1.254万公里
    织密农村路网 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 2021年07月27日 07时4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7月19日拍摄的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三门村三家大米现代农业园区内的“四好农村路”。廖锦辉 摄

    “当时选择留下是对的。”7月19日上午,在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三门村三家大米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水稻种植大户陈兰顶着盛夏的烈日到连片的稻田间查看水稻的长势。

    五年前,陈兰回到家乡种起了水稻。从最初的几十亩到如今的2000多亩,不断扩面提质的不只是水稻的种植面积和稻米的质量,还有进出稻田间的一条条农村公路。通过这些路,三家大米从田间卖到了全国各地。

    近三年,遂宁市累计投入“四好农村路”建设资金126亿元,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54万公里,农村公路路网密度236.6公里/百平方公里。今年,遂宁市成功创建为四川省首批唯一“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

    打通“农环线”延伸产业链

    在回到家乡种植水稻以前,陈兰和丈夫在外承包工地,有着不菲的收入。“刚回来的时候,村里的基础条件不好,主要是路不通,只有一条颠簸破烂的乡间小路。”但是想为家乡做点贡献的陈兰选择了留下。“车没办法通行,水稻收割后只能肩挑背扛弄出去卖。”

    2019年,村里将原来的乡间小路修成了水泥路,接下来的两年,这条路在不断升级:从3.5米拓宽到5.5米,从水泥路变成了柏油路。在这个过程中,陈兰的“产业布局”也实现了两次“升级”。

    第一次“升级”,是她在村里流转的土地翻了一番,从300多亩增加到了700多亩。目前,她将水稻种植发展到了邻近的几个镇,一共种植水稻2000多亩。第二次“升级”是布局循环农业,陈兰在稻田养起了生态鱼,水稻收割后种植中药材和蔬菜。“以前1亩地利润只有200元左右,现在1亩地利润可达1.5万元左右。”

    便捷优质的公路为陈兰带来了高效益,也为三门村村民和村集体增加了收益。村民周兴和将自家两亩多水田流转给陈兰,农忙时到陈兰的合作社务工。“土地流转费每亩一年450元,农忙时务工150元一天,一年下来有1万多元收入。”

    三门村依托陈兰种植合作社打造高标准农田,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三家大米”品牌附加值。2020年,三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农业总产值达260万元。

    以三门村为圆点,一条条高标准建设的农村公路向远处延展,人畅其行、货畅其流。近年来,遂宁市全域创建“四好农村路”,建设了173公里“现代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大环线公路”,这条“农环线”贯穿5个县(市、区)、串联该市多个现代农业园区和乡镇特色园区。

    “以‘农环线’为链,辐射带动45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成核心区面积598平方公里,辐射面积达2064平方公里,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园区梯次发展、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遂宁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人说。

    扮靓新家园 发展乡村游

    一村一路皆是景,美丽乡村入画来。在大英县到遂宁市的快捷通道旁,有一个“五彩斑斓”的村庄。它就是大英县隆盛镇土门垭村。

    通村公路从村民秦辉的家门口经过。2015年,秦辉借道路的地利,发展起休闲养老产业,在村里建起了“红豆杉养生谷”,打造“娱乐—餐饮—住宿—体验游”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

    从水泥路到旅游路,秦辉家门口的路越来越宽,前来果园、农家乐的游客越来越多。“光是爱媛果粒橙每年能挂果近20万公斤,采摘价16元到20元一公斤,很快就摘完了。”秦辉实现了“坐收地利”。

    因路而变的,还有越来越美的居住环境和村民积极扮靓家园的心态。沿村里的公路而行,两侧的果树和中药材长势正好,沿线农户就地取材打造的美丽庭院错落有致,美不胜收。

    82岁的村民任候秀把自己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净整洁。“村里的路干净又漂亮,这样的环境需要大家一起维护。”任候秀说。

    “目前,全村建起了17公里农旅环线,串联水果、蔬菜和中药材种植基地。”土门垭村党总支书记彭俊松介绍,土门垭村抓住机会,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修建完善观景平台、停车广场、游客休息区等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这条旅游公路将沿线的土木垭村、赵坝新村等连在一起,形成“圈层合力”,共推农旅产业发展。(邹霞 记者 王若晔)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