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6

成都全力推动河长制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让蓉城水更清 河更畅 湖更美

  • 2020年12月16日 07时3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夜幕降临,乘坐游船沿成都锦江而下,江水悠悠,两岸灯火阑珊。


    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已润泽天府2000余年。


    简阳市城区沱江水域。


    崇州市白头镇桤木河湿地。


    成都市新津区白鹤滩湿地公园一角。


    天府新区兴隆湖。

       

    “按照双流区河长巡河履职制度,我作为镇级河长,每10天至少巡河一次。”12月3日,成都市双流区锦江黄龙溪段镇级河长罗园园掏出手机,打开“成都e河长”APP,输入自己的巡河记录。巡河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污水排放、漂浮物等情况,罗园园便会第一时间拍照上传,并请村级河长或有关部门来处理,问题解决后才能销号。

    今年,成都锦江流域内优良水体率从2016年的69%提升到现在的97.6%,流域内所有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超前完成了水环境治理目标。锦江的变化,是成都水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2017年以来,成都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坚决贯彻全面推行河长制各项决策部署,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体制机制,夯实基础,久久为功,奋力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河湖水质创下了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聚焦五项行动

    着力推动河湖管理取得更大实效

    开会、调研、写材料、做PPT……最近一段时间,成都市水务局河湖管理处、河长制工作处处长刘盛君的工作,一直围绕着一个高频词——锦江。

    去年底,锦江成功被水利部遴选进入全国第一批示范河湖建设名单。在建设过程中,以幸福河的建设理念为出发点,按照示范河湖建设总体部署,成都制定了《锦江示范河湖实施方案》,成立了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搭建投建管一体化治理平台,进一步完善锦江“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加大巡查检查力度,加强河道保洁及维修养护。11月底,锦江示范河湖建设顺利通过水利部专家组验收,成为全国第一批18个示范河湖建设点的“样板”之一。

    “我们在河湖管理和河长制工作中,着重聚焦五项行动,着力推动河湖管理取得更大实效。而锦江示范河湖建设只是五项行动中的一个。”刘盛君介绍,另外四项行动分别是推进岸线管护行动、推进依法治水专项行动、开展消黑除劣专项行动和推进绕城内污水治理专项行动。

    突出空间管控,推进岸线管护行动。成都严格落实水域岸线功能分区管控要求,完成市域内106条河流划界工作,整治砂石堆场110个、河湖“四乱”问题367个,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水共治”,截污治理排水口1122个、整治污染点源2761处,清淤256条干支流河道。

    加强法制保障,推进依法治水专项行动。成都制定印发了《成都市锦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成都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暨黄龙溪断面水质达标攻坚排名通报办法(试行)》,新增73个考核断面,压实属地管理责任,确保“分区分段包干、逐条逐段严控”措施落地落实。

    坚持源头治理,开展消黑除劣专项行动。成都在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区内43个黑臭水体整治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建成区外255个黑臭水体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黑臭底泥清理整治项目,截污、清淤、补水和管护同步实施,清理河岸漂浮物及垃圾1.8万余吨,清除河道淤泥约43万方。

    建强基础设施,推进绕城内污水治理专项行动。截至8月初,成都已探测市政排水管网3385公里、预处理1074公里、检测1537公里,排查出重大病害9866处;完成绕城内14453个排水户基础信息摸排调查工作,其中住宅小区5502户,非住宅类排水户8951户;有序推进锦江截污干管建设,已建成4.7公里。

    “通过深入实施五项行动,成都重拳治水、科学治水、全民治水,全力推动河长制各项工作深入开展,让蓉城大地水更清、河更畅、湖更美,让每条河流、每座湖库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成都市水务局副局长龚志彬表示。

    聚力五项建设

    纵深推进河长制“有名”更“有实”

    每天上午,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十八湾村村级河长万孝成吃完早饭,都会先去村里的河沟斗渠巡查一下,看看河面有没有漂浮物、查查附近企业有没有偷排污水、各家各户有没有乱丢垃圾……这已成为他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今年以来,青白江区在成都市“基层河长多走一公里”行动中率先发力,牢牢抓住基层河长这关键一环,以十八湾村为试点,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河长主治、群众自治、企业共治”的农村水环境治理模式,纵深推进河长工作模式的改革。

