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637号提案办理答复的函

  • 2025年07月17日 14时32分
  • 来源: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网站
  • 【字体:
  • 洪清农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四川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借鉴香港经验,推动四川省中医药独立创新发展的建议》(第0637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加快中医药标准化建设

    组建四川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发布道地药材川芎、姜黄ISO国际标准2项、省级地方标准42项,参与欧洲药典标准制(修)订2项,培育在研ISO国际标准11项、地方标准300余项。2023年制定发布的川芎收获机等3项中医药装备类标准,获得全国工商联团体标准“领先者”荣誉。这些标准涉及中医医疗服务、道地药材认证、种子种苗分级、药材生产追溯等方面,对发挥四川中医药资源优势和绿色优势,引导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新兴产业,推动中医药融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起到积极作用。下一步,将推动举办川港中药材标准及质量检测学术培训,加强与香港在道地药材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方面开展合作,提升川产中药材在香港市场准入能力。

    二、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

    四川建有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等国省中医药科研平台40余个,新成立“四川省循证中药学研究中心”,正加快筹建天府中药实验室。立项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大科技项目,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成果转化瓶颈等推进重点攻关,专设中医药科研专项,荣获省科技进步奖21项,其中一等奖3项。开展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循证评价研究,抓好中医药循证能力提升建设。2024年8月,“一带一路”传统医药创新研究国际联合实验室落户四川,下一步,川港将携手推进联合实验室建设,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医药研发单位在传统医药创新研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传统医药在疾病预防与治疗、科研合作与创新转化、人才培养及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三、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

    我省高度重视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工作,成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工作组的管理架构,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多部门协同推进,采取全域普查与重点挖掘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建立上下联动的数据资源上报机制,对分布在基层、民间的中医药传统知识进行抢救性调查、挖掘,收集整理中医药传统知识项目共198个,并录入“中医药活态数据库系统”,该系统支持文字、音频、视频等多模态数据的录入。同时,加强中医药验方收集整理,摸底调查全省三级甲等中医、中西医医疗机构名老中医经验方基本信息、使用情况及研究情况,印发《关于公开征集中医药民间偏方验方的通知》,畅通民间验方上报渠道,规范收集流程,已从近现代川籍名中医著作和电子资源中筛选收集120首名中医验方,征集到医疗机构献方44首、民间献方22首。下一步,我局将加强与香港有关部门的对接,交流学习香港在中医药传承数字化方面的先进经验。

    四、设立中医药专项基金

    关于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重大疾病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与成果转化,以及支持省内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创新研究的建议,财政厅回复,按照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关于“重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体系,打造千亿级母子基金集群”的决策部署,我省组建了省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基金按照“母基金一综合基金一子基金”三级架构运行,已经设立先进制造、成果转化和资源能源三支综合基金,子基金由综合基金按照产业发展行业细分领域设立。目前已在先进制造综合基金下设生物医药子基金,该子基金已把中药产业纳入支持方向,将为中医药发展相关企业提供耐心资本。同时,已经设立的成果转化基金也可通过直接投资或通过下设的创投期子基金支持中医药行业储备项目。下一步,省级财政将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带动各类社会资本支持现代中药产业发展,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联系人:刘杰;联系电话:13688393118)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2025年5月20日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637号提案办理答复的函

  • 2025年07月17日 14时32分
  • 来源: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网站
  • 洪清农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四川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借鉴香港经验,推动四川省中医药独立创新发展的建议》(第0637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加快中医药标准化建设

    组建四川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发布道地药材川芎、姜黄ISO国际标准2项、省级地方标准42项,参与欧洲药典标准制(修)订2项,培育在研ISO国际标准11项、地方标准300余项。2023年制定发布的川芎收获机等3项中医药装备类标准,获得全国工商联团体标准“领先者”荣誉。这些标准涉及中医医疗服务、道地药材认证、种子种苗分级、药材生产追溯等方面,对发挥四川中医药资源优势和绿色优势,引导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新兴产业,推动中医药融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起到积极作用。下一步,将推动举办川港中药材标准及质量检测学术培训,加强与香港在道地药材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方面开展合作,提升川产中药材在香港市场准入能力。

    二、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

    四川建有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等国省中医药科研平台40余个,新成立“四川省循证中药学研究中心”,正加快筹建天府中药实验室。立项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大科技项目,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成果转化瓶颈等推进重点攻关,专设中医药科研专项,荣获省科技进步奖21项,其中一等奖3项。开展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循证评价研究,抓好中医药循证能力提升建设。2024年8月,“一带一路”传统医药创新研究国际联合实验室落户四川,下一步,川港将携手推进联合实验室建设,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医药研发单位在传统医药创新研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传统医药在疾病预防与治疗、科研合作与创新转化、人才培养及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三、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

    我省高度重视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工作,成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工作组的管理架构,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多部门协同推进,采取全域普查与重点挖掘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建立上下联动的数据资源上报机制,对分布在基层、民间的中医药传统知识进行抢救性调查、挖掘,收集整理中医药传统知识项目共198个,并录入“中医药活态数据库系统”,该系统支持文字、音频、视频等多模态数据的录入。同时,加强中医药验方收集整理,摸底调查全省三级甲等中医、中西医医疗机构名老中医经验方基本信息、使用情况及研究情况,印发《关于公开征集中医药民间偏方验方的通知》,畅通民间验方上报渠道,规范收集流程,已从近现代川籍名中医著作和电子资源中筛选收集120首名中医验方,征集到医疗机构献方44首、民间献方22首。下一步,我局将加强与香港有关部门的对接,交流学习香港在中医药传承数字化方面的先进经验。

    四、设立中医药专项基金

    关于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重大疾病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与成果转化,以及支持省内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创新研究的建议,财政厅回复,按照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关于“重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体系,打造千亿级母子基金集群”的决策部署,我省组建了省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基金按照“母基金一综合基金一子基金”三级架构运行,已经设立先进制造、成果转化和资源能源三支综合基金,子基金由综合基金按照产业发展行业细分领域设立。目前已在先进制造综合基金下设生物医药子基金,该子基金已把中药产业纳入支持方向,将为中医药发展相关企业提供耐心资本。同时,已经设立的成果转化基金也可通过直接投资或通过下设的创投期子基金支持中医药行业储备项目。下一步,省级财政将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带动各类社会资本支持现代中药产业发展,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联系人:刘杰;联系电话:13688393118)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2025年5月20日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