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省两会也是全省统一战线发挥优势、建言献策的舞台——
集思广益献良策汇智聚力谋发展

  • 2022年01月27日 09时1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一月十九日,参加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接受新闻媒体的联合采访。

    1月19日晚,在成都金牛宾馆北苑二楼会议室里,参加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一字坐开,接受新闻媒体的联合采访。这是每年省两会的“保留节目”。在1个多小时的联合采访中,大家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就业保民生、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等热点话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每年的省两会也是全省统一战线发挥优势、凝聚智慧,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建言献策的舞台。各民主党派、统战成员在这个舞台上总结过去一年助力全省中心工作的举措成效,介绍新一年重点关注的领域,提出意见建议。

    今年省两会上,广大统战成员的目光聚焦在哪里呢?

    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如果要问最近两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最火热、最受关注的话题,无疑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按下加速键。在川渝省市党委统战部协同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机制框架下,各统战成员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展大量深入调研,形成一系列建议提案,在今年的省两会上呈现。

    在1月19日的联合采访中,民革省委秘书长胡兆舜专门提到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去年我们组织专家两次赴万达开三地调研,走访企业、考察园区。”

    通过调研,民革省委发现了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诉求分歧、产业同质、政策壁垒等问题。在省两会上,民革省委在一篇集体提案中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例如在产业协同方面,建议万达开三地要把握地理地势特点,支持组团分区发展,充分发挥天然气储量优势,力争建成全国氢能产业示范区。

    近年来,经济界代表人士云集的民建省委一直在关注自贸区的建设。今年省两会上,民建省委提出推动川渝自贸区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

    “两地自贸区能够携手在加快推动内陆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发挥关键作用。”民建省委在集体提案中建议,在连接成渝的中部城市增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加强跨区域流动,推动川渝之间各地城市均衡发展。同时,建议通过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支持空铁口岸功能共享,探索航空中转集拼业务等方式,双方共建国际多式联运综合试验区。

    “川渝两地自贸区应该在深度融合中以更高的站位进行政策规划,为建设川渝自由贸易港做准备。”民建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九三学社省委关注的是川渝地区跨境冷链物流协同发展问题。“跨境冷链物流是对外贸易中价值最高同时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业务。”九三学社省委在调研中发现,川渝地区跨境冷链物流协同发展仍面临协同机制设计和实施不到位,数据信息共享存在壁垒,设施设备开放和衔接程度不足,市场主体偏弱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建议,要完善川渝跨境冷链物流在组织、制度、法律等方面的保障体系,在标准、价格、设施设备规划及服务共建共享等领域建设跨境冷链物流协同运营体系。

    聚焦 双碳 目标实现

    不久前,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双碳”成为今年省两会上的热词,也成为广大统战成员建言献策的焦点。

    例如清洁能源,农工党省委提出了四川在加快建成全国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过程中,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区的建议。

    “能源转型是块‘硬骨头’。”农工党省委建议,四川应加快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同时,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创建绿色低碳集群发展基地,推动重点区域集中布局、特色园区集约错位协同发展,培育一批具有支撑带动能力的市场主体,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壮大。

    建议中特别提到凉山州丰富的水电、风电和光伏资源,这与民建省委的关注点不谋而合。

    “水电可开发总量占全省57%,风电、光伏项目建成和待开发储备项目规模居全省首位,还有丰富的适合储存清洁能源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绿色生态资源。”民建省委在集体提案中细数凉山的清洁能源优势,建议凉山州抓住优势做大清洁能源生产产业链,加大金沙江等流域风光水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建设,形成“风光水”多能互补开发示范。完善储能产业链,降低弃风弃光弃水带来的价值损失,为国家实现绿色安全能源战略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把电力优势转化为算力优势,发展算力中心、大数据、电子信息服务、安全应急产业。

    去年7月,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碳交易范围和规模迎来快速增长。在此大背景下,四川如何完善自身的碳交易市场,引导碳减排资源优化配置,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九三学社省委围绕这个问题开展了调研。

    “要争取内外结合,探索碳市场发展的‘四川方案’。”九三学社省委在集体提案中建议,四川应当争取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机构和注册登记机构的联合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力争与重庆共建西部碳中和交易中心。同时,对内强化在财政、金融、产业、环保等领域的政策支持。

    建议还特别提到用能权交易试点。作为全国四个之一、西部唯一的用能权交易试点省份,我省应当抓紧推进相关工作,抢抓下一轮全国用能权交易市场建设的机遇。

    聚焦乡村振兴发展

    “从‘帮’到‘兴’,代表的是全省民营企业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信心决心。”在1月19日的联合采访中,省工商联副主席胡景寿介绍了“万企兴万村”行动推进情况。作为全省民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省工商联通过统一搭建信息发布、消费扶贫、服务保障等平台,着力打造了一批“万企兴万村”全国性试点。

