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保联盟第六届文物保护技术交流会在成都顺利举行
2019年1月7日,由四川博物院主办的“四川文保联盟第六届文物保护技术交流会”在成都召开,四川省文物局博物馆处(科技处)段炳刚处长出席大会,来自全省18家博物馆、图书馆和相关文博单位的120名代表参加了交流会。
段炳刚处长代表四川省文物局在会上致辞。他充分肯定了在过去的一年里四川文保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希望四川的文保事业涌现更多的研究成果,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有新的突破。四川博物院文保中心卫国馆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的王冲馆员、成都市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孙杰、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文保中心的张跃芳、绵阳市博物馆文保中心的杨海燕博士,以及西安元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的邓宏等6人做了主旨发言。
本次会议是一次团结、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会,四川全省的文保科技人员齐聚一堂,秉承“团结、交流、协作”的精神,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谋四川文保事业发展。
四川博物院卫国馆员汇报了“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数字化三维技术中以往对“高模”和“低模”的认识偏差,介绍了数字化技术中的“多模融合技术”和“有限元分析”技术研究成果和成功应用案例。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博馆员王冲,分享了“马尔康甲扎尔甲山洞窟壁画病害调查及工艺分析”成果,他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甲扎尔甲山洞窟壁画现状进行勘察测绘、保存环境监测、壁画病害调查检测评估,以及壁画制作材料和工艺的分析等,充分体现现代科技在文物病害的科学认知能力。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馆员孙杰,以“考古发掘出土陶瓷质文物保护——以成都十陵镇后蜀赵廷隐墓出土陶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为例”为题。重点分享了出土陶质文物出土时的“考古修复”与后期“实验室修复”的实例对比,说明两者之间的认知差异。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文保中心张跃芬,以“芒口瓷器镶扣的分析研究——以成都市青白江出土宋代窖藏瓷器为例”。通过相关资料查阅,采用便携式能谱仪与扫描电镜-能谱仪对出土芒口瓷器扣件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青白江宋代窖藏出土芒口瓷器扣件大部分为锡或者锡的合金,为研究四川地区出土芒口瓷器提供的有用的信息和借鉴。
而来自绵阳市博物馆的杨海艳汇报了他们在2019年文物保护的重点工作情况,尤其是完成了实验室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后续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奠定了基础。
西安元智系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邓宏,就预防性保护技术在文物外展中的应用进行了发言。他认为文物在外展运输途中,文物的保存环境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技术手段,从运输途中监测,到预防性调控举措,降低和减缓环境变化因素可能对运输中的文物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