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4040658号建议答复意见的函

  • 2025年04月22日 17时06分
  • 来源: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网站
  • 【字体:
  • 川经信建议〔2025〕9号

    张力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支持广安建设跨省域产业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建议》(第14040658号建议)收悉。该对策建议对广安制造业发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建设性,我厅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川东北经济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腹地,承担着建设国家战略备份产业基地的历史使命。作为川东北重镇的广安市是全省川渝合作示范区、唯一全域纳入重庆都市圈的地级市,一批产业园区已成为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重要协作配套基地。 

    一、持续用力,支持广安市制造业稳步发展 

    近年来,我厅大力支持广安市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关于支持川东北经济区工业振兴带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以工业振兴为目标,深入实施“产业支撑”战略,聚力优先做强工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制造业副中心,打造川东北经济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重点支持广安市围绕能源化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原料药、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强化成渝双圈产业联动协作,支持产业建圈强链,加大重点项目招引,持续推动广安制造业稳步发展。支持高质量建设国家级经开区、川渝高竹新区等产业发展载体,支持广安新桥成功认定化工园区,并完成扩区调整,多次会同省直相关部门赴现场指导,推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编制化工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有力保障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产业稳定发展。指导支持广安市成功引进拥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的瀚海精密、怡田科技、坤鸿电子、力泓电子等行业重点企业。支持广安市与重庆渝北区建设汽车产业协作示范园区,深度融入成渝“氢走廊”提质扩容,持续开展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打造氢气制储运加用一体化产业基地。积极支持搭建产融合作平台,先后开展多场专精特新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引导扩大实体经济领域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融资担保成本,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举办多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助力产业人才培养和工业经济提升。2024年,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657家,位居全省第11位,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1.5%,位居全省第8位,实现企业利润52亿元,位居全省第13位。 

    二、突出关键,推动广安市制造业提质增效 

    指导广安市在统筹布局发展能源化工、原料药、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同时,更加突出关键产业方向领域,着力抓好产业基础条件好、辐射带动力强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方向,帮助推动广安制造业质效齐升。 

    (一)支持培育标志性产业集群,建设成渝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要配套基地。2024年,川渝两地汽车产量343万辆(四川89万辆、重庆254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10.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08.7万辆(四川13.4万辆、重庆95.3万辆)。两地汽车制造业产值近9500亿元(四川3500亿元、重庆5916.7亿元),带动零部件产业产值超5000亿元(四川2400亿元、重庆2649亿元)。一是支持将建设成渝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要配套基地纳入川东北工业振兴实施方案。继续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帮助广安市用好用足《支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川府发〔2024〕7号),发挥广安市毗邻重庆优势,立足广安高新区、川渝高竹新区汽车零部件深度配套成渝汽车产业基础,加快发展关键零部件、电子材料、储能材料、器件铸材等高端高附加值的零部件配套产业,支持布局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传感器、激光雷达、智能座舱、智能充换电等方向重点项目,并推动相关零部件企业与省内外主机厂加强配套,进一步提升广安汽车产业发展质量,打造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新标杆。二是持续将广安市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节点,帮助广安市抓住用好“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提质扩容契机,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换电重卡等相关场景在广安市的规模化示范应用,并同步布局加氢站、充换电及路测单元等基础设施,提升广安汽车市场及产业的新能源化、智能化水平。三是支持广安市举办川东渝北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接大会,引进东方电气、厚普股份等氢能头部企业。指导广安专班推动时代长安等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做实“重庆总部+广安基地”“重庆总装+广安配套”“成渝研发+广安制造”产业协作模式,支持邻水县打造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协作配套基地,全面嵌入成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二)指导发挥政策机遇和基础条件优势,大力培育发展低空经济特色产业。一是支持将低空经济作为广安市重点特色产业纳入川东北工业振兴实施方案。指导广安市立足于自身实际,结合即将出台的由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联合制定的《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落实好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打造、低空科技攻关、低空产业发展、低空经济子基金设立等重点领域16条具体措施。二是支持广安市用好“小平故里”红色资源和华蓥山三线军工遗址,引入智能装备、低空飞行器制造等新兴产业,将红色基因、资源禀赋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构建集军民融合产业、低空经济、红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带。支持广安与重庆等毗邻区域协同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带,让华蓥山老三线基地更好服务新时代国家战略安全需要。三是支持广安市开展低空经济试点项目,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发展“低空+旅游”应用场景。支持广安市进一步探索“低空+物流”等场景建设,开展涵盖商务闪送、快件转运等低空物流配送服务。指导广安市低空制造企业重点围绕多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复合翼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无人机整机,航空发动机、飞行控制系统、任务载荷、地面设备等无人机关键系统,开展省级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对符合条件的产品纳入攻关支持范围。 