    据龚志彬介绍,成都注重加强队伍建设,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原则,构建了“三级党政领导、四级河长管理,责任覆盖到村”组织体系,形成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配置四级河长7501名,实现市域内每条河流均有河长的目标。

    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街道迎春桥社区水务员杨华是老鲢鱼洞支渠的点长,她负责的2.7公里河道共计11个排水口,每天巡河至少3次,对于社区无法解决的问题,她会及时向街道河长办及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形成“发现—上报—整改—巩固提升”的水环境整治闭环。

    “点长,顾名思义,就是一点之长。如果说每一位河长都是一段河流的守护人,每一位点长就是监督管理的‘神经末梢’。”双流区水务局副局长李琼英表示,全区125名点长盯紧守牢158个重点污染源,有效巩固了水环境治理成效。

    “点长”的设立,是成都在河长制工作中的一项创新举措。在机构和制度建设方面,成都还成立了市总河长办公室、市河长制办公室,强化河长制工作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在优化出台河长日常考核和工作通报制度等6项实用且管用的基础性制度基础上,创新制定河长巡河查河履职AB岗位制度、出台河长述职评议制度、开展基层河长多走一公里行动。

    “我们建立了‘市级河长主督、县级河长主治、基层河长主管’的工作机制。”刘盛君介绍,通过深化机制建设,督促河长制“有名”更“有实”。

    与此同时,成都还注重信息化建设,通过开发运行覆盖全域的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在线调度、实时记录和智能管理,确保各级河长“知河”有据、“巡河”有径、“问河”有理、“管河”有力。成都市河长制办公室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1月,全市7459名注册河长累计巡河95.93万人次,发现并上传问题12429个,解决问题12299个,整改率98.95%。成都市“‘互联网+大数据’推进河长制落实”获评全国2019年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

    坚持探索创新

    全力助推成都公园城市建设

    12月3日,位于成都市武侯区金花桥街道陆坝社区的一个电子“智慧河长牌”吸引了不少群众上前查阅信息,这块电子显示屏不仅可实时显示河湖概况、河长简介、景观服务、环境质量等,还可以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河道评价、建言献策。而不远处就是流淌的江安河,几乎与河道平行,是当地打造的另外两条通道——骑行道和慢行道。每天早上,沿着江安河走上一段,已经成为武侯区金花桥街道陆坝社区居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水是城市的血液,河网是城市的血管。2018年,成都全面启动公园城市建设,让全市的河流水网再次承担起全新的历史使命。

    “城市没有河流湖泊,就没有生命力和创造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认为,公园城市必须要有美丽的河网体系,而成都建设公园城市,要特别注意对河流的综合恢复发展。

    治水管河关乎生态安全、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城市品质,也是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基础支撑。

    在助推成都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武侯区的“宜居水岸”项目是典型代表之一。该项目通过河堤改造、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绿化提升、绿道建设、海绵城市和智慧水务系统建设等综合举措,切实改善全区河道水质,增强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滨水区域生态环境,助推沿河城市品质提升。

    2017年12月,成都提出“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建设时序,启动了锦江水生态治理和锦江绿道建设。以锦江绿道为基础,成都依托全市水系脉络,充分融合生态、场景和业态,创新确立绿道蓝网空间布局,组织开展规划编制和建设技术导则制订,加快打造蓝绿交织的滨水空间。经过近3年建设,成效正不断显现。

    夜游锦江,正在成为成都的一张新名片。夜幕降临,在成都锦江岸边的东门码头,成都市民和外地游客乘坐乌篷船,顺着锦江而下,途经合江亭、兰桂坊等地,两岸美轮美奂的光影秀让人目不暇接,在绚丽夺目的船程中,一起领略不一样的锦江风情……

    “绿道建设,不仅打造了绿色公共空间,也形成绿色经济综合体。”成都锦江绿道公司招商副经理李晓雅算了一笔生态账,通过水生态治理和沿线景观打造,锦江两岸吸引了众多商家入驻,如今一江锦水、两岸融城,绿道、公园镶嵌其中,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生态效益正逐步转换为经济效益。

    “我们将认真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把新发展理念融会贯通到河湖管理保护工作中,夯实工作基础,致力‘四个强化’,全力打造幸福河湖,为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坚强水生态保障。”龚志彬表示。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都全力推动河长制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让蓉城水更清 河更畅 湖更美

