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 2015年06月12日 10时23分
  • 来源: 省国资委
  • 【字体:
  •   一、概况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自1951年建立以来,走过了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其间几经坎坷,历经曲折。农村信用社成立六十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营业网络遍布城乡,业务经营渗透到三农经济、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等各个层面,已经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地方金融力量。至2010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有在岗职工3.46万名;辖158个县级联社(含县级农商行1个、县级农合行1个),1个市级农商行,1个市级联社,19个市州办事处;5621个营业网点,肩负着为全省6800多万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重任。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于2005年6月28日挂牌成立,承担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省联社成立以来,紧紧抓住改革带来的历史机遇,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以“勇于肩负助农致富的历史使命,奋力开拓与农共舞的伟大事业”为己任,坚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立足社区,服务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着力服务创新,加大信贷投入,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村信用社自身持续快速发展,被广大农民誉为“自己的银行”。

      二、经营范围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的业务主要包括:吸引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及贴现、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代理收付款项、代理保险业务,以及经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省联社成立五年来的主要成绩

      省联社成立五年来,面对历史的重负和现实的荆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团结奋进和改革发展两面旗帜,积极推进资产、效益、队伍“三个根本好转”。五年励精图治,五年艰辛历练,有效促进了经营状况明显好转,历史包袱初步化解,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金融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全面建设现代金融机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存贷款规模快速扩张。至2010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4214.7亿元,是2004年末的3.54倍,存款总额在全省金融机构中居第3位,在全国农村信用社中居第6 位;各项贷款余额2802.8亿元,是 2004年末的2.04倍,贷款总额在全省金融机构中居第1位,在全国农村信用社中居第7位。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突出。以占全省金融机构14%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占全省89%以上的农业贷款、98%以上的农户贷款、93%以上的灾区农房重建贷款、100%的藏区牧民定居住房贷款、55%以上的下岗再就业贷款、71%以上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满足了占总户数近55%的县域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

      经营效益根本好转。2010年末实现拨备前利润91.9亿元,在全省金融机构中居第2位,经营效益创历史新高。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不良贷款占比(五级分类口径)较2006年末下降28.18个百分点。

      抗风险能力有效增强。至2010年末,股本总额141.1亿元;资本充足率达6.12%;拔备余额比2004末增加了109.4亿元;拔备覆盖率比2004年末提高了46.5个百分点。

      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已组建县级统一法人社108家,县级农村合作银行1家,市、县级农村商业银行各1家。另有两家县级和1家市级农村商业银行正在组建中。

      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成效显著。“5.12”汶川地震后,克服人员伤亡惨重,财产损失巨大的艰难困境,发挥“山垮房垮四川信合不垮 水停电停服务‘三农’不停”的精神,勇担灾后重建金融服务主力军的重任。累计发放抗震救灾专项贷款77.28万户、金额295.92亿元支持灾区企业、灾民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其中累计发放农房建设贷款(含困难农户和委托贷款)68.16万户、金额154.36亿元,同时,自身恢复重建进展迅速,投入灾后重建资金4.9亿元,修缮和重建受灾营业网点2776个,占受灾营业网点总数的93%。

      科技建设实现跨越。建立了全省金融机构最大的数据中心和网点覆盖最多的SC6000综合业务系统,联动农信银、人行大小额支付和银联等现代化支付渠道,形成“立足全省、连接城乡、覆盖全国”的结算体系,打破了农村支付瓶颈。发行蜀信卡(银联卡)1500余万张,全省平均每6个人就持有1张蜀信卡。

      四、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进“两个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对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科学研判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农村信用社实际,省联社组织制定了未来五年短、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全省农村信用社提出了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转型的战略部署。

      (一)指导思想。我省农村信用社“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努力开创团结奋进的新局面,奋力推进战略转型的新阶段,把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建设成为服务“三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最具实力的现代金融机构。

      (二)发展目标。按照四川信合今后三至五年“推进转型,加快发展,猛上台阶”的工作基调,“十二五”时期我省农村信用社将实现以下目标:计划2015年存款达到8500亿元,贷款达到6000亿元,利润实现200亿元;五年内全行业转型为现代金融机构,计划至2013年全行业整体达到组建银行的指标。

      

