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 提升宜宾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2011年11月18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才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近年来宜宾市以“工业强市,科技兴市”为主题,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大科技投入和自主创新力度,企业创新能加不断提升。第二次全国R&D 资源清查数据显示,宜宾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研发机构数量增加,研发人员队伍不断壮大,R&D 经费投入持续增长,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自主创新成效逐渐显现。   

      一、宜宾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    

      (一)开展R&D活动的企业数量增多,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参与度明显提高。   

      2009年,宜宾市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0.04%。其中,开展R&D活动的大中型企业30个,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35.71%。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2000年第一次全国R&D 资源清查增加24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参与度比全省高3.64个百分点,大中型工业企业参与度比全省高13.51个百分点。企业自主创新意识的提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有力保障。    

      (二)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增强。   

      R&D经费支出是衡量企业自主创新投入规模的重要指标,是工业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血液,是影响工业企业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清查结果显示:2009年,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68015.2万元,是2000年的16倍,年平均增长36.1%,高于四川省平均增长幅度12.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0.73%,比2000年提高0.35个百分点,高于四川省平均投入强度0.26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企业R&D经费66302.8万元,R&D经费投入强度0.97%,高于四川省平均投入强度0.2个百分点。 

      分按行业看,制造业R&D经费67298.1万元,占98.95%。是宜宾市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其中:饮料制造业的投入36245.5万元,占53.29%;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为7180万元,占10.5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为5294.8万元,占7.78%;化学纤维制造业为3592.4万元,占5.28%,宜宾工业支柱产业持继发展有较强的支撑。    

      按行业分R&D经费情况
      
      经费 投入
    行业 投入 强度
      (亿元) (%)
    合    计 68015.2 0.73
    采矿业 717.1 0.07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717.1 0.07
    制造业 67298.1 0.85
    农副食品加工业 749.3 0.15
    饮料制造业 36245.5 0.88
    纺织业 1440.6 0.59
    造纸及纸制品业 536.8 0.26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7180.0 3.4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5294.8 0.48
    化学纤维制造业 3592.4 1.0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691.2 0.17
    金属制品业 5892.1 2.43
    通用设备制造业 1972.1 1.19
    专用设备制造业 54.0 0.29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721.4 5.91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73.3 0.56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754.6 4.78

      (三)企业研发能力不断提高。    

      2009年,工业企业办研究开发机构57个,是2000年的4倍,机构人员5279人,是2000年的6.8倍;其中博士和硕士339人,占6.42%,比2000年提高5.52个百分点。2009年,在工业企业R&D 经费支出中,应用研究支出100.4万元,试验发展支出67914.8万元,是2000年的2.47倍,16.15倍。机构拥有科研用仪器和设备的原价250479.8万元,是2000年的72.8倍。工业企业R&D人员5740人,是2000年的9.68倍。2009年,工业企业申请专利561件,是2000年的7.8倍;其中发明专利56件,是2000年的7倍;发明专利所占申请专利比重9.98%。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有力在促进了企业研发活动的开展。    
      
      (四)企业自主创新有力促进了工业发展。    

      工业企业新产品生产与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是反映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效果的重要指标。从新产品生产情况看,2009年,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761892.9万元,是2000年的10.81倍。全年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721516.9万元,是2000年的11.39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7.77%,比2000年提高2.15个百分点。    

      (五)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在全省居前列。    

      2009年,工业企业R&D经费68015.2万元,位居全省第四位,在川南五市中排名第一,其R&D经费比位居川南五市第二位的泸州市多35174万元,高出1.07倍。 
     
      四川省2009年各市(州)R&D经费情况    
      
    市州 R&D经费 (万元) 市州 R&D经费 (万元) 市州 R&D经费(万元)
    全省 817784 遂宁市 10885 雅安市 697
    成都市 255499 内江市 15133 巴中市 2625
    自贡市 21414 乐山市 18398 资阳市 15846
    攀枝花市 37660 南充市 4706 阿坝州 388
    泸州市 32841 眉山市 8387 甘孜州 0
    德阳市 138636 宜宾市 68015 凉山州 3143
    绵阳市 172968 广安市 2154    
    广元市 2948 达州市 5441    
      