  • 2020年12月16日 07时3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夜幕降临,乘坐游船沿成都锦江而下,江水悠悠,两岸灯火阑珊。


    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已润泽天府2000余年。


    简阳市城区沱江水域。


    崇州市白头镇桤木河湿地。


    成都市新津区白鹤滩湿地公园一角。


    天府新区兴隆湖。

       

    “按照双流区河长巡河履职制度,我作为镇级河长,每10天至少巡河一次。”12月3日,成都市双流区锦江黄龙溪段镇级河长罗园园掏出手机,打开“成都e河长”APP,输入自己的巡河记录。巡河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污水排放、漂浮物等情况,罗园园便会第一时间拍照上传,并请村级河长或有关部门来处理,问题解决后才能销号。

    今年,成都锦江流域内优良水体率从2016年的69%提升到现在的97.6%,流域内所有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超前完成了水环境治理目标。锦江的变化,是成都水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2017年以来,成都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坚决贯彻全面推行河长制各项决策部署,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体制机制,夯实基础,久久为功,奋力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河湖水质创下了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聚焦五项行动

    着力推动河湖管理取得更大实效

    开会、调研、写材料、做PPT……最近一段时间,成都市水务局河湖管理处、河长制工作处处长刘盛君的工作,一直围绕着一个高频词——锦江。

    去年底,锦江成功被水利部遴选进入全国第一批示范河湖建设名单。在建设过程中,以幸福河的建设理念为出发点,按照示范河湖建设总体部署,成都制定了《锦江示范河湖实施方案》,成立了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搭建投建管一体化治理平台,进一步完善锦江“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加大巡查检查力度,加强河道保洁及维修养护。11月底,锦江示范河湖建设顺利通过水利部专家组验收,成为全国第一批18个示范河湖建设点的“样板”之一。

    “我们在河湖管理和河长制工作中,着重聚焦五项行动,着力推动河湖管理取得更大实效。而锦江示范河湖建设只是五项行动中的一个。”刘盛君介绍,另外四项行动分别是推进岸线管护行动、推进依法治水专项行动、开展消黑除劣专项行动和推进绕城内污水治理专项行动。

    突出空间管控,推进岸线管护行动。成都严格落实水域岸线功能分区管控要求,完成市域内106条河流划界工作,整治砂石堆场110个、河湖“四乱”问题367个,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水共治”,截污治理排水口1122个、整治污染点源2761处,清淤256条干支流河道。

    加强法制保障,推进依法治水专项行动。成都制定印发了《成都市锦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成都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暨黄龙溪断面水质达标攻坚排名通报办法(试行)》,新增73个考核断面,压实属地管理责任,确保“分区分段包干、逐条逐段严控”措施落地落实。

    坚持源头治理,开展消黑除劣专项行动。成都在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区内43个黑臭水体整治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建成区外255个黑臭水体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黑臭底泥清理整治项目,截污、清淤、补水和管护同步实施,清理河岸漂浮物及垃圾1.8万余吨,清除河道淤泥约43万方。

    建强基础设施,推进绕城内污水治理专项行动。截至8月初,成都已探测市政排水管网3385公里、预处理1074公里、检测1537公里,排查出重大病害9866处;完成绕城内14453个排水户基础信息摸排调查工作,其中住宅小区5502户,非住宅类排水户8951户;有序推进锦江截污干管建设,已建成4.7公里。

    “通过深入实施五项行动,成都重拳治水、科学治水、全民治水,全力推动河长制各项工作深入开展,让蓉城大地水更清、河更畅、湖更美,让每条河流、每座湖库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成都市水务局副局长龚志彬表示。

    聚力五项建设

    纵深推进河长制“有名”更“有实”

    每天上午,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十八湾村村级河长万孝成吃完早饭,都会先去村里的河沟斗渠巡查一下,看看河面有没有漂浮物、查查附近企业有没有偷排污水、各家各户有没有乱丢垃圾……这已成为他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今年以来,青白江区在成都市“基层河长多走一公里”行动中率先发力,牢牢抓住基层河长这关键一环,以十八湾村为试点,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河长主治、群众自治、企业共治”的农村水环境治理模式,纵深推进河长工作模式的改革。

