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文化厅关于“十二五”时期加快文化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 2011年09月14日 00时00分
  • 来源: 文化厅
  • 【字体:
  • 各市(州)文化局、厅机关处室,省文物局、文化市场稽查总队,厅直属单位:

      为全面提升我省文化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快“十二五”时期文化系统信息化建设,促进文化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西部文化强省,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总体部署和建设“智慧政务”、“智慧产业”和“智慧民生”的具体要求,结合全省文化工作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文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能够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信息化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带动作用明显,是推动文化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文化发展水平和文化服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客观需要。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信息资源已成为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加快文化信息化建设是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和特点,构建现代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的客观要求。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打造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电子政务在创新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大力发展文化系统电子政务,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水平,能有效推动政府文化管理创新和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进一步增强加快文化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文化系统信息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文化电子政务平台和网络建设快速推进,文化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和基础信息库作用日益明显。以文化共享工程为标志,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服务手段,创新和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形式和内容。文化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信息化意识不强,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行体制不完善,共享机制尚未建立。电子政务业务应用水平不高,协同能力较弱。统一的文化政务网络还没有形成,采用信息技术加快文化发展的格局亟待建立。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以新一代互联网、宽带、物联网等为重点,建设西部通信枢纽,缩小我省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加强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着力打造“智慧政务”、“智慧产业”和“智慧民生”。因此,全省文化系统必须增强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加快文化信息化发展,为建设西部文化强省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三、“十二五”时期文化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智慧政务”、“智慧产业”和“智慧民生”的重大战略部署,抓住建设西部文化强省战略机遇期,以需求为导向,以文化电子政务为突破口,以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信息化进程,着力提高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传承的信息化水平,着力打造现代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信息化体系,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2、总体目标

      到2015年,信息化对文化强省建设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文化系统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体系初步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我省文化信息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信息化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建成较为完善的文化电子政务网络,门户网站成为政务信息公开和为公众服务的重要渠道,主要的行政许可实现在线办理,政府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大幅提高。

      信息化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作用充分显现。省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实现信息技术与内部管理、服务模式的深度融合,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服务的比例大幅提升,信息化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信息化对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重点文化产业门类和重点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数字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对文化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四、主要任务

      1、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满足内部办公和管理决策的需要。加快文化系统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构建全省文化系统门户网站集群。完善应用系统,加强后台支撑,扩展网站功能,实现政务信息、行政审批、投诉受理等业务网上办理,使政府综合门户网站集群成为服务公众和企业的窗口与纽带。

      2、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进程。加强信息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应用,依托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和基础资源,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信息网络能力。扎实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益性电子阅览室建设,提高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剧院建设水平。推进面向基层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文化信息内容、信息服务和信息终端进入社区、乡村,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3、加强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加快文化遗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资源库的建设完善,推进数据资源的跨行业应用。加强基于先进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文物遗址、考古发掘、数字博物馆、网上非遗传习所、虚拟体验中心等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保护民间文化、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方面的广泛应用,丰富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增强四川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4、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与信息化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在动漫游戏、文化娱乐、文化演艺和文化旅游等产业门类的普及和应用。推进文化创意设计信息化、文化生产数字化和产品销售网络化。建设文化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依托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制定企业基础信息统计、交换和共享目录。鼓励运营商、数字内容提供商、文化生产、销售和服务企业,共同建设网络文化生产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转型升级。

      5、繁荣网络文化市场。鼓励企业通过网络媒体宣传和推介文化产品,发展企业间电子商务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繁荣网络文化市场。完善文化市场网络监控管理系统,建设文化市场诚信网络体系。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强化信息内容管理,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五、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文化系统领导干部要提高对文化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切实把文化信息化摆到突出位置,加大组织领导和管理协调力度。四川省文化厅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信息化管理机构,成立“四川文化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省文化行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四川省文化厅宣传信息中心,主要职责是协调推进文化系统信息化建设,统计分析行业信息化发展情况。

      2、统筹管理,落实项目。各级文化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编制信息化总体方案和项目规划,上报文化主管部门,列入当地信息化建设规划。对于省政府投资的重大信息化项目须按规定,经领导小组同意后按程序审批下达。各地的信息化建设重大项目,须报省文化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各单位要加强对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应用效果的评价,督促项目发挥效能。

      3、明确责任,保障安全。制定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安全保密措施,落实安全保密工作责任制。信息化项目安全系统,必须与信息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安全管理联动机制,严防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侵扰,确保信息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4、加大投入,强化监督。文化信息化建设是长期持续的过程,必须列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力度,确保信息化项目以及相关的基础网络、数据库建设持续发挥作用。要把电子政务网站建设、信息报送、信息发布和网上办事等信息化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指标和奖惩机制,定期考核评价信息化应用情况。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文化系统信息化工作统计,推动文化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