      二、宜宾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活跃度有待提高。从第二次全国R&D 资源清查数据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作为宜宾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开展R&D活动的有5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0.04%。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84家,只有30 家开展R&D 活动,比重仅为35.71%。比2000年第一次全国R&D 资源清查的57.78%,减少22个百分点。说明宜宾市工业企业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原有发展模式的依赖性较强,自主创新活动尚未成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普遍行为,企业危机意识有待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研发投入强度仍然较低。R&D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企业自主创新强度的主要指标。2009年宜宾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为0.73%,比全国低1.03个百分点。国际上一般认为只有R&D投入强度达到5%以上,企业才具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可见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维持在相对低端的技术研发上,与全国差距较大。    

      (三)区域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很不平衡。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经费投入即R&D经费主要集中在翠屏区占全部经费投入的81.2%,其次是宜宾县占11.02%。两个县就占宜宾市92.22%。江安县投入为0。    

      2009年各区县工业企业R&D经费情况 
      
    区县 R&D经费
    (万元)
    区县 R&D经费
    (万元)
    区县 R&D经费
    (万元)
    宜宾市 68015.2 长宁县 1857.90 筠连县 160.40
    翠屏区 55225.1 江安县 0 兴文县 163.00
    宜宾县 7492.20 高  县 815.70 屏山县 146.00
     南溪县
     
    1622.20 珙  县 532.70    
                 
                 
      (四)政府部门对企业科技活动资金投入有所减弱。从第二次全国R&D 资源清查数据来看,工业企业使用来自政府的科技活动资金为4675万元,占企业R&D经费支出的6.87%,比2000年第一次全国R&D 资源清查下降8.26个百分点。    

      (五)工业企业高素质人才缺少,研发水平有待提高。宜宾市工业企业高素质研发人才匮乏,是困扰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一大难题。从第二次全国R&D 资源清查数据来看,2009年,工业企业办科技机构中有人员5277人,其中博士和硕士339人,占6.42%,比四川省低1.88个百分点。企业独立完成的项目经费占57.75%,比四川省低9.85个百分点。企业自选的项目经费占86.33%,高于四川省10.63个百分点,国家科技项目占1.16%,低于全省10.34个百分点。企业发明专利所占申请专利比重为9.98%,比四川省低27.86个百分点。    

      三、提高宜宾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一)政府要强对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引导力度,努力消除部分企业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对自主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和鼓励企业创新热情,使他们真切地认识到自主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进而增强其创新的紧迫感。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向企业宣传好国家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用好用足近年来国家、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等政策。    

      (二)扩大企业创新经费融资渠道。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一是政府应加大财政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创新财政科技投入的资金管理制度,将分散的资金整合起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而达到用财政资金带动全社会资金投入到企业技术创新中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二是政府应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对企业科技经费的提取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各项投入到位,并以此作为执行相关优惠政策的依据。三是政府应大力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加快科技担保业和科技保险业的发展,有序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业务的开展,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    

      (三)完善激励机制,培养引进创新人才。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和人才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为优秀科技人才引进提供优惠政策,对典型的成功科技项目和创新人才加大奖励力度,形成能够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激励机制;大力培育引进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重要环节,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四)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针对目前宜宾市工业企业研究开发力度不够,科研条件不足的弱点,大力加强与国内外研究 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积极开展产学研项目和技术交流活动,提升宜宾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合作研发将有利于降低研发成本,分散研发风险,实现研发资源互补,缩短研发周期,有助于缓解资金不足和人才紧缺的问题,既能融资又能掌握核心技术,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    

