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工商各级机关认真组织开展保护“通江银耳”证明商标专用权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 2011年11月30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工商局
  • 【字体:
  •   为加大“通江银耳”证明商标保护力度,切实维护“通江银耳”证明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深化和巩固“双打”成效,有效遏制侵权行为发生。9月中旬,省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通江银耳”证明商标专用权保护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通江银耳”是巴中市第一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深受国际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喜爱,因此市场上各类侵犯 “通江银耳”证明商标专用权行为接踵而至,严重影响了商标权利人的合法利益,损坏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省局领导高度重视“通江银耳”证明商标的保护工作,认真组织省局相关处(室),重点市、州工商局人员,研究整治方案,及时下发了《关于认真组织开展保护“通江银耳”证明商标专用权专项行动的通知》。各市、州局结合辖地实际,落实责任,明确分工,确保了此次行动有序开展。 

      (二)突出重点,强化宣传。各市、州局根据通知要求,积极组织精干力量,对重点地区进行摸底排查,确定省内成都、达州和省外重庆市为重点整治地区;连锁超市、土特产市场、零售门市为重点整治场所。专项行动开始后,川渝两地主流报刊、媒体在不同版面分别报道了当地保护“通江银耳”专项行动执法情况,并广泛宣传介绍“通江银耳”的地域特性、品质质量、识别方法以及“通江银耳”证明商标的相关信息,较大地提升了“通江银耳”在川渝两地市场的认知度和知名度。 

      (三)整治有力,成效显著。9月12日,在省局的统一部署下,由省局相关处(室),巴中市局组成的专项整治工作组,在同一时间分赴成都、达州和重庆,对涉嫌侵权的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严厉打击了侵犯“通江银耳”证明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此次专项行动,全省各级工商机关共出动执法人员1913人次,检查经营主体 11897户,检查各类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各类市场5230个/次,整治重点区域740处,共查扣涉嫌侵犯“通江银耳”证明商标专用权产品5780袋共计1251.6公斤,查获涉嫌侵犯“通江银耳”证明商标专用权的包装袋9889个。此外,川渝两地工商机关联合查扣假冒的袋装“通江银耳”9330袋及大量散装“通江银耳”,共计2691.73公斤,货值38.7万元;查获涉嫌侵犯“通江银耳”证明商标专用权的包装袋21.95万个。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全省工商各级机关认真组织开展保护“通江银耳”证明商标专用权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 2011年11月30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工商局
  •   为加大“通江银耳”证明商标保护力度,切实维护“通江银耳”证明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深化和巩固“双打”成效,有效遏制侵权行为发生。9月中旬,省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通江银耳”证明商标专用权保护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通江银耳”是巴中市第一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深受国际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喜爱,因此市场上各类侵犯 “通江银耳”证明商标专用权行为接踵而至,严重影响了商标权利人的合法利益,损坏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省局领导高度重视“通江银耳”证明商标的保护工作,认真组织省局相关处(室),重点市、州工商局人员,研究整治方案,及时下发了《关于认真组织开展保护“通江银耳”证明商标专用权专项行动的通知》。各市、州局结合辖地实际,落实责任,明确分工,确保了此次行动有序开展。 

      (二)突出重点,强化宣传。各市、州局根据通知要求,积极组织精干力量,对重点地区进行摸底排查,确定省内成都、达州和省外重庆市为重点整治地区;连锁超市、土特产市场、零售门市为重点整治场所。专项行动开始后,川渝两地主流报刊、媒体在不同版面分别报道了当地保护“通江银耳”专项行动执法情况,并广泛宣传介绍“通江银耳”的地域特性、品质质量、识别方法以及“通江银耳”证明商标的相关信息,较大地提升了“通江银耳”在川渝两地市场的认知度和知名度。 

      (三)整治有力,成效显著。9月12日,在省局的统一部署下,由省局相关处(室),巴中市局组成的专项整治工作组,在同一时间分赴成都、达州和重庆,对涉嫌侵权的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严厉打击了侵犯“通江银耳”证明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此次专项行动,全省各级工商机关共出动执法人员1913人次,检查经营主体 11897户,检查各类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各类市场5230个/次,整治重点区域740处,共查扣涉嫌侵犯“通江银耳”证明商标专用权产品5780袋共计1251.6公斤,查获涉嫌侵犯“通江银耳”证明商标专用权的包装袋9889个。此外,川渝两地工商机关联合查扣假冒的袋装“通江银耳”9330袋及大量散装“通江银耳”,共计2691.73公斤,货值38.7万元;查获涉嫌侵犯“通江银耳”证明商标专用权的包装袋21.95万个。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