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第一次会议第0707号提案办理答复的函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第一次会议第0707号提案办理答复的函
何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加强芦山县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的建议》(第0707号)收悉,现办理答复如下:
一、关于“将林区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规划,做好科学统筹,优化实施方案,在装备建设上提档升级”的建议
2021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十四五”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规划》(川办发〔2021〕68号)和2022年公安厅牵头制发《〈四川省“十四五”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已将林区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规划,按照规划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辖区行政区划,在市县主城区出入口,市县域主要道路,进出林区、草原主要通道等因地制宜、科学布建公安检查站、治安卡口或电子卡口,落实用房、人员及装备,配备人脸识别、车牌抓拍、安检设备、人证核验、移动终端采集等智能感知设备,综合运用红外热成像、人工智能(AI)等先进技术,常态化采集人、车、物、证、码等数据,并与重点人员、敏感对象、车辆时空轨迹等进行比对碰撞、智能分析和圈层传递,实现“智能感知、精准识别、触圈预警、实时响应”,最大限度将不安全因素封堵在外围、处置在远端。
二是健全联动防控工作机制。优化公安、城管、交通运输、林草、防疫等部门检查站点,加强护边员、护林员、护草员、牧民、治安积极分子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形成警地联防、警民联控、信息共享、情报互通的防控网络,全面开展巡逻防控,及时发现处置火灾隐患,严格查处违规野外用火,严厉打击森林火案。
三是强化涉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打击。按照“行刑衔接”等要求,严打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刑事犯罪,严打破坏生物多样性犯罪,及时精准有力打击破坏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
近年来,公安厅、省林草局等部门连续查处了雅安“12.3”非法猎捕、买卖金丝猴和小熊猫案、雅安“1.18”非法猎捕、买卖猕猴案等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
下一步,公安机关将按照“行刑衔接”等要求继续做好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刑事犯罪打击任务,林草行政主管部门将会同相关单位一道做好相关保护工作。2023年,公安厅将部署开展“保护生态2023”“昆仑2023”专项行动;省林草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开展“2023清风行动”,严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犯罪,及时精准有力打击破坏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有效保护本地区生物多样性。
二、关于“增加林区对讲机基站点位,减少信号盲区,为基层执法单位增加无人机、热源感知等装备,为林区基础管理、侦查破案、森林防灭火、抢险救援应急指挥提供有力支撑,在林区逐步形成多层立体化防控体系,筑牢林区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议
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县结合森林草原防灭火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工作,陆续向全省林区基础设施方面投入10.2亿元。建成林区卡防点1400余个、前置驻防点400余个、瞭望哨300余个,开展瞭望哨无人火情感知源建设。建成森林视频监控系统1000余套,监控网络进一步完善。建设防火通道2万余公里、防火阻隔带2万余公里。林区多层立体防控基础得到加强。
2022年,全省完成第七批电信普遍服务项目,积极推进第八批电信普遍服务项目,建成1496个4G基站,建成5G基站11万个。实施“双千兆乡镇通”工程,实现全省所有乡镇5G和千兆光网100%通达,进一步加深加厚我省边远地区网络覆盖,为边远地区林区保护提供有效支撑。
芦山县地处全省重点林区,按照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建设的意见》,省林草局科学划定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片区管理网格4个,设置固定巡护线路28条,长度约112公里。2023年1月起,芦山片区全面启用大熊猫国家公园网格化管理巡护系统,实现网格定人、定点、定位。2020年至2022年,累计下达芦山县林草行业生态修复保护中央、省委资金6349.23万元,支持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公益林和林区基础设施建设。“6·1”芦山地震发生后,积极指导雅安市开展灾损核查和规划编制,落实芦山县(含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片区)林草行业重建项目4个,总投资2.23亿元,支持地震灾区及国有林区开展森林植被恢复,以及森林防火、巡护道路、管护用房、检查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林区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林区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省林草局将进一步加强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一是把野生动物保护列入林长制重要工作领域,逐级分解、明晰、落实野生动植物保护责任。二是按照“打、防、管、控、治、宣”的要求,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全面落实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举措。三是指导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片区用好“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等相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买、设施设备维护。根据实际情况,给基层保护站(点)配备必要的巡护交通工具、无人机、手持云台相机、通讯器材等设备和基层工作人员野外作业服装、单兵巡护等设施设备。四是加强“人防”与“技防”结合,综合利用当前遥感信息、物联网、生态模型、数字孪生等信息化技术,完善林草“监管体系”“防护体系”“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监管治理水平。
感谢您对林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3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