      (五)不断提升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依赖于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其产业升级。依赖于这些产业竞争能力的不断增强及其规模的持续壮大,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要不断提升这些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宜宾市必须在酿酒食品、化工轻纺、机械装备、综合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推进重点产业的升级,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宜宾市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坚持科学发展观 提升宜宾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2011年11月18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才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近年来宜宾市以“工业强市,科技兴市”为主题,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大科技投入和自主创新力度,企业创新能加不断提升。第二次全国R&D 资源清查数据显示,宜宾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研发机构数量增加,研发人员队伍不断壮大,R&D 经费投入持续增长,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自主创新成效逐渐显现。   

      一、宜宾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    

      (一)开展R&D活动的企业数量增多,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参与度明显提高。   

      2009年,宜宾市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0.04%。其中,开展R&D活动的大中型企业30个,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35.71%。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2000年第一次全国R&D 资源清查增加24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参与度比全省高3.64个百分点,大中型工业企业参与度比全省高13.51个百分点。企业自主创新意识的提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有力保障。    

      (二)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增强。   

      R&D经费支出是衡量企业自主创新投入规模的重要指标,是工业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血液,是影响工业企业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清查结果显示:2009年,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68015.2万元,是2000年的16倍,年平均增长36.1%,高于四川省平均增长幅度12.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0.73%,比2000年提高0.35个百分点,高于四川省平均投入强度0.26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企业R&D经费66302.8万元,R&D经费投入强度0.97%,高于四川省平均投入强度0.2个百分点。 

      分按行业看,制造业R&D经费67298.1万元,占98.95%。是宜宾市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其中:饮料制造业的投入36245.5万元,占53.29%;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为7180万元,占10.5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为5294.8万元,占7.78%;化学纤维制造业为3592.4万元,占5.28%,宜宾工业支柱产业持继发展有较强的支撑。    

      按行业分R&D经费情况
      
      经费 投入
    行业 投入 强度
      (亿元) (%)
    合    计 68015.2 0.73
    采矿业 717.1 0.07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717.1 0.07
    制造业 67298.1 0.85
    农副食品加工业 749.3 0.15
    饮料制造业 36245.5 0.88
    纺织业 1440.6 0.59
    造纸及纸制品业 536.8 0.26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7180.0 3.4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5294.8 0.48
    化学纤维制造业 3592.4 1.0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691.2 0.17
    金属制品业 5892.1 2.43
    通用设备制造业 1972.1 1.19
    专用设备制造业 54.0 0.29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721.4 5.91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73.3 0.56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754.6 4.78

      (三)企业研发能力不断提高。    

      2009年,工业企业办研究开发机构57个,是2000年的4倍,机构人员5279人,是2000年的6.8倍;其中博士和硕士339人,占6.42%,比2000年提高5.52个百分点。2009年,在工业企业R&D 经费支出中,应用研究支出100.4万元,试验发展支出67914.8万元,是2000年的2.47倍,16.15倍。机构拥有科研用仪器和设备的原价250479.8万元,是2000年的72.8倍。工业企业R&D人员5740人,是2000年的9.68倍。2009年,工业企业申请专利561件,是2000年的7.8倍;其中发明专利56件,是2000年的7倍;发明专利所占申请专利比重9.98%。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有力在促进了企业研发活动的开展。    
      
      (四)企业自主创新有力促进了工业发展。    

      工业企业新产品生产与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是反映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效果的重要指标。从新产品生产情况看,2009年,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761892.9万元,是2000年的10.81倍。全年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721516.9万元,是2000年的11.39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7.77%,比2000年提高2.15个百分点。    

      (五)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在全省居前列。    

      2009年,工业企业R&D经费68015.2万元,位居全省第四位,在川南五市中排名第一,其R&D经费比位居川南五市第二位的泸州市多35174万元,高出1.07倍。 
     
      四川省2009年各市(州)R&D经费情况    
      
    市州 R&D经费 (万元) 市州 R&D经费 (万元) 市州 R&D经费(万元)
    全省 817784 遂宁市 10885 雅安市 697
    成都市 255499 内江市 15133 巴中市 2625
    自贡市 21414 乐山市 18398 资阳市 15846
    攀枝花市 37660 南充市 4706 阿坝州 388
    泸州市 32841 眉山市 8387 甘孜州 0
    德阳市 138636 宜宾市 68015 凉山州 3143
    绵阳市 172968 广安市 2154    
    广元市 2948 达州市 5441    
      
