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96号建议答复的函

  • 2023年01月16日 11时28分
  • 来源: 四川省教育厅
  • 【字体:
  • 陈德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继续完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议》(第96号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一)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夯实人才基础。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建立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等培训项目。实施四川省新时代卓越校长培养计划,2021年组织21名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参加培训。通过“揭榜挂帅”方式新增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7个,推进建设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0个;新增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总数达11个。从2020年起,单列中职学校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2020年、2021年单列75名。

    (二)推进招生考试改革,拓宽成长通道。改革中职招生考核办法,完善高中阶段统一招生平台。分类精准下达市(州)招生任务,中职招生42.01万人。扩大高职单招规模,优化中高职衔接五年制招生政策,中职升学率达到67%,较上年增长10%。扩大高职专项扩招范围,高职招生34.78万人,超额完成教育部下达目标任务。扩大“专升本”比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专升本”招生4.87万人,较上年增加36.6%,专业学位研究生计划招生1.37万人,较上年增加10.47%

    (三)三方联合探索,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支持职业院校、本科院校、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路径,形成多方参与、全程合作的办学机制,创新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2020年以来,支持8所国家“双高计划”学校和2所职教师资培养试点学校分别联合9所本科高校、20余家企事业单位三方合作,在21个重点专业联合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改革试点。推进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本科职教试点,指导学校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完善办学条件,突出专业特色,发挥艺术、教育、经管等学科优势,打造优势专业集群,形成品牌特色。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一)优化专业结构,适应产业需求。制定《全省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工作方案》,建立省、市、校三级管理体系。完善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将布点多、招生规模大、就业率低的24个中、高职专业作为省控专业,新增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紧缺和社会民生急需的专业点831个,淘汰、撤销与产业匹配度不高专业点409个。持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引导职业学校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等产业领域设置相关专业,面向民生服务领域设置养老、托育、家政、社区工作等专业,面向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金融类、财务会计类、物流类、旅游类等传统专业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根据四川实际,严控艺术、教育、医药类专业新设布点。2021年,省内高职学校对接“5+1”现代工业、“4+6”现代服务业、“10+3”现代农业相关专业点数分别为1041个、1524个、123个,较上年分别增加12.6%14.3%9.8%;中职专业布点数实现第二产业增加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减少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保持基本稳定,专业与产业发展匹配度不断提高。

    (二)构建“双元”体系,产教深度融合2020年开展首批15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建设,推动校企共建交通智能建造等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智慧高速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纺织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等建设。启动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10个高职学校的产业学院入选。推进95个职教集团(产教联盟)实体化运作,集团内共享实习实训设备资产总值103.98亿元、投入实训基地建设资金332.27亿元,校企联合开展科研项目4194个,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1.15亿元。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组建19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联盟,覆盖200所试点院校、150余家培训评价组织,构建“省级推进办—X证书联盟—试点院校”三级运行体系,形成“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三级试点格局。推进课证融通改革,新增X证书培训考核人数8.33万人,发布第二批581+X证书考核费用支付标准,支持试点院校资金1608万。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下“双元”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推动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需求紧密契合,推进国家、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总结推广159个省级试点经验,11个国家级试点全部通过教育部验收。

    (三)汇聚优质资源,打造职教高地。积极推进宜宾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厅市共建学教研产城一体化实验区,支持宜宾建设“三园”(高教园、高职园、大学科技园),打造产教融合“四基地”(实训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一带一路”国际留学生基地),发挥区域引领作用,打造川南经济区产教融合城市群。积极推动部省共建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成都市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首批5个城市之一,明确18项重点项目和70个具体工作任务,建立部省共建协同推动机制;成都市出台《鼓励校地校企合作培养产业发展人才补贴实施办法》《进一步支持市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设立1亿元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和5000万元培养产业发展人才专项资金;推动成立成都、德阳、眉山、资阳、雅安、乐山、阿坝职业教育发展联盟,推进职业教育同城化发展。支持“成都国际职教城”“宜宾国际高职园”等职教园区建设,将其纳入省政府教育事项重点任务台帐,强化跟踪问效,形成职业教育集聚效益,打造区域产教融合发展高地。

    (四)整合多方资源,落实激励政策。完善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明确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专业教师可按国家规定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将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等获得者,各行业“首席技能专家”、“特级技能专家等”纳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从2021年起,每年设立专项资金2亿元,对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省内高校给予奖励。持续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全省82所高职院校中有39所为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占比47.6%。支持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三、服务国家战略

