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007号提案的复函

  • 2025年07月17日 14时24分
  • 来源: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网站
  • 【字体:
  •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

    首先感谢贵单位对我省中医药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建设西南高水平健康新高地让医养润“心”》(第0007号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打造中医运动康复‘新’品牌”的回复

    (一)加强康复体系建设。牵头制定印发《四川省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高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开展中医康复体系建设,争取各类资金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加强康复科室建设,支持各级中医医院分别建设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区域中医康复中心和区域中医康复次中心。在成都市金牛区和青羊区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工作,成都市、宜宾市获批国家开展儿童青少年肥胖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试点,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不断完善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健康问题的运动干预体系,探索中医药干预模式。

    (二)促进“体育+中医药”融合发展。去年,我局联合3部门出台《关于促进体卫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临床科室(骨科、老年医学科、心血管科等)、康复科或治未病中心开设运动医学特色门诊,开展运动功能评估、运动康复疗法、身体功能训练、体质健康改善等服务,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健康领域中的独特作用,为大众提供运动风险筛查、运动处方、个性化健身指导方案和中医药特色服务。开展体育+体检、体育+慢性病、体育+中医、体育+康复等体卫融合示范点建设。进一步促进中医传统练功、中医治未病、中医养生康复等在体卫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体育+中医药”“体育+康复疗养”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形成有特色的体卫融合产业拳头产品,促进我省运动健康产业全面发展。

    (三)加快推进中医运动处方标准化工作。探索建立具有四川特色的体医融合新模式,组织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四川省骨科医院、成都体育学院以及四川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医药装备分技术委员会专家,召开中医运动处方标准化工作研讨会,制定四川省中医运动处方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设立中医运动处方标准化研究专项,举办中医运动处方教育培训,培养中医运动处方标准化人才队伍,积极申报运动处方地方标准和科研项目,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将中医健康理念和方法融入体育训练、运动康复,有效促进不同群体健康需求。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完善中医康复体系建设,按照《四川省加快发展康复医疗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与相关单位联合推动体卫融合发展,探索建立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分级推进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开展工作并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广针对常见慢性病、运动风险、运动伤病的运动干预项目和方法。

    二、关于“发挥中医药优势壮大健康养生产业”的回复

    (一)完善川药传承保护。推进中医药古籍修复能力建设,完成馆藏中医古籍10000余册的普查登记著录工作和古籍的破损定级,古籍修复数量约800册。完成《本草纲目》《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等总计20种、93册6521页古籍的修复。组织实施川派中医药学术传承和古籍文献整理研究,立项课题70项,资助经费共计200余万元。推进“四川省中医药验方收集整理工作”,已从近现代川籍名中医著作和电子资源中筛选收集120首名中医验方。

    (二)推动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一是规划引导发展布局,出台《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明确了全省重点发展的道地中药材品种、适宜区域及目前发展的规模,指导全省各地在药材产区科学发展道地药材种植,合理发展种植规模。二是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以现代农业(林业)园区为引领,推动药材基地规范化建设,已培育省级现代农业(林业)园区17个。省林草局公示的《2024年第一批“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园区和高质量县名单》中,有30个中药材现代产业基地、6个中药材现代产业园区入选。会同省林草局确定10个林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建设基地,助推林草中药材种植(养殖)规范化发展。三是会同省药监局实施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广元茯苓通过示范工程认定。会同省药监局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监督实施示范建设工作,共18个基地通过中药材GAP延伸检查。四是加强技术服务支撑,依托中药材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团队、“科技下乡万里行”中药材专家团队、中药材生产技术骨干培训,推广生态种植、仿野生栽培、林下套种、种养循环等新型种植模式,提升中药材生产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加强与文化和旅游厅合作,出台系列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政策举措,遴选6批44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培养300余名熟悉市场管理规则,掌握行业新知识、新动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自2023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共打造7条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线路,推动我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按照省政府部署,推进中医药产业“建圈强链”,将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作为重点内容。一是持续加强对古籍的整理研究、民间验方的收集整理以及对传统治疗方法的现代科学验证。二是组织专家修订《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持续优化中药材种植和生产。会同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等部门持续培育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园区。会同省药监局持续推进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促进中药材产业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三是结合四川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传统医药文化和自然风光,鼓励有条件的市(州)积极开发集医疗、养生、康复、研学、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体系。同时鼓励旅行社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及中医药健康旅游主题线路。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宣传推介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通过多元化宣传渠道,精准定位目标客群,激发潜在消费者的兴趣与需求,进一步拓宽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消费市场。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我省中医药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张明虎;联系电话:028—86523766)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2025年6月13日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007号提案的复函

