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同志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的在线访谈栏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的首道关口。为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四川省近日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见》,要求加大环保把关力度,对环境影响重大的产业编制相应的产业专项规划。为了让网友深入了解我省环评工作的推进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了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同志就“切实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郝巡视员,首先请您给我们的网友们打个招呼吧。(2018-11-27 09:50:43)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能在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这个平台和大家交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概念。希望通过今天的访谈能够让大家更加熟悉环评制度,了解我省在规划环评取得的成果以及下阶段我省在环评方面将开展的重点工作。谢谢!(2018-11-27 09:51:45)
[主持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效的保护措施。郝巡视员,首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2018-11-27 09:51:50)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所谓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简言之,就是对人为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提出防治对策和措施的一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环境管理制度。大家都知道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正式提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以来,从法律意义上首次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成为中国环保工作最早形成法规并付诸实施的制度,迄今已三十九个年头。 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施行,切实规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程序和法律责任。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颁布实施,进一步强化了环评制度的法律地位,并初步确立了我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009年,国务院颁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进行了重新修订。《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修订,对于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微观活动的干预,强化源头严防和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将发挥重要作用。(2018-11-27 09:55:54)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三十多年来,对于预防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控制和减少环境风险、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规划环评重在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正确解决环境容量和排污总量的关系,为特定区域流域的布局、规模、结构提供科学依据。项目环评重在对建设项目的工艺、技术、流程进行优化,尽量减少项目上马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增加环境可行性;同时,项目环评既要考虑项目本身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要考虑周边环境对项目的影响,比如学校、医院、居民集中区等。归根到底,环评是从源头严防、起到预防作用,治污是对已经和正在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强调事中、事后监管。(2018-11-27 09:58:41)
[主持人]:郝巡视员,可否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规划环评的概念及重要作用。(2018-11-27 09:58:49)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大家知道,目前我们开展的环评主要有三种形式:战略环评、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战略环评重在协调区域或跨区域性战略发展的环境问题,为规划环评和“多规合一”提供基础;规划环评重在解决布局性、规模性、结构性问题,为项目环境准入提供指导;项目环评则重在落实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要求,注重措施优化、风险防控。这里重点介绍一下规划环评,规划环评就是对政府及其部门组织编制的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简单来说,就是要影响政府优化决策。在《环境影响评价法》里已对具体的影响方式做出阐述,“审查小组提出修改意见的,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应当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和审查意见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完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2018-11-27 10:03:41)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总体说来,规划环评关注的是单个项目环评解决不了的整体性、累积性的长远环境问题,关注的是定位、布局、结构、规模等宏观问题,旨在预防实施规划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环境质量改善。规划环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度”影响,规划环评作为一项制度,影响的是政府(部门)决策层面,能够在前端更好的起到源头预防作用。二是 “平台”搭建,规划环评是一个开放的工作过程,政府、部门、专家、公众都可以参与其中,为规划的编制和优化出谋划策。规划环评也是“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通过分析预测结果推进科学决策。三是“过程”提前,规划环评就是要“早期介入、全过程参与优化规划”。在这里,为什么要强调“早期介入”?因为,“补做规划环评”提出的任何规划优化调整建议都“为时已晚”,无法充分发挥规划环评的源头预防作用。(2018-11-27 10:07:27)
[主持人]:郝巡视员,请您介绍下近年来我省规划环评开展的相关情况。(2018-11-27 10:07:35)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我省推进规划环评工作较早,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生态环境部的有力指导下,四川省大力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控制新污染产生,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一个方面是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规划环评政策体系。2007年,四川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见》(川府发〔2007〕16号),明确了规划环评的前置地位,深化了规划环评的实施范围,作出了规划环评的硬性规定,提出了规划环评的具体要求。如“将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作为重要审批环节,……,规划和建设项目未通过环评不得实施”,“把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规划审批的前置条件,进入宏观经济决策程序,纳入一把手目标考核”等。