    在省两会上,省工商联的多份集体提案都与乡村振兴有关。例如围绕四川特色农业产业之一的茶产业,省工商联建议推动“川茶兴千村”行动,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基础分类施策。在已具有一定茶产业基础的行政村,引导企业及社会资本通过合资合作、参股控股、重组并购等方式,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产业联合体,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具有发展茶产业良好自然生态条件和强烈意愿的区域,引导企业及社会资本结合地方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对接开展政企合作,推动一批“川茶兴千村”村企共建项目落地落实。

    针对乡村振兴中金融服务薄弱等问题,省工商联在提案中建议要创新金融管理机制和服务政策。例如对于需要借贷资金支持又缺少信贷抵押物的群体,建议有效盘活土地资源,探索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推动以农地经营权为抵押物实施融资。

    各民主党派省委也非常关注乡村振兴工作。

    “各地要讲好自己的文化故事,突出文化的地域性和本土特色。”民进省委建议,在推动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时,要从实际出发,以当地优秀特色文化来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努力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全方位体现地方文化元素的融入,塑造文化的个性和比较优势,重视文化挖掘,创新文旅产品。

    民革省委则从保护乡村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角度,建议要加快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挖掘四川乡村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民俗等非遗资源,借鉴“印象·刘三姐”“魅力湘西”等成功做法,打造以地方非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演艺,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同时着力开发研学、文创、民宿等相关产业,打造宜居宜游乡村。

    聚焦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

    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事关四川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全局。去年,7个民主党派省委对口全省7个重点市启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统战成员也开展了推动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调研。

    1月18日,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致公党省委将《关于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屏障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议》作为大会发言。

    致公党省委认为,在新一轮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构和布局调整中,我省争创长江黄河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屏障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面临国家政策支持的重大机遇,以及地处长江黄河上游的区位优势和拥有众多科研机构平台的科研优势。

    “应该以‘省部共建’为突破口,将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工作与建设西部科学城、创建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战略结合起来。”致公党省委建议,国家重点实验室可以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国家公园等保护地体系建设、创新生态修复核心技术体系、建立特色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体系和关键技术平台等领域开展创建工作,推动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治理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

    无党派人士、四川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曹成建将目光聚焦在长江重要支流嘉陵江生态保护问题上。“目前,嘉陵江下游和长江中下游省市对上游省市生态补偿尚未实现制度化、常态化。我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仍存在资金来源有限、资金用途较窄、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曹成建在提案中建议,要统筹嘉陵江流域生态廊道建设资金,例如将现有的水、土壤、大气等各类专项资金进行系统整合,采取因素法切块分配到地方,统筹安排使用。

    民建省委则聚焦我省黄河上游农村牧区的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提交了集体提案,建议应明确细化分类,在尊重黄河流域沿线地区村民习俗的情况下,按照半农半牧区和牧区分类推进黄河流域沿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半农半牧区可优先考虑治理,结合实际选取与周边行政村相似的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的处理技术,便于统一管护。对牧区散户可以优先推广资源化利用技术。

    聚焦教育医卫改革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就业、保民生是重点工作之一。当前,我省面临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统战成员开始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

    省两会上,民盟省委从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角度,关注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民盟省委建议,应尽快健全职业教育协调和督导机制,建立职业教育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由教育部门牵头,人社、财政等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等参与,借鉴现有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设置的做法和经验,共同研究制定更加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中职学校、职业专科、职业本科等不同层次职业院校设置标准和考评制度。

    同时,建议由人社部门牵头,参照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体系构建技能人才职称晋升体系,落实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在职称评审、工资待遇、干部选拔等方面的互认制度,切实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

    农工党省委也在省两会上提出了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集体提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提案中特别提到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及产业布局的匹配问题,建议应鼓励职业院校进入企业调研,准确把握专业发展方向,优化专业结构,逐步缩减夕阳专业规模,稳步保持优势专业发展,加快推进新兴专业建设。地方财政也应该加大对职业院校契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专业及新创建专业的投入,支持相关专业实训设备的采购和实训场地建设,削减对实训设备利用率低甚至无应用的院校的资金扶持。

    在省两会召开期间,国内多地的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持续,疫情防控问题也是省两会上的热点话题。在疫情防控背后,民进省委关注基层卫生机构临床工作与公共卫生工作协同融合的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医疗卫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双重责任,‘医’‘防’应当融合发展。”民进省委在集体提案中建议,应当补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数量,严控非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占比。加强全科医师培养和培训,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加强公卫和临床人员互学互通。同时探索制定基层医防融合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充分调动开展基层医防融合服务工作的积极性。(记者 付真卿

