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向达渝工业经济一体化迈进

  • 2011年07月14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达州工业主动、积极、全面融入重庆,快速提升在“环渝经济圈”的区域竞争力和整体实力。推进“四大产业合作”,即错位发展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配套发展汽摩配件、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互惠发展煤电冶建产业,引进壮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实现“一个目标”,即达渝工业经济一体化;建成“两大工业示范园”,即把达州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大竹苎麻工业集中区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工业园区;力争到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5%以上,汽摩配件、机械装备、天然气化工、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

      ——科学规划,做好政策引导。结合达州工业发展实际,在符合国家、四川省上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达渝工业经济带”的区域特点,紧紧围绕达渝工业经济的资源秉性、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制定融入重庆规划;加强政策研究,充分利用达渝两地政策错位,打破政策壁垒,不断完善产业、财税、金融等政策,通过优惠、切实有效的政策引导,增强对重庆工业企业的吸引力。

      ——建立机制,加强互访联动。一是各县(市、区)建立工业融入重庆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落实责任,负责工业融入重庆发展的具体工作。二是建立高层沟通机制。各县(市、区)主要领导主动与重庆市定期交流,沟通合作,互通信息。三是各县(市、区)工业主管部门定期主动向重庆工业主管部门汇报工作,加强联系,明确合作重点、合作方式,并建立长期的交流合作机制。四是组织开展各县(市、区)与重庆方面各重点骨干企业、各行业协会的沟通协作,定期召开工作通报会,研究工作措施,为工业融入成渝腹地区块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搭建平台,推进融入进程。一是各县(市、区)搭建达渝工业合作咨询平台,加强企业间人才交流引进,聘请重庆市工业发展的专家、技术人才,对我市企业进行指导。二是搭建技术协作平台,各县(市、区)积极开展达渝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根据本地产业、产品结构特点,筛选推介重点协作项目,攻克技术难关,推动达州工业向运用新技术,采用新工艺,发展新品种,获取高效益方向发展。三是搭建企业融资平台,利用重庆市的资本市场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融资业务,推进我市工业企业开展资本运营,增强我市工业造血功能。四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把工业园区作为融入合作的重要平台,主动承接重庆产业转移,积极探索两地工业园区合作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提高工业园区的外向度。

      ——理清思路,找准融入重心。一是加强与重庆市工业园区的对接,掌握重庆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重点与布局规划,找准我市工业园区融入重庆的突破口。二是加强与重庆市化工、医药、建材、机械等行业协会的对接,了解重庆市企业的发展情况,及时掌握重点骨干企业产品发展方向,找准我市企业融入重庆的承接点。三是组织已与重庆市企业合作或有意向合作的企业前往重庆,开展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座谈,积极寻求合作项目,帮助企业找准融入重庆的对接点。

      ——落实项目,夯实融入载体。一是立足资源优势,认真编制“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天然气化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煤电冶化建链条的薄弱环节、机电汽摩配件技术进步、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壮大规模等做好项目的储备对接,确定工业融入重庆的项目计划,并逐一落实推进。二是跟踪我市在重庆举办的区域合作签约项目及民间合作项目,确保正式合同项目尽快落户,强化意向性项目跟踪,促其早日签订正式合同。三是简化手续,打造项目落地“绿色通道”,保障与重庆产业合作配套项目优先审批立项、优先环评、优先提供土地资源。

      ——优化环境,营造融入氛围。一是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进一步简政放权,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窗口式服务”。二是建立、落实对重庆招商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坚持“非禁即准、非限即许”的原则,把政策用足用够。三是确保优惠政策的落实,建立针对重庆在达工业企业的跟踪服务机制和服务质量问责机制。四是加大对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开拓、产品创新、职工就业及融入工业项目进展情况的宣传,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达州市向达渝工业经济一体化迈进

  • 2011年07月14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达州工业主动、积极、全面融入重庆,快速提升在“环渝经济圈”的区域竞争力和整体实力。推进“四大产业合作”,即错位发展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配套发展汽摩配件、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互惠发展煤电冶建产业,引进壮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实现“一个目标”,即达渝工业经济一体化;建成“两大工业示范园”,即把达州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大竹苎麻工业集中区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工业园区;力争到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5%以上,汽摩配件、机械装备、天然气化工、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

      ——科学规划,做好政策引导。结合达州工业发展实际,在符合国家、四川省上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达渝工业经济带”的区域特点,紧紧围绕达渝工业经济的资源秉性、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制定融入重庆规划;加强政策研究,充分利用达渝两地政策错位,打破政策壁垒,不断完善产业、财税、金融等政策,通过优惠、切实有效的政策引导,增强对重庆工业企业的吸引力。

      ——建立机制,加强互访联动。一是各县(市、区)建立工业融入重庆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落实责任,负责工业融入重庆发展的具体工作。二是建立高层沟通机制。各县(市、区)主要领导主动与重庆市定期交流,沟通合作,互通信息。三是各县(市、区)工业主管部门定期主动向重庆工业主管部门汇报工作,加强联系,明确合作重点、合作方式,并建立长期的交流合作机制。四是组织开展各县(市、区)与重庆方面各重点骨干企业、各行业协会的沟通协作,定期召开工作通报会,研究工作措施,为工业融入成渝腹地区块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搭建平台,推进融入进程。一是各县(市、区)搭建达渝工业合作咨询平台,加强企业间人才交流引进,聘请重庆市工业发展的专家、技术人才,对我市企业进行指导。二是搭建技术协作平台,各县(市、区)积极开展达渝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根据本地产业、产品结构特点,筛选推介重点协作项目,攻克技术难关,推动达州工业向运用新技术,采用新工艺,发展新品种,获取高效益方向发展。三是搭建企业融资平台,利用重庆市的资本市场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融资业务,推进我市工业企业开展资本运营,增强我市工业造血功能。四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把工业园区作为融入合作的重要平台,主动承接重庆产业转移,积极探索两地工业园区合作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提高工业园区的外向度。

      ——理清思路,找准融入重心。一是加强与重庆市工业园区的对接,掌握重庆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重点与布局规划,找准我市工业园区融入重庆的突破口。二是加强与重庆市化工、医药、建材、机械等行业协会的对接,了解重庆市企业的发展情况,及时掌握重点骨干企业产品发展方向,找准我市企业融入重庆的承接点。三是组织已与重庆市企业合作或有意向合作的企业前往重庆,开展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座谈,积极寻求合作项目,帮助企业找准融入重庆的对接点。

      ——落实项目,夯实融入载体。一是立足资源优势,认真编制“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天然气化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煤电冶化建链条的薄弱环节、机电汽摩配件技术进步、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壮大规模等做好项目的储备对接,确定工业融入重庆的项目计划,并逐一落实推进。二是跟踪我市在重庆举办的区域合作签约项目及民间合作项目,确保正式合同项目尽快落户,强化意向性项目跟踪,促其早日签订正式合同。三是简化手续,打造项目落地“绿色通道”,保障与重庆产业合作配套项目优先审批立项、优先环评、优先提供土地资源。

      ——优化环境,营造融入氛围。一是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进一步简政放权,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窗口式服务”。二是建立、落实对重庆招商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坚持“非禁即准、非限即许”的原则,把政策用足用够。三是确保优惠政策的落实,建立针对重庆在达工业企业的跟踪服务机制和服务质量问责机制。四是加大对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开拓、产品创新、职工就业及融入工业项目进展情况的宣传,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