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0

脱贫攻坚简报2020年第86期

  • 2020年12月10日 15时04分
  • 来源: 四川省扶贫开发局网站
  • 【字体:
  • 高县坚持“四个强化”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

    脱贫攻坚以来,宜宾市高县集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强化“五个一”“三个一”帮扶工作力量统筹,以攻坚态势攻克贫困堡垒,坚持“四个强化”,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

    一、强化组织保障,健全奖惩体系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充分发挥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建立县级领导蹲点联系负责机制,强化“1+13+50+24”组织体系,推进1个县脱贫攻坚领导组、13个镇蹲点工作组、50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24个专项扶贫工作组高效履职,明确13名党员县级领导担任镇党委脱贫攻坚第一书记,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落实责任。二是健全日常监管体系。全面完善脱贫攻坚考核工作机制,建立脱贫攻坚帮扶力量管理考核办法,创新流动红黄旗考评制度,健全帮扶单位“四包到位、一包到底”责任考核倒逼机制、帮扶干部“三同一包”管理制度和“1462(微)”工作制度,组建高县“七个一”“五个一”帮扶工作联合督导组和6个巡回督查帮扶组,常态化开展督查指导。扎实做好考核轮换,累计轮换调整贫困村第一书记63名、驻村工作队员19名,省委省政府表扬先进帮扶单位3个、优秀第一书记12名、优秀农技员4名、一线扶贫干部2名、援彝援藏综合帮扶队员2名,1名帮扶干部获得省委省政府贡献奖,累计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167名。来复镇太平村第一书记李亚林当选为全国妇代会代表。三是健全激励关怀体系。制定《高县切实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办法》等办法,走访慰问帮扶力量发放慰问金50多万元,投入资金265万元用于驻村工作队经费开支,设立30万元/年的脱贫攻坚关爱救助基金,对因公牺牲、病故、负伤的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进行救助;落实村干部“基薪+绩效(每月300元)+脱贫攻坚专项考核绩效(每月200元)”考核经费1500多万元,激发帮扶力量干事创业激情。

    二、强化力量整合,集聚优秀人才

    一是精准择优选派。按照“派最能打仗的人”要求,选派163名干部组建50支驻村工作队,全脱产开展驻村工作;开展脱贫攻坚“百日冲锋”行动,从县级帮扶单位选派137名干部担任“百日冲锋队员”,全脱产到各镇开展帮扶工作;选派6名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较好的镇班子成员,指导帮助工作推进薄弱镇,助力脱贫攻坚。二是激发本土人才活力。按照培育一支带不走的驻村工作队要求,创新开展党员+能人(优秀农民工)+村干部递进培养,优化“岗位适应、镇村淬炼、项目历练、上挂锻炼、压担培养”的人才成长路径,实施村级带头人“四雁”行动、“千名村级后备干部储备计划”和农村干部人才学历提升工程,选拔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131人。三是发挥外引人才作用。深入实施人才集聚工程,探索建立新型智库管理服务办法,引进四川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疗卫生人才2人、硕博士研究生12人,考录招聘基层急需紧缺人才426人,柔性引进中科院陈新滋院士团队,共建贾村高端医药产业园;聘请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等20名文化名家,担任文化扶贫乡村振兴“第一村长”开展文创文旅产业,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博士工作站、小微企业科技孵化园等,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1名、省级领军人才1名,强化对脱贫攻坚的人才支撑。