      二、宜宾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活跃度有待提高。从第二次全国R&D 资源清查数据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作为宜宾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开展R&D活动的有5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0.04%。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84家,只有30 家开展R&D 活动,比重仅为35.71%。比2000年第一次全国R&D 资源清查的57.78%,减少22个百分点。说明宜宾市工业企业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原有发展模式的依赖性较强,自主创新活动尚未成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普遍行为,企业危机意识有待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研发投入强度仍然较低。R&D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企业自主创新强度的主要指标。2009年宜宾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为0.73%,比全国低1.03个百分点。国际上一般认为只有R&D投入强度达到5%以上,企业才具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可见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维持在相对低端的技术研发上,与全国差距较大。    

      (三)区域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很不平衡。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经费投入即R&D经费主要集中在翠屏区占全部经费投入的81.2%,其次是宜宾县占11.02%。两个县就占宜宾市92.22%。江安县投入为0。    

      2009年各区县工业企业R&D经费情况 
      
    区县 R&D经费
    (万元)
    区县 R&D经费
    (万元)
    区县 R&D经费
    (万元)
    宜宾市 68015.2 长宁县 1857.90 筠连县 160.40
    翠屏区 55225.1 江安县 0 兴文县 163.00
    宜宾县 7492.20 高  县 815.70 屏山县 146.00
     南溪县
     
    1622.20 珙  县 532.70    
                 
                 
      (四)政府部门对企业科技活动资金投入有所减弱。从第二次全国R&D 资源清查数据来看,工业企业使用来自政府的科技活动资金为4675万元,占企业R&D经费支出的6.87%,比2000年第一次全国R&D 资源清查下降8.26个百分点。    

      (五)工业企业高素质人才缺少,研发水平有待提高。宜宾市工业企业高素质研发人才匮乏,是困扰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一大难题。从第二次全国R&D 资源清查数据来看,2009年,工业企业办科技机构中有人员5277人,其中博士和硕士339人,占6.42%,比四川省低1.88个百分点。企业独立完成的项目经费占57.75%,比四川省低9.85个百分点。企业自选的项目经费占86.33%,高于四川省10.63个百分点,国家科技项目占1.16%,低于全省10.34个百分点。企业发明专利所占申请专利比重为9.98%,比四川省低27.86个百分点。    

      三、提高宜宾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一)政府要强对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引导力度,努力消除部分企业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对自主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和鼓励企业创新热情,使他们真切地认识到自主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进而增强其创新的紧迫感。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向企业宣传好国家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用好用足近年来国家、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等政策。    

      (二)扩大企业创新经费融资渠道。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一是政府应加大财政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创新财政科技投入的资金管理制度,将分散的资金整合起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而达到用财政资金带动全社会资金投入到企业技术创新中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二是政府应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对企业科技经费的提取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各项投入到位,并以此作为执行相关优惠政策的依据。三是政府应大力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加快科技担保业和科技保险业的发展,有序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业务的开展,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    

      (三)完善激励机制,培养引进创新人才。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和人才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为优秀科技人才引进提供优惠政策,对典型的成功科技项目和创新人才加大奖励力度,形成能够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激励机制;大力培育引进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重要环节,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四)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针对目前宜宾市工业企业研究开发力度不够,科研条件不足的弱点,大力加强与国内外研究 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积极开展产学研项目和技术交流活动,提升宜宾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合作研发将有利于降低研发成本,分散研发风险,实现研发资源互补,缩短研发周期,有助于缓解资金不足和人才紧缺的问题,既能融资又能掌握核心技术,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    

      (五)不断提升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依赖于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其产业升级。依赖于这些产业竞争能力的不断增强及其规模的持续壮大,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要不断提升这些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宜宾市必须在酿酒食品、化工轻纺、机械装备、综合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推进重点产业的升级,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宜宾市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