  • 2025年07月17日 14时24分
  • 来源: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网站
  •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

    首先感谢贵单位对我省中医药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建设西南高水平健康新高地让医养润“心”》(第0007号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打造中医运动康复‘新’品牌”的回复

    (一)加强康复体系建设。牵头制定印发《四川省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高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开展中医康复体系建设,争取各类资金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加强康复科室建设,支持各级中医医院分别建设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区域中医康复中心和区域中医康复次中心。在成都市金牛区和青羊区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工作,成都市、宜宾市获批国家开展儿童青少年肥胖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试点,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不断完善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健康问题的运动干预体系,探索中医药干预模式。

    (二)促进“体育+中医药”融合发展。去年,我局联合3部门出台《关于促进体卫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临床科室(骨科、老年医学科、心血管科等)、康复科或治未病中心开设运动医学特色门诊,开展运动功能评估、运动康复疗法、身体功能训练、体质健康改善等服务,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健康领域中的独特作用,为大众提供运动风险筛查、运动处方、个性化健身指导方案和中医药特色服务。开展体育+体检、体育+慢性病、体育+中医、体育+康复等体卫融合示范点建设。进一步促进中医传统练功、中医治未病、中医养生康复等在体卫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体育+中医药”“体育+康复疗养”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形成有特色的体卫融合产业拳头产品,促进我省运动健康产业全面发展。

    (三)加快推进中医运动处方标准化工作。探索建立具有四川特色的体医融合新模式,组织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四川省骨科医院、成都体育学院以及四川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医药装备分技术委员会专家,召开中医运动处方标准化工作研讨会,制定四川省中医运动处方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设立中医运动处方标准化研究专项,举办中医运动处方教育培训,培养中医运动处方标准化人才队伍,积极申报运动处方地方标准和科研项目,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将中医健康理念和方法融入体育训练、运动康复,有效促进不同群体健康需求。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完善中医康复体系建设,按照《四川省加快发展康复医疗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与相关单位联合推动体卫融合发展,探索建立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分级推进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开展工作并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广针对常见慢性病、运动风险、运动伤病的运动干预项目和方法。

    二、关于“发挥中医药优势壮大健康养生产业”的回复

    (一)完善川药传承保护。推进中医药古籍修复能力建设,完成馆藏中医古籍10000余册的普查登记著录工作和古籍的破损定级,古籍修复数量约800册。完成《本草纲目》《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等总计20种、93册6521页古籍的修复。组织实施川派中医药学术传承和古籍文献整理研究,立项课题70项,资助经费共计200余万元。推进“四川省中医药验方收集整理工作”,已从近现代川籍名中医著作和电子资源中筛选收集120首名中医验方。

    (二)推动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一是规划引导发展布局,出台《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明确了全省重点发展的道地中药材品种、适宜区域及目前发展的规模,指导全省各地在药材产区科学发展道地药材种植,合理发展种植规模。二是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以现代农业(林业)园区为引领,推动药材基地规范化建设,已培育省级现代农业(林业)园区17个。省林草局公示的《2024年第一批“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园区和高质量县名单》中,有30个中药材现代产业基地、6个中药材现代产业园区入选。会同省林草局确定10个林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建设基地,助推林草中药材种植(养殖)规范化发展。三是会同省药监局实施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广元茯苓通过示范工程认定。会同省药监局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监督实施示范建设工作,共18个基地通过中药材GAP延伸检查。四是加强技术服务支撑,依托中药材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团队、“科技下乡万里行”中药材专家团队、中药材生产技术骨干培训,推广生态种植、仿野生栽培、林下套种、种养循环等新型种植模式,提升中药材生产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加强与文化和旅游厅合作,出台系列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政策举措,遴选6批44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培养300余名熟悉市场管理规则,掌握行业新知识、新动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自2023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共打造7条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线路,推动我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按照省政府部署,推进中医药产业“建圈强链”,将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作为重点内容。一是持续加强对古籍的整理研究、民间验方的收集整理以及对传统治疗方法的现代科学验证。二是组织专家修订《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持续优化中药材种植和生产。会同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等部门持续培育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园区。会同省药监局持续推进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促进中药材产业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三是结合四川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传统医药文化和自然风光,鼓励有条件的市(州)积极开发集医疗、养生、康复、研学、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体系。同时鼓励旅行社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及中医药健康旅游主题线路。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宣传推介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通过多元化宣传渠道,精准定位目标客群,激发潜在消费者的兴趣与需求,进一步拓宽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消费市场。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我省中医药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张明虎;联系电话:028—86523766)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2025年6月13日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