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四川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新的发展动能正在聚集

  • 2016年07月20日 08时1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火热7月,四川经济半年报火热出炉:2016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22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5%,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

      省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熊建中表示,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经济指标符合预期,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下半年将延续这一态势,震荡调整,筑底运行。

      稳在哪里?

      产业和民生指标表现稳定

      熊建中认为,四川经济上半年的“稳”,在产业指标和民生指标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产业发展稳。纵向比,上半年我省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较一季度时高出0.3、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和一季度持平。

      横向比,我省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数据显示,上半年,我省一、二、三产业同比增速分别比全国高0.1、1.3、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就业、物价、居民收入三大民生指标上半年同样表现稳定。

      就业形势较好。6月末全省城乡就业总量485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4.2万人,增长1.5%,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7.8%;二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4.23%,仅比去年同期略涨。

      物价稳定。上半年,四川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0%,比全国低0.1个百分点,呈现温和上涨态势。熊建中表示,CPI并非“普遍涨价”,而主要受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上涨影响。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4%,增速与一季度持平,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10.2%,增速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四。

      三大民生指标的平稳运行,既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也能有效稳定居民对于经济运行的预期,将为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基础的稳定环境。

      进在何处?

      结构持续调整、去产能取得成效

      在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中,保持平稳运行的四川经济上半年不乏亮点。

      “稳中有进”的经济态势,“进”在何处?熊建中认为有三个方面。

      三次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是亮点之一。去年底,我省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经超过40%,今年上半年则达到42.6%,和去年同期相比有大幅提高。“服务业占比的大幅提升,使得我省三次产业结构加速优化。”熊建中认为,这样的趋势符合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规律——经济要素加速向服务业聚集。

      产业结构内部的优化调整也在加速。

      一方面,新的发展动能在聚集: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4.5个百分点,比全省规上工业增速高2.4个百分点;新产业增长加快,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9.5%;新产品释放增长潜力,其中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4.3倍,城市轨道车辆增长2倍,智能手机增长72.7%。

      另一方面,我省去产能成效明显。上半年生铁产量同比下降7.7%,粗钢产量下降8.5%,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下降20.1%。“产业发展有增有减,是我省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体现。”熊建中如是说。

      消费的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网上商品零售快速增长,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205.5亿元,增长29.2%,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较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上半年,四川纳入季度统计监测的145个电商平台交易额达到3490.1亿元,增长83.7%。

      趋势如何?

      全年将延续平稳运行态势

      今年一季度,我省GDP同比增长7.4%,上半年增速升至7.5%。熊建中认为,当前四川与全国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下半年将延续平稳运行态势,处于筑底运行过程中,有一个震荡调整过程,“如果说经济运行是‘L’走势,那么四川现在在‘一横’中波动。”

      这一判断基于国际局势、国内宏观形势和我省具体情况。看国际,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相继调低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看国内,经济发展中新旧矛盾交织,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看省内,民间投资增长乏力,区域差异、行业差异较大,PMI、PPI等指标还处于低迷运行态势。

      针对民间投资增长乏力问题,有专家提出,可通过PPP的推进及混合所有制改革,吸引民间投资回到实体经济。另一方面,目前,我省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去产能及新旧动能转换依旧是重点目标。上半年,传统行业保持较快增长且贡献较大。初步测算,我省传统行业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3%,拉动规上工业增长5.7个百分点。专家建议,应精准推进重点和新兴行业发展,让新动能“既有势头,也加速形成块头”。 (记者 熊筱伟 董世梅 曾小清)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新的发展动能正在聚集

  • 2016年07月20日 08时1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火热7月,四川经济半年报火热出炉:2016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22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5%,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

      省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熊建中表示,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经济指标符合预期,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下半年将延续这一态势,震荡调整,筑底运行。

      稳在哪里?

      产业和民生指标表现稳定

      熊建中认为,四川经济上半年的“稳”,在产业指标和民生指标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产业发展稳。纵向比,上半年我省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较一季度时高出0.3、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和一季度持平。

      横向比,我省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数据显示,上半年,我省一、二、三产业同比增速分别比全国高0.1、1.3、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就业、物价、居民收入三大民生指标上半年同样表现稳定。

      就业形势较好。6月末全省城乡就业总量485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4.2万人,增长1.5%,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7.8%;二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4.23%,仅比去年同期略涨。

      物价稳定。上半年,四川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0%,比全国低0.1个百分点,呈现温和上涨态势。熊建中表示,CPI并非“普遍涨价”,而主要受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上涨影响。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4%,增速与一季度持平,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10.2%,增速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四。

      三大民生指标的平稳运行,既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也能有效稳定居民对于经济运行的预期,将为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基础的稳定环境。

      进在何处?

      结构持续调整、去产能取得成效

      在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中,保持平稳运行的四川经济上半年不乏亮点。

      “稳中有进”的经济态势,“进”在何处?熊建中认为有三个方面。

      三次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是亮点之一。去年底,我省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经超过40%,今年上半年则达到42.6%,和去年同期相比有大幅提高。“服务业占比的大幅提升,使得我省三次产业结构加速优化。”熊建中认为,这样的趋势符合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规律——经济要素加速向服务业聚集。

      产业结构内部的优化调整也在加速。

      一方面,新的发展动能在聚集: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4.5个百分点,比全省规上工业增速高2.4个百分点;新产业增长加快,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9.5%;新产品释放增长潜力,其中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4.3倍,城市轨道车辆增长2倍,智能手机增长72.7%。

      另一方面,我省去产能成效明显。上半年生铁产量同比下降7.7%,粗钢产量下降8.5%,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下降20.1%。“产业发展有增有减,是我省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体现。”熊建中如是说。

      消费的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网上商品零售快速增长,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205.5亿元,增长29.2%,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较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上半年,四川纳入季度统计监测的145个电商平台交易额达到3490.1亿元,增长83.7%。

      趋势如何?

      全年将延续平稳运行态势

      今年一季度,我省GDP同比增长7.4%,上半年增速升至7.5%。熊建中认为,当前四川与全国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下半年将延续平稳运行态势,处于筑底运行过程中,有一个震荡调整过程,“如果说经济运行是‘L’走势,那么四川现在在‘一横’中波动。”

      这一判断基于国际局势、国内宏观形势和我省具体情况。看国际,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相继调低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看国内,经济发展中新旧矛盾交织,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看省内,民间投资增长乏力,区域差异、行业差异较大,PMI、PPI等指标还处于低迷运行态势。

      针对民间投资增长乏力问题,有专家提出,可通过PPP的推进及混合所有制改革,吸引民间投资回到实体经济。另一方面,目前,我省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去产能及新旧动能转换依旧是重点目标。上半年,传统行业保持较快增长且贡献较大。初步测算,我省传统行业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3%,拉动规上工业增长5.7个百分点。专家建议,应精准推进重点和新兴行业发展,让新动能“既有势头,也加速形成块头”。 (记者 熊筱伟 董世梅 曾小清)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