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5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动力 民营企业如何乘势而上?

  • 2021年06月25日 07时3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位于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绵阳海立电器有限公司,车间内繁忙的生产场景。陈冬冬 摄(视觉四川)


    南充市顺庆区的四川人本轴承有限公司厂区,工人忙着赶订单。黎涛 摄(视觉四川)

    推进创新发展是大势所趋、使命所系、实践所需,既是国之大者,也是省之大计。近日出台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我省创新发展重点抓“两头”的方向路径。

    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

    民营企业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八成以上,已然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落实《决定》关于抓“两头”的方向路径,四川民营企业应该如何发力?

    A

    抓产业技术创新

    建高能级创新平台

    衡量一个地区的科技投入水平,国际上普遍采用研发(R&D)经费投入强度(即研发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这个指标。2021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透露,预计2020年四川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这个数据低于全国2.4%的平均水平,也低于我省GDP排名。

    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认为,企业投入不足是重要原因,民营企业尤为突出,去年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总量虽然比2019年有所增加,但整体投入仍然不足。

    为什么民营企业投入研发的积极性不高?

    有民营企业主观认识的问题。省民营办相关负责人分析,部分民营企业没有认识到企业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发能力。

    也有客观实力的原因,“研发投入往往需要大笔资金,中小民营企业很难做到拿出这笔资金的同时不影响自身经营。加之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许多中小民营企业盈利水平下降,更难拿出资金来进行研发投入。”上述负责人说。

    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孙福全看来,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也要同自身发展阶段相适应,研发投入周期长、见效慢、风险高,多数民营企业投入较少也很正常。

    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认为,这和我省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经济结构有关,“传统产业引进的很多都是加工企业,研发板块没有落在四川;此外,不少企业仍在转型过程中,对研发投入有个逐步增长的过程。”

    如何让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决定》打出了系列组合拳。

    一方面加大财税支持创新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综合运用后补助、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保费补贴等方式,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创新活动风险承受能力;全面及时落实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对创新的促进作用,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提升各类创新主体办税便利度。另一方面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重点布局战略科技、产业创新和功能服务三类平台,着力形成分工明确、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创新平台体系。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总裁张明贵为三类平台点赞。在他看来,科技与市场“两张皮”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发展,“有了三类平台,尤其是产业创新平台,将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效率。”

    B

    抓全社会创新创造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动力

    特种航空物流设备市场蛋糕长期被国际巨头瓜分。然而,一家来自眉山市青神县的中小企业,生产的好几类特种航空物流设备在国内机场市场占比已超过一半。

    创立快10年的眉山德鑫航空设备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入选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就是这样一个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也遇到了人才短缺的难题。公司副总经理、董秘曾元梅告诉记者,地处县城,有诸多短板:一没资源,二没资金,三没人才。其中,人才问题是发展一大瓶颈。大城市人才不愿意到县城工作生活,好不容易引进人才,又因为生活配套等问题留不住,企业一度人才流失严重。

    德鑫航空所遭遇的困境不是个案,高端创新人才匮乏,是许多民营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我省人才资源总量较大,超过800万人,但高端人才偏少,高技能人才占比偏低,一些重点领域顶尖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匮乏。

    《决定》对培育建强各类创新主体作出重点部署,着力解决“谁来创新”“如何激发创新动力”等问题。明确提出,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要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相结合,用好财税等政策工具,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培育一批科技型领军企业和创新型头部企业,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市场意识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

    成都振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杨国勇深感振奋。他介绍,国内每年毕业的集成电路方面的研究生不到2万人,但整个行业缺口是40万人。仅成都高新区,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的企业就有近200家,对人才需求量很大。下一步,振芯科技将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与高校的合作,建立联合培养机制,由企业承担一部分费用,在全日制招生外扩大非全日制招生规模,从而培养更多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乘势而上,主动作为,持续向集成电路、北斗导航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发起冲锋。”杨国勇信心满满地说。

    省民营办相关负责人建议,我省可以借鉴先进省市优待创新人才、服务创新人才的经验,进一步吸引创新人才集聚。例如江苏省昆山市人才科创发展服务中心、浙江省台州飞跃科创园等,整合人才科创资源,集成人才科创服务,创新人才科创体制机制,为创新人才提供政策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等一揽子服务,实现“一站服务”“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C

