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四川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
一、市场运行特征
1、城镇市场发展快于乡村市场
一季度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44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3%;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4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7%,乡村市场增速低于城镇市场1.6个百分点。历时近3年的家电下乡、汽车(摩托)下乡政策对农村市场的刺激和拉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市场的活跃,随着消费的逐步释放,加之物价高位运行对非刚性消费的挤出效应在中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中表现较为明显,农村市场增速较前两年有所减缓。据省商务厅的家电下乡统计资料显示,一季度家电下乡销售44.4亿元,同比增速较上年同期增速下降89.0个百分点,其增速的回落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左右。
2、商品零售对消费品市场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商品零售作为消费品市场的主要消费形式,对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影响极大。在努力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商家适时调整商品结构和营销策略,积极适应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展特色经营,努力开拓市场,规模进一步提高。一季度四川省实现商品零售额1530.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4%,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0.4个百分点,拉动消费品市场增长14.8个百分点,对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1%,较上年同期上升个3.3个百分点。
3、餐饮业零售增速明显回落
由于物价高位运行,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较多,对餐饮行业经营,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经营影响较大,加之上年同期增长较快,基数较高,增速回落明显。一季度四川省实现餐饮业零售262.6亿元,同比增长14.7%,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低2.3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增速回落5.4个百分点。
二、市场商品销售情况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单位)零售统计显示,一季度吃的消费品销售增长较快,穿着类和日用消费品基本稳定,汽车类、住房消费相关消费品增幅明显回落,成品油消费持续快速增长。
1、受价格上涨拉动,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3.5%,比上年同期增速快5.8个百分点,其中:肉禽蛋类、蔬菜类、干鲜果类增长均在40%以上,粮油类增长55.0%;穿着类和日用品消费保持基本稳定,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3.7%;化妆品类增长22.6%,日用品类增长26.6%。
2、汽车销售增速大幅回落,成品油消费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汽车消费市场经历了两年的高速发展,加之今年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的退出,汽车类销售显著回落,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7.5%,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20.1个百分点。汽车消费的回落,对消费品市场影响较大,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降低2.0个百分点左右;受汽车保有量增加和成品油价格上涨的带动,石油及制品类消费依然快速增长,同比增长50.6%。
3、住房消费相关商品销售大幅回落。受国家房产政策调整的影响,特别是2.28成都限购令的出台,商品房销售增幅明显下降,1-3月四川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较上月回落11.1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较上年同期减少638.4万平方米,下降25.8%。住房销售的回落,使相关商品销售增速明显回落。一季度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3.6%,比上年同期回落47.3个百分点,家俱类零售额增长32.8%,比上年同期回落14.1个百分点,五金、电料类下降8.5%,比上年同期回落38.6个百分点。 据测算,以上三类消费的回落,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降低0.5个百分点左右。
三、消费品市场增速回落的原因
(一)政策对消费的影响
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汽车购置税减免等一系列拉动城乡消费政策极大地带动了前两年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随着汽车、家电等消费的逐步释放,加之鼓励汽车消费政策的退出和汽车消费环境的变化,相关消费增长放缓;在国家大力规范房地产市场,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目前大多数购房者处于观望状态,房屋成交下降,建筑、装潢、家具、家电等相关消费品消费受到直接影响。同时,由于首付比例和利率的提高,导致部分消费者或继续积攒首付款,或增加利息支出,挤压其他消费需求。如果没有继续促进消费增长的系列措施,消费将出现减缓趋势。
要弥补政策退出的影响,必须做好扩大消费需求的宣传引导,把握四川省居民消费热点发展趋势,搞好“节日消费”,创新营销模式,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培育休闲旅游消费热点,优化居民消费结构,促进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
(二)价格因素对居民消费和餐饮企业经营形成压力
商品零售价格特别是食品类价格上涨较快,刚性需求支出的增加对其他消费需求产生挤出效应,对消费预期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农副产品价格高对住宿和餐饮企业经营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中小企业影响较大,造成经营成本提高,竞争更为激烈,同时餐饮价格水平的上升也使部分居民减少外出就餐。
合理的物价水平是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加强市场价格监管,防止游资炒作,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促进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