    据龚志彬介绍,成都注重加强队伍建设,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原则,构建了“三级党政领导、四级河长管理,责任覆盖到村”组织体系,形成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配置四级河长7501名,实现市域内每条河流均有河长的目标。

    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街道迎春桥社区水务员杨华是老鲢鱼洞支渠的点长,她负责的2.7公里河道共计11个排水口,每天巡河至少3次,对于社区无法解决的问题,她会及时向街道河长办及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形成“发现—上报—整改—巩固提升”的水环境整治闭环。

    “点长,顾名思义,就是一点之长。如果说每一位河长都是一段河流的守护人,每一位点长就是监督管理的‘神经末梢’。”双流区水务局副局长李琼英表示,全区125名点长盯紧守牢158个重点污染源,有效巩固了水环境治理成效。

    “点长”的设立,是成都在河长制工作中的一项创新举措。在机构和制度建设方面,成都还成立了市总河长办公室、市河长制办公室,强化河长制工作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在优化出台河长日常考核和工作通报制度等6项实用且管用的基础性制度基础上,创新制定河长巡河查河履职AB岗位制度、出台河长述职评议制度、开展基层河长多走一公里行动。

    “我们建立了‘市级河长主督、县级河长主治、基层河长主管’的工作机制。”刘盛君介绍,通过深化机制建设,督促河长制“有名”更“有实”。

    与此同时,成都还注重信息化建设,通过开发运行覆盖全域的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在线调度、实时记录和智能管理,确保各级河长“知河”有据、“巡河”有径、“问河”有理、“管河”有力。成都市河长制办公室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1月,全市7459名注册河长累计巡河95.93万人次,发现并上传问题12429个,解决问题12299个,整改率98.95%。成都市“‘互联网+大数据’推进河长制落实”获评全国2019年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

    坚持探索创新

    全力助推成都公园城市建设

    12月3日,位于成都市武侯区金花桥街道陆坝社区的一个电子“智慧河长牌”吸引了不少群众上前查阅信息,这块电子显示屏不仅可实时显示河湖概况、河长简介、景观服务、环境质量等,还可以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河道评价、建言献策。而不远处就是流淌的江安河,几乎与河道平行,是当地打造的另外两条通道——骑行道和慢行道。每天早上,沿着江安河走上一段,已经成为武侯区金花桥街道陆坝社区居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水是城市的血液,河网是城市的血管。2018年,成都全面启动公园城市建设,让全市的河流水网再次承担起全新的历史使命。

    “城市没有河流湖泊,就没有生命力和创造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认为,公园城市必须要有美丽的河网体系,而成都建设公园城市,要特别注意对河流的综合恢复发展。

    治水管河关乎生态安全、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城市品质,也是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基础支撑。

    在助推成都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武侯区的“宜居水岸”项目是典型代表之一。该项目通过河堤改造、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绿化提升、绿道建设、海绵城市和智慧水务系统建设等综合举措,切实改善全区河道水质,增强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滨水区域生态环境,助推沿河城市品质提升。

    2017年12月,成都提出“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建设时序,启动了锦江水生态治理和锦江绿道建设。以锦江绿道为基础,成都依托全市水系脉络,充分融合生态、场景和业态,创新确立绿道蓝网空间布局,组织开展规划编制和建设技术导则制订,加快打造蓝绿交织的滨水空间。经过近3年建设,成效正不断显现。

    夜游锦江,正在成为成都的一张新名片。夜幕降临,在成都锦江岸边的东门码头,成都市民和外地游客乘坐乌篷船,顺着锦江而下,途经合江亭、兰桂坊等地,两岸美轮美奂的光影秀让人目不暇接,在绚丽夺目的船程中,一起领略不一样的锦江风情……

    “绿道建设,不仅打造了绿色公共空间,也形成绿色经济综合体。”成都锦江绿道公司招商副经理李晓雅算了一笔生态账,通过水生态治理和沿线景观打造,锦江两岸吸引了众多商家入驻,如今一江锦水、两岸融城,绿道、公园镶嵌其中,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生态效益正逐步转换为经济效益。

    “我们将认真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把新发展理念融会贯通到河湖管理保护工作中,夯实工作基础,致力‘四个强化’,全力打造幸福河湖,为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坚强水生态保障。”龚志彬表示。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