    抓良好环境营造

    集聚创新资源要素

    企业创新体系的搭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优化民营企业创新环境。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良好环境是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既能集聚更多创新资源,也能提升创新活动效率。

    为此,《决定》从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部署,着力打造开放包容、高效协同、近悦远来的创新环境。优化政务环境,重在提高服务保障力,强化财税支持和政策精准供给;优化市场环境,重在提高资源要素可及性,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公平高效获取创新资源要素;优化社会环境,重在提高创新包容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遵循科技创新客观规律,完善尽职免责的容错机制,针对不同创新主体、类型和情形,研究制定容错纠错清单,为创新发展解压松绑。

    成都纵横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任斌表示,作为成都市第五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无人机上市企业,纵横股份已在细分市场上取得先发优势,这些成绩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环境,“一是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二是加大对新经济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在企业研发投入、人才引进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给予了创新型企业充分的包容、高度的扶持和舒适的创业环境。”任斌说,期待下一步继续优化创新环境,让创新型企业走得更快更稳。

    “优化创新环境,我们责无旁贷。”省市场监管局局长、省民营办主任万鹏龙说,落实《决定》精神,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继续抓好“放管服”改革,为新业态、新经济和新主体轻装上阵创造条件;二是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鼓励创新发展的关键一招,实现知识产权保护执法高压常态化,打击侵权、保护正版,也就是保护创新研发的积极性;三是紧扣质量强省,将其和创新研发紧密结合,进而引导民营企业持续加大科研创新的投入力度和活力,为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动能。

    如何抓好政策落实?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蓝定香认为,好的政策要落地,需要特别注意解决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她建议,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成长企业等“一企一策”,细分服务,推动各类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细落实,并且加强政策的协调性,不断提高施策水平。

    《决定》对强化政策落实也进行了专门部署,将配套出台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及时按程序修订或废止现有不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政策文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我省全面落地落实。(记者 李欣忆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动力 民营企业如何乘势而上?

  • 2021年06月25日 07时3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位于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绵阳海立电器有限公司,车间内繁忙的生产场景。陈冬冬 摄(视觉四川)


    南充市顺庆区的四川人本轴承有限公司厂区,工人忙着赶订单。黎涛 摄(视觉四川)

    推进创新发展是大势所趋、使命所系、实践所需,既是国之大者,也是省之大计。近日出台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我省创新发展重点抓“两头”的方向路径。

    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

    民营企业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八成以上,已然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落实《决定》关于抓“两头”的方向路径,四川民营企业应该如何发力?

    A

    抓产业技术创新

    建高能级创新平台

    衡量一个地区的科技投入水平,国际上普遍采用研发(R&D)经费投入强度(即研发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这个指标。2021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透露,预计2020年四川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这个数据低于全国2.4%的平均水平,也低于我省GDP排名。

    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认为,企业投入不足是重要原因,民营企业尤为突出,去年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总量虽然比2019年有所增加,但整体投入仍然不足。

    为什么民营企业投入研发的积极性不高?

    有民营企业主观认识的问题。省民营办相关负责人分析,部分民营企业没有认识到企业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发能力。

    也有客观实力的原因,“研发投入往往需要大笔资金,中小民营企业很难做到拿出这笔资金的同时不影响自身经营。加之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许多中小民营企业盈利水平下降,更难拿出资金来进行研发投入。”上述负责人说。

    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孙福全看来,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也要同自身发展阶段相适应,研发投入周期长、见效慢、风险高,多数民营企业投入较少也很正常。

    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认为,这和我省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经济结构有关,“传统产业引进的很多都是加工企业,研发板块没有落在四川;此外,不少企业仍在转型过程中,对研发投入有个逐步增长的过程。”

    如何让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决定》打出了系列组合拳。

    一方面加大财税支持创新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综合运用后补助、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保费补贴等方式,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创新活动风险承受能力;全面及时落实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对创新的促进作用,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提升各类创新主体办税便利度。另一方面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重点布局战略科技、产业创新和功能服务三类平台,着力形成分工明确、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创新平台体系。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总裁张明贵为三类平台点赞。在他看来,科技与市场“两张皮”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发展,“有了三类平台,尤其是产业创新平台,将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效率。”