    三、坚持建圈强链,助推广安市制造业生态建设

    指导广安市落实全省建圈强链有关工作部署和重要举措,围绕深化产业协作、重点项目招引、重点企业引育等方面发力。  

    (一)深化产业协作。强化广渝等重点产业平台合作,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强链补链,在研发创新、转移转化等方面加强协作联动,推动与重庆市渝北区、两江新区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探索飞地园区在项目投资、企业生产、平台共建等方面建立数据分计、利益共享机制。发挥重庆北向桥头堡区位优势,以嘉陵江、渠江为轴线,深化与川东北其他市州和毗邻重庆区县的产业分工协作,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制造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 

    (二)加大重点项目招商引资。用好省级层面招商引资统筹协调、招商渠道、信息资源整合等方面优势,支持广安承办国家、省产业转移发展大会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绿色化工、医药健康、轻纺服装、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等产业跨市州产销对接活动。指导广安梳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制造行业重点项目或目标企业,制定精准招商策略,搭建招商平台,参与各类重大招商活动,宣传推介广安产业优势、投资机会和营商环境。支持广安加强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合作,获取产业发展前沿信息和企业投资意向,吸引产业链重点企业考察对接。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成渝地区相关部门、企业对接。推动广安与国内相关产业发达地区开展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三)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和帮扶。支持建立川东北经济区行业龙头企业、成长型企业、“明日之星”等企业培育库,指导梳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产业链链主链属企业,在产销对接、协同配套、产线升级、设备更新、企业上云等方面重点支持,实行市级领导联系帮扶机制,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指导提高重点项目招引精准性,针对产业缺失环节或薄弱环节,开展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四、加强载体建设,帮助提升发展平台和科技创新赋能 

    重点围绕进位升级广安市现有产业发展平台,加大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发展动力,不断推动产业升级。 

    (一)指导提升产业发展平台。支持广安市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优势特色产业链群发展方向,适度超前部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对产业的适配性。支持广安高新区、川渝高竹新区抢抓开发区目录修订审核机遇,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开发区,升级生产生活配套基础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二)强化技术创新赋能。以成渝创新资源为依托,联动达州、巴中、合川等地,聚焦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方向领域,专注细分赛道分工协作,打造“研发在成渝、配套在广安”协同创新网络。支持建立川东北经济区“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等双向揭榜挂帅项目库,定期更新发布榜单项目。支持引进建设或迭代升级重点产业行业科研机构、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持续强化科技赋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推动广安市制造业迈向高端化。

    感谢你们对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沈漓;联系电话:028-86267136)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5年4月15日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于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4040658号建议答复意见的函

  • 2025年04月22日 17时06分
  • 来源: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网站
  • 川经信建议〔2025〕9号

    张力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支持广安建设跨省域产业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建议》(第14040658号建议)收悉。该对策建议对广安制造业发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建设性,我厅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川东北经济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腹地,承担着建设国家战略备份产业基地的历史使命。作为川东北重镇的广安市是全省川渝合作示范区、唯一全域纳入重庆都市圈的地级市,一批产业园区已成为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重要协作配套基地。 

    一、持续用力,支持广安市制造业稳步发展 

    近年来,我厅大力支持广安市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关于支持川东北经济区工业振兴带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以工业振兴为目标,深入实施“产业支撑”战略,聚力优先做强工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制造业副中心,打造川东北经济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重点支持广安市围绕能源化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原料药、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强化成渝双圈产业联动协作,支持产业建圈强链,加大重点项目招引,持续推动广安制造业稳步发展。支持高质量建设国家级经开区、川渝高竹新区等产业发展载体,支持广安新桥成功认定化工园区,并完成扩区调整,多次会同省直相关部门赴现场指导,推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编制化工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有力保障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产业稳定发展。指导支持广安市成功引进拥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的瀚海精密、怡田科技、坤鸿电子、力泓电子等行业重点企业。支持广安市与重庆渝北区建设汽车产业协作示范园区,深度融入成渝“氢走廊”提质扩容,持续开展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打造氢气制储运加用一体化产业基地。积极支持搭建产融合作平台,先后开展多场专精特新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引导扩大实体经济领域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融资担保成本,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举办多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助力产业人才培养和工业经济提升。2024年,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657家,位居全省第11位,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1.5%,位居全省第8位,实现企业利润52亿元,位居全省第13位。 

    二、突出关键,推动广安市制造业提质增效 

    指导广安市在统筹布局发展能源化工、原料药、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同时,更加突出关键产业方向领域,着力抓好产业基础条件好、辐射带动力强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方向,帮助推动广安制造业质效齐升。 