(2018-11-27 10:12:34)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2008年,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了《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办法》,为我省大力推动各类规划环评奠定了法制基础,对规划环评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明确“在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未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暂缓受理该区域、流域内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明确要求“省人民政府、市州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综合规划、区域规划、流域规划和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进一步明确了战略环评实施主体是规划审批的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召集有关部门的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进行审查。(2018-11-27 10:12:49)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同年,原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制定《四川省战略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川环发〔2008〕4号),进一步规范我省战略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工作,提高环评审批效率。《办法》明确:凡产业定位涉及天然气开发、石化、化工、印染、电镀、酿造、制浆造纸等可能带来严重环境污染的项目的行业、工业园区规划,及流域开发利用规划,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报省环境保护局审查批准。2011年,原省环境保护厅与省发改委等联合印发《四川省省级开发区扩区或调整区位审核标准和程序》,明确要求取得省级环保部门对园区规划环评的审查意见后才能申请省级开发区。(2018-11-27 10:13:16)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2017年,原环境保护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2017〕44号),明确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审查时间五年以上的,应依法依规组织开展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编制规划的跟踪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相应的环保组织审核。2018年,我省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之后又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见》(川府发〔2018〕21号),替代原《关于大力推进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见》(川府发〔2007〕16号),一会我还将对此作进一步深入介绍。(2018-11-27 10:15:15)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第二方面是突出四川亮点,积极推进城市总体规划环评。我厅充分认识到城市总规规划环评的重要作用,在《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办法》颁布实施后,多次向省政府有关领导汇报,并积极与建设部门对接协调,形成了城市总规审批与城市总规环评审查的联动机制,城市总体规划环评推进走在全国前列,亮点突出。(2018-11-27 10:15:51)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目前,我省除成都市和三州以外17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已经完成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西昌市等6个县级城市的总体规划也积极探索,完成了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成都市在本轮城市总规调整过程中,也积极向生态环境部汇报,正在认真推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于城市总体规划环评工作的深入开展,优化了城市产业布局,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合理界定了城市规模,完善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对完善和优化城市总规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优化了城市产业布局。如西昌市城市总规环评,提出了中心城区不再新引入有色冶炼企业,逐步迁出有色冶炼企业的产业发展原则,并对区域钢铁产能提出了控制要求,优化了城市的产业布局和规模。二是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如宜宾市城市总规环评,通过对宜宾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和燃煤电厂污染排放状况的分析,将黄桷庄发电厂的搬迁要求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三是合理界定了城市规模。如巴中市城市总规环评,地方政府采纳了人口规模由100万人调整到90万人的环评建议。四是完善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如自贡市城市总规环评,考虑到城市水污染物排放量已大大超过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环评提出实行最严格用水管理制度,并明确了相应工程措施和管理要求,纳入到了城市总规。(2018-11-27 10:19:18)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第三个方面是把好四川特点,积极做好流域水电规划环评。四川是水电资源大省,技术可开发量居全国第一。近年来,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水电能源基地建设加快,其他流域及支流的水电开发也稳步推进。2008年1月,原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印发《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四川省战略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的通知》,要求流域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均报原省环境保护局审查批准。同时,我们严格执行原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4号)要求,受理、审批水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必须有流域水电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意见或流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研究成果支持。在流域规划环评及回顾性评价中,我们特别注重从流域层面对梯级布局、开发时序、装机规模和开发方式等进行优化,并对流域水电开发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统筹考虑和协调,对规划梯级生态流量下泄、鱼类栖息地保护、增殖放流、过鱼设施、低温水减缓等措施提出了科学严格的要求,从源头上减缓了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2018-11-27 10:23:12)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从2005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查我省第一个流域水电开发规划环评(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规划环评)至今,除原环保部审查的主要江河水电开发规划环评及回顾性评价研究报告外,我们还组织审查了47个流域水电开发规划环评,共涉及大渡河、雅砻江、岷江、渠江、金沙江、青衣江、涪江等7条流域,甘孜州、凉山州、阿坝州、雅安市、乐山市、眉山市、巴中市、遂宁市、宜宾市等9个区域,其中三州地区共计32个(阿坝州8个、甘孜州18个、凉山州6个),约占四川水电开发总规划环评数量的71%。在水电规划环评开展过程中,我们从环保的角度提出减缓影响的措施,优化开发方式和时序,守住了生态保护的底线。如在开展绰斯甲河流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研究中,将绰斯甲河上游杜柯河80公里河段划定为川陕哲罗鲑等珍稀特有鱼类栖息地,不再进行水电开发,并拆除现有小型水电站进行生境修复,在实现绰斯甲河水电开发的同时为珍稀特有鱼类保留了空间。