      网站链接:http://www.scrcu.com.cn/newsite/index1.jsp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 2015年06月12日 10时23分
  • 来源: 省国资委
  •   一、概况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自1951年建立以来,走过了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其间几经坎坷,历经曲折。农村信用社成立六十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营业网络遍布城乡,业务经营渗透到三农经济、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等各个层面,已经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地方金融力量。至2010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有在岗职工3.46万名;辖158个县级联社(含县级农商行1个、县级农合行1个),1个市级农商行,1个市级联社,19个市州办事处;5621个营业网点,肩负着为全省6800多万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重任。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于2005年6月28日挂牌成立,承担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省联社成立以来,紧紧抓住改革带来的历史机遇,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以“勇于肩负助农致富的历史使命,奋力开拓与农共舞的伟大事业”为己任,坚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立足社区,服务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着力服务创新,加大信贷投入,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村信用社自身持续快速发展,被广大农民誉为“自己的银行”。

      二、经营范围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的业务主要包括:吸引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及贴现、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代理收付款项、代理保险业务,以及经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省联社成立五年来的主要成绩

      省联社成立五年来,面对历史的重负和现实的荆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团结奋进和改革发展两面旗帜,积极推进资产、效益、队伍“三个根本好转”。五年励精图治,五年艰辛历练,有效促进了经营状况明显好转,历史包袱初步化解,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金融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全面建设现代金融机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存贷款规模快速扩张。至2010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4214.7亿元,是2004年末的3.54倍,存款总额在全省金融机构中居第3位,在全国农村信用社中居第6 位;各项贷款余额2802.8亿元,是 2004年末的2.04倍,贷款总额在全省金融机构中居第1位,在全国农村信用社中居第7位。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突出。以占全省金融机构14%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占全省89%以上的农业贷款、98%以上的农户贷款、93%以上的灾区农房重建贷款、100%的藏区牧民定居住房贷款、55%以上的下岗再就业贷款、71%以上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满足了占总户数近55%的县域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

      经营效益根本好转。2010年末实现拨备前利润91.9亿元,在全省金融机构中居第2位,经营效益创历史新高。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不良贷款占比(五级分类口径)较2006年末下降28.18个百分点。

      抗风险能力有效增强。至2010年末,股本总额141.1亿元;资本充足率达6.12%;拔备余额比2004末增加了109.4亿元;拔备覆盖率比2004年末提高了46.5个百分点。

      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已组建县级统一法人社108家,县级农村合作银行1家,市、县级农村商业银行各1家。另有两家县级和1家市级农村商业银行正在组建中。

      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成效显著。“5.12”汶川地震后,克服人员伤亡惨重,财产损失巨大的艰难困境,发挥“山垮房垮四川信合不垮 水停电停服务‘三农’不停”的精神,勇担灾后重建金融服务主力军的重任。累计发放抗震救灾专项贷款77.28万户、金额295.92亿元支持灾区企业、灾民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其中累计发放农房建设贷款(含困难农户和委托贷款)68.16万户、金额154.36亿元,同时,自身恢复重建进展迅速,投入灾后重建资金4.9亿元,修缮和重建受灾营业网点2776个,占受灾营业网点总数的93%。

      科技建设实现跨越。建立了全省金融机构最大的数据中心和网点覆盖最多的SC6000综合业务系统,联动农信银、人行大小额支付和银联等现代化支付渠道,形成“立足全省、连接城乡、覆盖全国”的结算体系,打破了农村支付瓶颈。发行蜀信卡(银联卡)1500余万张,全省平均每6个人就持有1张蜀信卡。

      四、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进“两个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对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科学研判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农村信用社实际,省联社组织制定了未来五年短、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全省农村信用社提出了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转型的战略部署。

      (一)指导思想。我省农村信用社“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努力开创团结奋进的新局面,奋力推进战略转型的新阶段,把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建设成为服务“三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最具实力的现代金融机构。

      (二)发展目标。按照四川信合今后三至五年“推进转型,加快发展,猛上台阶”的工作基调,“十二五”时期我省农村信用社将实现以下目标:计划2015年存款达到8500亿元,贷款达到6000亿元,利润实现200亿元;五年内全行业转型为现代金融机构,计划至2013年全行业整体达到组建银行的指标。

      

      网站链接:http://www.scrcu.com.cn/newsite/index1.jsp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