    责任编辑: 余庆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每年的省两会也是全省统一战线发挥优势、建言献策的舞台——
    集思广益献良策汇智聚力谋发展

  • 2022年01月27日 09时1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一月十九日,参加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接受新闻媒体的联合采访。

    1月19日晚,在成都金牛宾馆北苑二楼会议室里,参加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一字坐开,接受新闻媒体的联合采访。这是每年省两会的“保留节目”。在1个多小时的联合采访中,大家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就业保民生、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等热点话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每年的省两会也是全省统一战线发挥优势、凝聚智慧,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建言献策的舞台。各民主党派、统战成员在这个舞台上总结过去一年助力全省中心工作的举措成效,介绍新一年重点关注的领域,提出意见建议。

    今年省两会上,广大统战成员的目光聚焦在哪里呢?

    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如果要问最近两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最火热、最受关注的话题,无疑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按下加速键。在川渝省市党委统战部协同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机制框架下,各统战成员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展大量深入调研,形成一系列建议提案,在今年的省两会上呈现。

    在1月19日的联合采访中,民革省委秘书长胡兆舜专门提到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去年我们组织专家两次赴万达开三地调研,走访企业、考察园区。”

    通过调研,民革省委发现了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诉求分歧、产业同质、政策壁垒等问题。在省两会上,民革省委在一篇集体提案中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例如在产业协同方面,建议万达开三地要把握地理地势特点,支持组团分区发展,充分发挥天然气储量优势,力争建成全国氢能产业示范区。

    近年来,经济界代表人士云集的民建省委一直在关注自贸区的建设。今年省两会上,民建省委提出推动川渝自贸区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

    “两地自贸区能够携手在加快推动内陆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发挥关键作用。”民建省委在集体提案中建议,在连接成渝的中部城市增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加强跨区域流动,推动川渝之间各地城市均衡发展。同时,建议通过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支持空铁口岸功能共享,探索航空中转集拼业务等方式,双方共建国际多式联运综合试验区。

    “川渝两地自贸区应该在深度融合中以更高的站位进行政策规划,为建设川渝自由贸易港做准备。”民建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九三学社省委关注的是川渝地区跨境冷链物流协同发展问题。“跨境冷链物流是对外贸易中价值最高同时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业务。”九三学社省委在调研中发现,川渝地区跨境冷链物流协同发展仍面临协同机制设计和实施不到位,数据信息共享存在壁垒,设施设备开放和衔接程度不足,市场主体偏弱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建议,要完善川渝跨境冷链物流在组织、制度、法律等方面的保障体系,在标准、价格、设施设备规划及服务共建共享等领域建设跨境冷链物流协同运营体系。

    聚焦 双碳 目标实现

    不久前,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双碳”成为今年省两会上的热词,也成为广大统战成员建言献策的焦点。

    例如清洁能源,农工党省委提出了四川在加快建成全国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过程中,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区的建议。

    “能源转型是块‘硬骨头’。”农工党省委建议,四川应加快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同时,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创建绿色低碳集群发展基地,推动重点区域集中布局、特色园区集约错位协同发展,培育一批具有支撑带动能力的市场主体,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壮大。

    建议中特别提到凉山州丰富的水电、风电和光伏资源,这与民建省委的关注点不谋而合。

    “水电可开发总量占全省57%,风电、光伏项目建成和待开发储备项目规模居全省首位,还有丰富的适合储存清洁能源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绿色生态资源。”民建省委在集体提案中细数凉山的清洁能源优势,建议凉山州抓住优势做大清洁能源生产产业链,加大金沙江等流域风光水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建设,形成“风光水”多能互补开发示范。完善储能产业链,降低弃风弃光弃水带来的价值损失,为国家实现绿色安全能源战略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把电力优势转化为算力优势,发展算力中心、大数据、电子信息服务、安全应急产业。

    去年7月,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碳交易范围和规模迎来快速增长。在此大背景下,四川如何完善自身的碳交易市场,引导碳减排资源优化配置,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九三学社省委围绕这个问题开展了调研。

    “要争取内外结合,探索碳市场发展的‘四川方案’。”九三学社省委在集体提案中建议,四川应当争取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机构和注册登记机构的联合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力争与重庆共建西部碳中和交易中心。同时,对内强化在财政、金融、产业、环保等领域的政策支持。

    建议还特别提到用能权交易试点。作为全国四个之一、西部唯一的用能权交易试点省份,我省应当抓紧推进相关工作,抢抓下一轮全国用能权交易市场建设的机遇。

    聚焦乡村振兴发展

    “从‘帮’到‘兴’,代表的是全省民营企业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信心决心。”在1月19日的联合采访中,省工商联副主席胡景寿介绍了“万企兴万村”行动推进情况。作为全省民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省工商联通过统一搭建信息发布、消费扶贫、服务保障等平台,着力打造了一批“万企兴万村”全国性试点。