    (一)精准定位育训并举,服务乡村振兴。深入实施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调整优化“9+3”计划实施学校和招生专业,确定95所优质中职学校招收培养“9+3”学生,面向涉藏州县、凉山彝区(县)招收招录“9+3”学生9318人。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布点专业209个,组建涉农职教集团4个;6所学校入选农业农村部、教育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二,遴选省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15所,其中职业学校8所。深入开展对口帮扶,选派科技人员2361人,深入乡村开展专业技术指导6.2万人次、职业技术技能培训50万人次。坚持育训并举,面向社会开展各类技能培训项目4500个,共计134万人次。

    (二)组建协同发展联盟,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构建的“一院三中心”(协同发展研究院、人才培养中心、产学研合作中心、职业培训中心),探索实践“产---”协同发展机制。设立19个行业性、区域性联盟,覆盖职业院校662所、企业676家、行业协会190个。

    四、下一步措施

    当前,职业教育正处在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机遇期和改革攻坚关键期,新《职业教育法》51日起正式实施,下一步,我厅将积极发挥业务主管部门的作用,凝聚各方支持参与职业教育的合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一)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加快职业教育地方立法进程,牵头做好《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草案)》制定。积极协同省级相关部门,落实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落户、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等方面与普通毕业生同等待遇。

    (二)加强内涵建设力度。健全职业教育重大项目评价体系,持续推动省级“双高计划”“中职三名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三教”改革,建设一批一流课程、教材、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打造一批“双师型”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组织开展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多种竞赛活动,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联席会议作用,协同相关省级部门完善产教融合激励制度,畅通多元化办学政策渠道,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启动第二批省级产教融合示范项目,推进校企“双元”育人,打造具有四川特色、全国影响力的产教融合典型。继续持续优化学校和专业结构布局,清理整改“空小散弱”中职学校。

    (四)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职普融通试点,进一步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推动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拓宽技能人才升学通道。持续巩固中职基础地位,增强高职主体地位,培育职教本科引领地位,统筹优化民办和公办职业教育结构。

    (五)推进落实职业本科学位制度。202111月,国务院学位办印发了《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国家已将职业本科纳入现有学士学位工作体系。我厅将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积极研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实施细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确保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授予学士学位质量,促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稳步发展。

                       四川省教育厅

    2022511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教育厅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96号建议答复的函

  • 2023年01月16日 11时28分
  • 来源: 四川省教育厅
  • 陈德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继续完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议》(第96号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一)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夯实人才基础。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建立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等培训项目。实施四川省新时代卓越校长培养计划,2021年组织21名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参加培训。通过“揭榜挂帅”方式新增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7个,推进建设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0个;新增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总数达11个。从2020年起,单列中职学校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2020年、2021年单列75名。

    (二)推进招生考试改革,拓宽成长通道。改革中职招生考核办法,完善高中阶段统一招生平台。分类精准下达市(州)招生任务,中职招生42.01万人。扩大高职单招规模,优化中高职衔接五年制招生政策,中职升学率达到67%,较上年增长10%。扩大高职专项扩招范围,高职招生34.78万人,超额完成教育部下达目标任务。扩大“专升本”比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专升本”招生4.87万人,较上年增加36.6%,专业学位研究生计划招生1.37万人,较上年增加10.47%

    (三)三方联合探索,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支持职业院校、本科院校、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路径,形成多方参与、全程合作的办学机制,创新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2020年以来,支持8所国家“双高计划”学校和2所职教师资培养试点学校分别联合9所本科高校、20余家企事业单位三方合作,在21个重点专业联合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改革试点。推进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本科职教试点,指导学校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完善办学条件,突出专业特色,发挥艺术、教育、经管等学科优势,打造优势专业集群,形成品牌特色。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一)优化专业结构,适应产业需求。制定《全省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工作方案》,建立省、市、校三级管理体系。完善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将布点多、招生规模大、就业率低的24个中、高职专业作为省控专业,新增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紧缺和社会民生急需的专业点831个,淘汰、撤销与产业匹配度不高专业点409个。持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引导职业学校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等产业领域设置相关专业,面向民生服务领域设置养老、托育、家政、社区工作等专业,面向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金融类、财务会计类、物流类、旅游类等传统专业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根据四川实际,严控艺术、教育、医药类专业新设布点。2021年,省内高职学校对接“5+1”现代工业、“4+6”现代服务业、“10+3”现代农业相关专业点数分别为1041个、1524个、123个,较上年分别增加12.6%14.3%9.8%;中职专业布点数实现第二产业增加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减少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保持基本稳定,专业与产业发展匹配度不断提高。