(2018-11-27 10:25:42)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第四个方面是要抓住四川重点,全面推进园区规划环评及跟踪评价。一是把规划环评作为开发区建设的重要前提,坚持先环评、后建设,结合区域环境资源承载力和资源禀赋,通过规划环评对园区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面进行优化,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二是着力抓好重点园区规划环评。在国家同级审批原则的基础上要求:凡产业定位涉及石化、化工、化学合成类制药、印染、酿造、制浆、冶炼、典型涉重产业(专业电镀、铅蓄电池制造、再生铅等)、含前工序的集成电路、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核技术利用)等的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须经省环境保护部门批准。2018年,配合省发展改革委审核全省省级开发区申报工作,我厅《关于省级开发区申报工作操作指南相关材料的函》中明确:已取得规划环评审查意见(规划环评评价范围须涵盖国家核准面积范围)、近3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严格按照生态环境部相关要求建设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自动在线监控装置的产业园区,原则同意申报省级开发区。(2018-11-27 10:28:55)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三是积极推动跟踪评价。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规划编制部门应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规划审批部门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跟踪评价中发现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的,规划编制部门应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各级人民政府应责成规划编制部门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并制定改进措施。2017年,我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2017〕44号),明确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审查时间五年以上的,应依法依规组织开展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编制规划的跟踪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相应的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审核。由于特殊情况需延期开展跟踪评价的产业园区,须征得原规划环评审查部门的同意,市(州)、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的处理意见应报生态环境厅备案。规划环评审查意见对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有特殊要求的按要求执行。四是开展试点研究。由于国家对于跟踪评价没有明确的技术规范和导则要求,为推动我省跟踪评价有效开展,我厅组织开展了四川省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方法研究。(2018-11-27 10:32:16)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截止目前,我省306个产业园区中,305个开展了规划环评,占比99.7%,仅1个园区由于规划尚未启动因此还未开展规划环评,占比0.3%。(2018-11-27 10:33:07)
[主持人]:郝巡视员,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保大会对规划环评有哪些新的要求?(2018-11-27 10:33:15)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2018年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纪念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重大部署和安排,十分重要,至为关键,恰逢其时。大会的召开实现了“四个第一”和“一个标志性成果”,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大会由党中央决定召开,是第一次;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是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政策性文件,是第一次;会议名称改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是第一次。大会最大的亮点就是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是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与最高准则,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动力。(2018-11-27 10:36:19)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规划环评专门强调:对重大经济政策和产业布局开展规划环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总书记还强调,要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李克强总理在会上强调: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要开展规划环评,调整不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产业布局。今年6月16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产业布局开展规划环评,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和结构。(2018-11-27 10:38:30)
[主持人]:省政府在今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见》,郝巡视员,请您介绍下文件的主要内容。(2018-11-27 10:38:52)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规划环评专门强调:对重大经济政策和产业布局开展规划环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总书记还强调,要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李克强总理在会上强调: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要开展规划环评,调整不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产业布局。今年6月16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产业布局开展规划环评,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和结构。(2018-11-27 10:39:40)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相对于2007年版的《意见》,今年的意见的特点可用两个“进一步”和三个“首次”来概括。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环评类别,分别是: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二是根据我省实际,进一步明确应由省级环保部门组织审查的规划环评文件,既由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审批的、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专项规划;省级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市(州)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涉及世界自然遗产地、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产业定位涉及石化、化工、化学合成类制药、印染、酿造、制浆、冶炼、典型涉重产业(专业电镀、铅蓄电池制造、再生铅等)、含前工序的集成电路、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核技术利用)等的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水电开发规划。