    (一)支持培育标志性产业集群,建设成渝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要配套基地。2024年,川渝两地汽车产量343万辆(四川89万辆、重庆254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10.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08.7万辆(四川13.4万辆、重庆95.3万辆)。两地汽车制造业产值近9500亿元(四川3500亿元、重庆5916.7亿元),带动零部件产业产值超5000亿元(四川2400亿元、重庆2649亿元)。一是支持将建设成渝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要配套基地纳入川东北工业振兴实施方案。继续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帮助广安市用好用足《支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川府发〔2024〕7号),发挥广安市毗邻重庆优势,立足广安高新区、川渝高竹新区汽车零部件深度配套成渝汽车产业基础,加快发展关键零部件、电子材料、储能材料、器件铸材等高端高附加值的零部件配套产业,支持布局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传感器、激光雷达、智能座舱、智能充换电等方向重点项目,并推动相关零部件企业与省内外主机厂加强配套,进一步提升广安汽车产业发展质量,打造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新标杆。二是持续将广安市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节点,帮助广安市抓住用好“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提质扩容契机,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换电重卡等相关场景在广安市的规模化示范应用,并同步布局加氢站、充换电及路测单元等基础设施,提升广安汽车市场及产业的新能源化、智能化水平。三是支持广安市举办川东渝北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接大会,引进东方电气、厚普股份等氢能头部企业。指导广安专班推动时代长安等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做实“重庆总部+广安基地”“重庆总装+广安配套”“成渝研发+广安制造”产业协作模式,支持邻水县打造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协作配套基地,全面嵌入成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二)指导发挥政策机遇和基础条件优势,大力培育发展低空经济特色产业。一是支持将低空经济作为广安市重点特色产业纳入川东北工业振兴实施方案。指导广安市立足于自身实际,结合即将出台的由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联合制定的《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落实好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打造、低空科技攻关、低空产业发展、低空经济子基金设立等重点领域16条具体措施。二是支持广安市用好“小平故里”红色资源和华蓥山三线军工遗址,引入智能装备、低空飞行器制造等新兴产业,将红色基因、资源禀赋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构建集军民融合产业、低空经济、红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带。支持广安与重庆等毗邻区域协同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带,让华蓥山老三线基地更好服务新时代国家战略安全需要。三是支持广安市开展低空经济试点项目,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发展“低空+旅游”应用场景。支持广安市进一步探索“低空+物流”等场景建设,开展涵盖商务闪送、快件转运等低空物流配送服务。指导广安市低空制造企业重点围绕多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复合翼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无人机整机,航空发动机、飞行控制系统、任务载荷、地面设备等无人机关键系统,开展省级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对符合条件的产品纳入攻关支持范围。 

    三、坚持建圈强链,助推广安市制造业生态建设

    指导广安市落实全省建圈强链有关工作部署和重要举措,围绕深化产业协作、重点项目招引、重点企业引育等方面发力。  

    (一)深化产业协作。强化广渝等重点产业平台合作,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强链补链,在研发创新、转移转化等方面加强协作联动,推动与重庆市渝北区、两江新区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探索飞地园区在项目投资、企业生产、平台共建等方面建立数据分计、利益共享机制。发挥重庆北向桥头堡区位优势,以嘉陵江、渠江为轴线,深化与川东北其他市州和毗邻重庆区县的产业分工协作,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制造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 

    (二)加大重点项目招商引资。用好省级层面招商引资统筹协调、招商渠道、信息资源整合等方面优势,支持广安承办国家、省产业转移发展大会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绿色化工、医药健康、轻纺服装、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等产业跨市州产销对接活动。指导广安梳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制造行业重点项目或目标企业,制定精准招商策略,搭建招商平台,参与各类重大招商活动,宣传推介广安产业优势、投资机会和营商环境。支持广安加强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合作,获取产业发展前沿信息和企业投资意向,吸引产业链重点企业考察对接。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成渝地区相关部门、企业对接。推动广安与国内相关产业发达地区开展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三)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和帮扶。支持建立川东北经济区行业龙头企业、成长型企业、“明日之星”等企业培育库,指导梳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产业链链主链属企业,在产销对接、协同配套、产线升级、设备更新、企业上云等方面重点支持,实行市级领导联系帮扶机制,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指导提高重点项目招引精准性,针对产业缺失环节或薄弱环节,开展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四、加强载体建设,帮助提升发展平台和科技创新赋能 

    重点围绕进位升级广安市现有产业发展平台,加大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发展动力,不断推动产业升级。 

    (一)指导提升产业发展平台。支持广安市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优势特色产业链群发展方向,适度超前部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对产业的适配性。支持广安高新区、川渝高竹新区抢抓开发区目录修订审核机遇,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开发区,升级生产生活配套基础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二)强化技术创新赋能。以成渝创新资源为依托,联动达州、巴中、合川等地,聚焦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方向领域,专注细分赛道分工协作,打造“研发在成渝、配套在广安”协同创新网络。支持建立川东北经济区“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等双向揭榜挂帅项目库,定期更新发布榜单项目。支持引进建设或迭代升级重点产业行业科研机构、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持续强化科技赋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推动广安市制造业迈向高端化。

    感谢你们对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沈漓;联系电话:028-86267136)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5年4月15日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