    (二)构建“双元”体系,产教深度融合2020年开展首批15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建设,推动校企共建交通智能建造等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智慧高速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纺织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等建设。启动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10个高职学校的产业学院入选。推进95个职教集团(产教联盟)实体化运作,集团内共享实习实训设备资产总值103.98亿元、投入实训基地建设资金332.27亿元,校企联合开展科研项目4194个,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1.15亿元。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组建19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联盟,覆盖200所试点院校、150余家培训评价组织,构建“省级推进办—X证书联盟—试点院校”三级运行体系,形成“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三级试点格局。推进课证融通改革,新增X证书培训考核人数8.33万人,发布第二批581+X证书考核费用支付标准,支持试点院校资金1608万。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下“双元”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推动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需求紧密契合,推进国家、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总结推广159个省级试点经验,11个国家级试点全部通过教育部验收。

    (三)汇聚优质资源,打造职教高地。积极推进宜宾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厅市共建学教研产城一体化实验区,支持宜宾建设“三园”(高教园、高职园、大学科技园),打造产教融合“四基地”(实训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一带一路”国际留学生基地),发挥区域引领作用,打造川南经济区产教融合城市群。积极推动部省共建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成都市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首批5个城市之一,明确18项重点项目和70个具体工作任务,建立部省共建协同推动机制;成都市出台《鼓励校地校企合作培养产业发展人才补贴实施办法》《进一步支持市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设立1亿元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和5000万元培养产业发展人才专项资金;推动成立成都、德阳、眉山、资阳、雅安、乐山、阿坝职业教育发展联盟,推进职业教育同城化发展。支持“成都国际职教城”“宜宾国际高职园”等职教园区建设,将其纳入省政府教育事项重点任务台帐,强化跟踪问效,形成职业教育集聚效益,打造区域产教融合发展高地。

    (四)整合多方资源,落实激励政策。完善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明确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专业教师可按国家规定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将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等获得者,各行业“首席技能专家”、“特级技能专家等”纳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从2021年起,每年设立专项资金2亿元,对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省内高校给予奖励。持续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全省82所高职院校中有39所为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占比47.6%。支持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三、服务国家战略

    (一)精准定位育训并举,服务乡村振兴。深入实施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调整优化“9+3”计划实施学校和招生专业,确定95所优质中职学校招收培养“9+3”学生,面向涉藏州县、凉山彝区(县)招收招录“9+3”学生9318人。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布点专业209个,组建涉农职教集团4个;6所学校入选农业农村部、教育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二,遴选省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15所,其中职业学校8所。深入开展对口帮扶,选派科技人员2361人,深入乡村开展专业技术指导6.2万人次、职业技术技能培训50万人次。坚持育训并举,面向社会开展各类技能培训项目4500个,共计134万人次。

    (二)组建协同发展联盟,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构建的“一院三中心”(协同发展研究院、人才培养中心、产学研合作中心、职业培训中心),探索实践“产---”协同发展机制。设立19个行业性、区域性联盟,覆盖职业院校662所、企业676家、行业协会190个。

    四、下一步措施

    当前,职业教育正处在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机遇期和改革攻坚关键期,新《职业教育法》51日起正式实施,下一步,我厅将积极发挥业务主管部门的作用,凝聚各方支持参与职业教育的合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一)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加快职业教育地方立法进程,牵头做好《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草案)》制定。积极协同省级相关部门,落实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落户、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等方面与普通毕业生同等待遇。

    (二)加强内涵建设力度。健全职业教育重大项目评价体系,持续推动省级“双高计划”“中职三名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三教”改革,建设一批一流课程、教材、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打造一批“双师型”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组织开展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多种竞赛活动,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联席会议作用,协同相关省级部门完善产教融合激励制度,畅通多元化办学政策渠道,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启动第二批省级产教融合示范项目,推进校企“双元”育人,打造具有四川特色、全国影响力的产教融合典型。继续持续优化学校和专业结构布局,清理整改“空小散弱”中职学校。

    (四)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职普融通试点,进一步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推动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拓宽技能人才升学通道。持续巩固中职基础地位,增强高职主体地位,培育职教本科引领地位,统筹优化民办和公办职业教育结构。

    (五)推进落实职业本科学位制度。202111月,国务院学位办印发了《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国家已将职业本科纳入现有学士学位工作体系。我厅将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积极研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实施细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确保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授予学士学位质量,促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稳步发展。

                       四川省教育厅

    2022511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