(2018-11-27 10:42:38)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三是首次引入“三线一单”,明确要充分发挥“三线一单”的宏观指导作用。同时,强调要加快推动全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电子信息、竹浆造纸、锂电新能源等行业规划编制,同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四是首次对评价机构明确提出限制性措施。对规划环评文件的质量监督,对被国务院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和省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编制单位,两年内不得承担工业各行业、水利水电、化工园区和城市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五是首次提出了严格联动管理要求,即“两限批一简化”。“两限批”是指,未按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或跟踪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所含项目,不得受理项目环评文件;对不符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或审查意见的建设项目,不得受理项目环评文件。“一简化”是指,规划所含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可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相关意见进行简化。(2018-11-27 10:45:31)
[主持人]:郝巡视员,今天的访谈也受到了网友的关注,有网友提出想了解一下,“三线一单”的具体内容,最后请您再介绍下,我省是如何开展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三线一单”编制工作的。(2018-11-27 10:45:42)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对加快划定“三线一单”作出了重要指示。指出:要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对突破三条红线、仍然沿用粗放增长模式、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绝对不能再干,绝对不允许再干。在生态保护红线方面,要建立严格的管控体系,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在环境质量底线方面,将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底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对生态破坏严重、环境质量恶化的区域必须严肃问责,在资源利用上线方面,不仅要考虑人类和当代的需要,也要考虑大自然和后人的需要,把握好自然资源开发的度,不要突破自然资源承载能力。”标志着“三线一单”环境管理机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2018-11-27 10:48:45)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6月16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要坚持保护优先,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省级党委和政府加快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在地方立法、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执法监管中不得变通突破、降低标准,不符合不衔接不适应的于2020年年底前完成调整。6月25日,我省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彭清华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加快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进一步明确成都市、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产业发展方向和城镇、人口规模,合理分配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重点发展全域旅游、特色农牧业、生态经济等,充分发挥生态屏障功能。(2018-11-27 10:51:11)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四川率先启动编制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三线”为基础、“一单”为关键、“管控”为核心,加快构建源头严防的管控机制,有力推动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这就要求必须做到四个坚持。(2018-11-27 10:52:16)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第一个是坚持系统谋划,高位推动。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并严守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三线一单”。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见》,要求构建“三线一单”的管控机制,全面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充分发挥“三线一单”的宏观指导作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签批成立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工作协调小组,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14个省级部门、21个市(州)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统筹推动编制“三线一单”工作。第二个是坚持统筹协调,加快推进。组织优势资源集中攻关,落实工作经费保障,高质量编制技术方案。积极争取生态环境部支持,加大对“三线一单”编制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成果审核。明确各市(州)政府、省级部门工作职责,搭建沟通平台,健全协调机制,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组建技术团队、专家团队,充分发挥省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环评单位等作用,统筹整合环保系统现有技术力量,加快推进“三线一单”编制工作。(2018-11-27 10:54:33)
[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郝沙金]:第三个是坚持试点探路,逐步推广。将眉山市列为“三线一单”编制工作试点市,坚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关系,探索“三线一单”划定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通过解剖麻雀、摸索方法、积累经验,为其它市(州)编制“三线一单”提供经验借鉴。目前,其余20个市(州)“三线一单”编制已形成阶段性成果。“先试点后铺开”的工作方法得到了生态环境部的充分肯定,甘肃、辽宁、黑龙江等6省先后到四川调研学习。第四个是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推行。“三线一单”编制工作着力解决沿江产业布局不合理,以及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成都平原大气污染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省初步划定998个综合环境管控单元,其中优先保护单元411个,重点管控单元409个,一般管控单元178个。以“三线一单”编制成果为基础,落实环境质量目标、资源管控要求、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确定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区功能,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线”空间,将“三线一单”确定的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产业准入要求充分融入规划编制、决策和实施的全过程,助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2018-11-27 10:57:54)
[主持人]:谢谢您,郝巡视员。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就要结束了,再一次感谢郝巡视员的耐心解答,感谢网友们的积极参与。感谢您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下次节目再见!(2018-11-27 10: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