    三、强化履职尽责,壮大集体经济

    一是持续开展党员群众教育培训。落实帮扶工作教育培训经费120余万元,每年开展驻村工作队员全覆盖培训,利用高县干部网络培训学院、农民夜校、乡村振兴大讲堂等平台,采取“三四三”工作法培训党员群众41万余人次,课件《山林寻味记—柠檬的诱惑》被中组部采用,《十九大精神走进基层》课件被中组部评为全国优秀课件。二是持续深化农村乡村治理。紧扣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改版扩容“高兴·心连网”APP,完善党建扶贫智慧平台管理服务功能,推行“山湾联防”“十户联防”等自治机制,将驻村帮扶力量下沉到7800余个农村治理单元,助推疫情防控、防汛减灾、森林防火等各类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响应解决,省级、市级社会满意度测评位居宜宾市县(区)第一位。三是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夯实脱贫成效的重要抓手,全面完成195个村清资核产工作,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产品资源“三个组织起来”,探索形成村集体租赁创收、自主经营、引资分成、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模式,195个村实现村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其中10万元以下村126个,10—50万元41个,51—100万元24个,101—500万2个,500万以上2个。

    四、强化立体帮扶,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加大新风法治扶贫力度。积极推进大雁岭、红岩山等六个乡风文明示范区建设,广泛开展“艰苦创业”“脱贫争先”“感恩·忠诚·奋进”三项教育,开展感恩励志巡回宣讲1012场(次),专题讲法1700余场(次),9人成功评选进入四川好人榜,打造省级乡风文明示范农家院落3个,星级文明、家风家训示范户3000余个,建成“美丽宜宾·宜居乡村”114个。二是加大技术扶贫力度。组建农业产业技术综合专家服务团,采取专家服务团巡回讲、田间地头实践讲等方式,累计举办农技培训824期次、培训4万余人次,推广适用技术247项次,新模式36项次,贫困户代表万造均在全国贫困残疾人脱贫事迹报告会上作了“自强自立脱贫光荣”先进典型发言。三是加大社会扶贫力度。统筹省、市、县帮扶力量,整合农业、国土、水务等部门项目资金,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4家省级定点扶贫部门(单位),先后到县开展定点扶贫100余人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及物资折款957.2万元;21个市级定点扶贫部门(单位),投入帮扶资金268.05万元到28个贫困村;全县90个定点扶贫部门(单位),直接投入1356.67万元,形成全面覆盖、立体帮扶、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20年第86期

  • 2020年12月10日 15时04分
  • 来源: 四川省扶贫开发局网站
  • 高县坚持“四个强化”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

    脱贫攻坚以来,宜宾市高县集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强化“五个一”“三个一”帮扶工作力量统筹,以攻坚态势攻克贫困堡垒,坚持“四个强化”,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

    一、强化组织保障,健全奖惩体系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充分发挥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建立县级领导蹲点联系负责机制,强化“1+13+50+24”组织体系,推进1个县脱贫攻坚领导组、13个镇蹲点工作组、50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24个专项扶贫工作组高效履职,明确13名党员县级领导担任镇党委脱贫攻坚第一书记,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落实责任。二是健全日常监管体系。全面完善脱贫攻坚考核工作机制,建立脱贫攻坚帮扶力量管理考核办法,创新流动红黄旗考评制度,健全帮扶单位“四包到位、一包到底”责任考核倒逼机制、帮扶干部“三同一包”管理制度和“1462(微)”工作制度,组建高县“七个一”“五个一”帮扶工作联合督导组和6个巡回督查帮扶组,常态化开展督查指导。扎实做好考核轮换,累计轮换调整贫困村第一书记63名、驻村工作队员19名,省委省政府表扬先进帮扶单位3个、优秀第一书记12名、优秀农技员4名、一线扶贫干部2名、援彝援藏综合帮扶队员2名,1名帮扶干部获得省委省政府贡献奖,累计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167名。来复镇太平村第一书记李亚林当选为全国妇代会代表。三是健全激励关怀体系。制定《高县切实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办法》等办法,走访慰问帮扶力量发放慰问金50多万元,投入资金265万元用于驻村工作队经费开支,设立30万元/年的脱贫攻坚关爱救助基金,对因公牺牲、病故、负伤的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进行救助;落实村干部“基薪+绩效(每月300元)+脱贫攻坚专项考核绩效(每月200元)”考核经费1500多万元,激发帮扶力量干事创业激情。