    在省两会上,省工商联的多份集体提案都与乡村振兴有关。例如围绕四川特色农业产业之一的茶产业,省工商联建议推动“川茶兴千村”行动,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基础分类施策。在已具有一定茶产业基础的行政村,引导企业及社会资本通过合资合作、参股控股、重组并购等方式,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产业联合体,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具有发展茶产业良好自然生态条件和强烈意愿的区域,引导企业及社会资本结合地方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对接开展政企合作,推动一批“川茶兴千村”村企共建项目落地落实。

    针对乡村振兴中金融服务薄弱等问题,省工商联在提案中建议要创新金融管理机制和服务政策。例如对于需要借贷资金支持又缺少信贷抵押物的群体,建议有效盘活土地资源,探索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推动以农地经营权为抵押物实施融资。

    各民主党派省委也非常关注乡村振兴工作。

    “各地要讲好自己的文化故事,突出文化的地域性和本土特色。”民进省委建议,在推动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时,要从实际出发,以当地优秀特色文化来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努力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全方位体现地方文化元素的融入,塑造文化的个性和比较优势,重视文化挖掘,创新文旅产品。

    民革省委则从保护乡村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角度,建议要加快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挖掘四川乡村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民俗等非遗资源,借鉴“印象·刘三姐”“魅力湘西”等成功做法,打造以地方非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演艺,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同时着力开发研学、文创、民宿等相关产业,打造宜居宜游乡村。

    聚焦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

    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事关四川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全局。去年,7个民主党派省委对口全省7个重点市启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统战成员也开展了推动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调研。

    1月18日,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致公党省委将《关于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屏障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议》作为大会发言。

    致公党省委认为,在新一轮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构和布局调整中,我省争创长江黄河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屏障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面临国家政策支持的重大机遇,以及地处长江黄河上游的区位优势和拥有众多科研机构平台的科研优势。

    “应该以‘省部共建’为突破口,将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工作与建设西部科学城、创建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战略结合起来。”致公党省委建议,国家重点实验室可以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国家公园等保护地体系建设、创新生态修复核心技术体系、建立特色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体系和关键技术平台等领域开展创建工作,推动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治理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

    无党派人士、四川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曹成建将目光聚焦在长江重要支流嘉陵江生态保护问题上。“目前,嘉陵江下游和长江中下游省市对上游省市生态补偿尚未实现制度化、常态化。我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仍存在资金来源有限、资金用途较窄、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曹成建在提案中建议,要统筹嘉陵江流域生态廊道建设资金,例如将现有的水、土壤、大气等各类专项资金进行系统整合,采取因素法切块分配到地方,统筹安排使用。

    民建省委则聚焦我省黄河上游农村牧区的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提交了集体提案,建议应明确细化分类,在尊重黄河流域沿线地区村民习俗的情况下,按照半农半牧区和牧区分类推进黄河流域沿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半农半牧区可优先考虑治理,结合实际选取与周边行政村相似的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的处理技术,便于统一管护。对牧区散户可以优先推广资源化利用技术。

    聚焦教育医卫改革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就业、保民生是重点工作之一。当前,我省面临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统战成员开始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

    省两会上,民盟省委从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角度,关注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民盟省委建议,应尽快健全职业教育协调和督导机制,建立职业教育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由教育部门牵头,人社、财政等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等参与,借鉴现有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设置的做法和经验,共同研究制定更加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中职学校、职业专科、职业本科等不同层次职业院校设置标准和考评制度。

    同时,建议由人社部门牵头,参照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体系构建技能人才职称晋升体系,落实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在职称评审、工资待遇、干部选拔等方面的互认制度,切实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

    农工党省委也在省两会上提出了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集体提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提案中特别提到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及产业布局的匹配问题,建议应鼓励职业院校进入企业调研,准确把握专业发展方向,优化专业结构,逐步缩减夕阳专业规模,稳步保持优势专业发展,加快推进新兴专业建设。地方财政也应该加大对职业院校契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专业及新创建专业的投入,支持相关专业实训设备的采购和实训场地建设,削减对实训设备利用率低甚至无应用的院校的资金扶持。

    在省两会召开期间,国内多地的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持续,疫情防控问题也是省两会上的热点话题。在疫情防控背后,民进省委关注基层卫生机构临床工作与公共卫生工作协同融合的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医疗卫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双重责任,‘医’‘防’应当融合发展。”民进省委在集体提案中建议,应当补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数量,严控非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占比。加强全科医师培养和培训,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加强公卫和临床人员互学互通。同时探索制定基层医防融合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充分调动开展基层医防融合服务工作的积极性。(记者 付真卿

    责任编辑: 余庆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