    二〇一一年九月六日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文化厅关于“十二五”时期加快文化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 2011年09月14日 00时00分
  • 来源: 文化厅
  • 各市(州)文化局、厅机关处室,省文物局、文化市场稽查总队,厅直属单位:

      为全面提升我省文化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快“十二五”时期文化系统信息化建设,促进文化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西部文化强省,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总体部署和建设“智慧政务”、“智慧产业”和“智慧民生”的具体要求,结合全省文化工作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文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能够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信息化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带动作用明显,是推动文化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文化发展水平和文化服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客观需要。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信息资源已成为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加快文化信息化建设是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和特点,构建现代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的客观要求。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打造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电子政务在创新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大力发展文化系统电子政务,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水平,能有效推动政府文化管理创新和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进一步增强加快文化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文化系统信息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文化电子政务平台和网络建设快速推进,文化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和基础信息库作用日益明显。以文化共享工程为标志,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服务手段,创新和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形式和内容。文化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信息化意识不强,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行体制不完善,共享机制尚未建立。电子政务业务应用水平不高,协同能力较弱。统一的文化政务网络还没有形成,采用信息技术加快文化发展的格局亟待建立。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以新一代互联网、宽带、物联网等为重点,建设西部通信枢纽,缩小我省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加强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着力打造“智慧政务”、“智慧产业”和“智慧民生”。因此,全省文化系统必须增强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加快文化信息化发展,为建设西部文化强省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三、“十二五”时期文化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智慧政务”、“智慧产业”和“智慧民生”的重大战略部署,抓住建设西部文化强省战略机遇期,以需求为导向,以文化电子政务为突破口,以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信息化进程,着力提高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传承的信息化水平,着力打造现代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信息化体系,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2、总体目标

      到2015年,信息化对文化强省建设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文化系统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体系初步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我省文化信息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信息化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建成较为完善的文化电子政务网络,门户网站成为政务信息公开和为公众服务的重要渠道,主要的行政许可实现在线办理,政府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大幅提高。

      信息化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作用充分显现。省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实现信息技术与内部管理、服务模式的深度融合,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服务的比例大幅提升,信息化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信息化对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重点文化产业门类和重点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数字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对文化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四、主要任务

      1、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满足内部办公和管理决策的需要。加快文化系统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构建全省文化系统门户网站集群。完善应用系统,加强后台支撑,扩展网站功能,实现政务信息、行政审批、投诉受理等业务网上办理,使政府综合门户网站集群成为服务公众和企业的窗口与纽带。

      2、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进程。加强信息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应用,依托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和基础资源,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信息网络能力。扎实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益性电子阅览室建设,提高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剧院建设水平。推进面向基层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文化信息内容、信息服务和信息终端进入社区、乡村,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3、加强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加快文化遗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资源库的建设完善,推进数据资源的跨行业应用。加强基于先进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文物遗址、考古发掘、数字博物馆、网上非遗传习所、虚拟体验中心等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保护民间文化、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方面的广泛应用,丰富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增强四川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4、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与信息化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在动漫游戏、文化娱乐、文化演艺和文化旅游等产业门类的普及和应用。推进文化创意设计信息化、文化生产数字化和产品销售网络化。建设文化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依托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制定企业基础信息统计、交换和共享目录。鼓励运营商、数字内容提供商、文化生产、销售和服务企业,共同建设网络文化生产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转型升级。

      5、繁荣网络文化市场。鼓励企业通过网络媒体宣传和推介文化产品,发展企业间电子商务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繁荣网络文化市场。完善文化市场网络监控管理系统,建设文化市场诚信网络体系。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强化信息内容管理,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五、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文化系统领导干部要提高对文化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切实把文化信息化摆到突出位置,加大组织领导和管理协调力度。四川省文化厅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信息化管理机构,成立“四川文化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省文化行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四川省文化厅宣传信息中心,主要职责是协调推进文化系统信息化建设,统计分析行业信息化发展情况。

      2、统筹管理,落实项目。各级文化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编制信息化总体方案和项目规划,上报文化主管部门,列入当地信息化建设规划。对于省政府投资的重大信息化项目须按规定,经领导小组同意后按程序审批下达。各地的信息化建设重大项目,须报省文化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各单位要加强对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应用效果的评价,督促项目发挥效能。

      3、明确责任,保障安全。制定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安全保密措施,落实安全保密工作责任制。信息化项目安全系统,必须与信息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安全管理联动机制,严防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侵扰,确保信息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4、加大投入,强化监督。文化信息化建设是长期持续的过程,必须列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力度,确保信息化项目以及相关的基础网络、数据库建设持续发挥作用。要把电子政务网站建设、信息报送、信息发布和网上办事等信息化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指标和奖惩机制,定期考核评价信息化应用情况。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文化系统信息化工作统计,推动文化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

    二〇一一年九月六日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