    二、强化力量整合,集聚优秀人才

    一是精准择优选派。按照“派最能打仗的人”要求,选派163名干部组建50支驻村工作队,全脱产开展驻村工作;开展脱贫攻坚“百日冲锋”行动,从县级帮扶单位选派137名干部担任“百日冲锋队员”,全脱产到各镇开展帮扶工作;选派6名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较好的镇班子成员,指导帮助工作推进薄弱镇,助力脱贫攻坚。二是激发本土人才活力。按照培育一支带不走的驻村工作队要求,创新开展党员+能人(优秀农民工)+村干部递进培养,优化“岗位适应、镇村淬炼、项目历练、上挂锻炼、压担培养”的人才成长路径,实施村级带头人“四雁”行动、“千名村级后备干部储备计划”和农村干部人才学历提升工程,选拔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131人。三是发挥外引人才作用。深入实施人才集聚工程,探索建立新型智库管理服务办法,引进四川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疗卫生人才2人、硕博士研究生12人,考录招聘基层急需紧缺人才426人,柔性引进中科院陈新滋院士团队,共建贾村高端医药产业园;聘请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等20名文化名家,担任文化扶贫乡村振兴“第一村长”开展文创文旅产业,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博士工作站、小微企业科技孵化园等,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1名、省级领军人才1名,强化对脱贫攻坚的人才支撑。

    三、强化履职尽责,壮大集体经济

    一是持续开展党员群众教育培训。落实帮扶工作教育培训经费120余万元,每年开展驻村工作队员全覆盖培训,利用高县干部网络培训学院、农民夜校、乡村振兴大讲堂等平台,采取“三四三”工作法培训党员群众41万余人次,课件《山林寻味记—柠檬的诱惑》被中组部采用,《十九大精神走进基层》课件被中组部评为全国优秀课件。二是持续深化农村乡村治理。紧扣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改版扩容“高兴·心连网”APP,完善党建扶贫智慧平台管理服务功能,推行“山湾联防”“十户联防”等自治机制,将驻村帮扶力量下沉到7800余个农村治理单元,助推疫情防控、防汛减灾、森林防火等各类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响应解决,省级、市级社会满意度测评位居宜宾市县(区)第一位。三是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夯实脱贫成效的重要抓手,全面完成195个村清资核产工作,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产品资源“三个组织起来”,探索形成村集体租赁创收、自主经营、引资分成、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模式,195个村实现村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其中10万元以下村126个,10—50万元41个,51—100万元24个,101—500万2个,500万以上2个。

    四、强化立体帮扶,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加大新风法治扶贫力度。积极推进大雁岭、红岩山等六个乡风文明示范区建设,广泛开展“艰苦创业”“脱贫争先”“感恩·忠诚·奋进”三项教育,开展感恩励志巡回宣讲1012场(次),专题讲法1700余场(次),9人成功评选进入四川好人榜,打造省级乡风文明示范农家院落3个,星级文明、家风家训示范户3000余个,建成“美丽宜宾·宜居乡村”114个。二是加大技术扶贫力度。组建农业产业技术综合专家服务团,采取专家服务团巡回讲、田间地头实践讲等方式,累计举办农技培训824期次、培训4万余人次,推广适用技术247项次,新模式36项次,贫困户代表万造均在全国贫困残疾人脱贫事迹报告会上作了“自强自立脱贫光荣”先进典型发言。三是加大社会扶贫力度。统筹省、市、县帮扶力量,整合农业、国土、水务等部门项目资金,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4家省级定点扶贫部门(单位),先后到县开展定点扶贫100余人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及物资折款957.2万元;21个市级定点扶贫部门(单位),投入帮扶资金268.05万元到28个贫困村;全县90个定点扶贫部门(单位),直接投入1356.67万元,形成全面覆盖、立体帮扶、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