    B

    抓全社会创新创造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动力

    特种航空物流设备市场蛋糕长期被国际巨头瓜分。然而,一家来自眉山市青神县的中小企业,生产的好几类特种航空物流设备在国内机场市场占比已超过一半。

    创立快10年的眉山德鑫航空设备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入选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就是这样一个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也遇到了人才短缺的难题。公司副总经理、董秘曾元梅告诉记者,地处县城,有诸多短板:一没资源,二没资金,三没人才。其中,人才问题是发展一大瓶颈。大城市人才不愿意到县城工作生活,好不容易引进人才,又因为生活配套等问题留不住,企业一度人才流失严重。

    德鑫航空所遭遇的困境不是个案,高端创新人才匮乏,是许多民营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我省人才资源总量较大,超过800万人,但高端人才偏少,高技能人才占比偏低,一些重点领域顶尖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匮乏。

    《决定》对培育建强各类创新主体作出重点部署,着力解决“谁来创新”“如何激发创新动力”等问题。明确提出,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要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相结合,用好财税等政策工具,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培育一批科技型领军企业和创新型头部企业,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市场意识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

    成都振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杨国勇深感振奋。他介绍,国内每年毕业的集成电路方面的研究生不到2万人,但整个行业缺口是40万人。仅成都高新区,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的企业就有近200家,对人才需求量很大。下一步,振芯科技将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与高校的合作,建立联合培养机制,由企业承担一部分费用,在全日制招生外扩大非全日制招生规模,从而培养更多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乘势而上,主动作为,持续向集成电路、北斗导航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发起冲锋。”杨国勇信心满满地说。

    省民营办相关负责人建议,我省可以借鉴先进省市优待创新人才、服务创新人才的经验,进一步吸引创新人才集聚。例如江苏省昆山市人才科创发展服务中心、浙江省台州飞跃科创园等,整合人才科创资源,集成人才科创服务,创新人才科创体制机制,为创新人才提供政策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等一揽子服务,实现“一站服务”“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C

    抓良好环境营造

    集聚创新资源要素

    企业创新体系的搭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优化民营企业创新环境。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良好环境是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既能集聚更多创新资源,也能提升创新活动效率。

    为此,《决定》从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部署,着力打造开放包容、高效协同、近悦远来的创新环境。优化政务环境,重在提高服务保障力,强化财税支持和政策精准供给;优化市场环境,重在提高资源要素可及性,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公平高效获取创新资源要素;优化社会环境,重在提高创新包容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遵循科技创新客观规律,完善尽职免责的容错机制,针对不同创新主体、类型和情形,研究制定容错纠错清单,为创新发展解压松绑。

    成都纵横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任斌表示,作为成都市第五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无人机上市企业,纵横股份已在细分市场上取得先发优势,这些成绩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环境,“一是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二是加大对新经济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在企业研发投入、人才引进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给予了创新型企业充分的包容、高度的扶持和舒适的创业环境。”任斌说,期待下一步继续优化创新环境,让创新型企业走得更快更稳。

    “优化创新环境,我们责无旁贷。”省市场监管局局长、省民营办主任万鹏龙说,落实《决定》精神,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继续抓好“放管服”改革,为新业态、新经济和新主体轻装上阵创造条件;二是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鼓励创新发展的关键一招,实现知识产权保护执法高压常态化,打击侵权、保护正版,也就是保护创新研发的积极性;三是紧扣质量强省,将其和创新研发紧密结合,进而引导民营企业持续加大科研创新的投入力度和活力,为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动能。

    如何抓好政策落实?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蓝定香认为,好的政策要落地,需要特别注意解决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她建议,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成长企业等“一企一策”,细分服务,推动各类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细落实,并且加强政策的协调性,不断提高施策水平。

    《决定》对强化政策落实也进行了专门部署,将配套出台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及时按程序修订或废止现有不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政策文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我省全面落地落实。(记者 李欣忆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