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市白沫江:以水文化为魂,水经济为翼,绘幸福河湖新画卷

  • 2025年09月14日 13时52分
  • 来源: 四川河湖微信公众号
  • 【字体:
  • 图:白沫江清河长廊(毛雪 摄)

    1、白沫江:生态与经济的绿色交响

    白沫江发源于天台山玉宵峰,江水自西向北流经平乐古镇,碧水萦绕,四季风景如画。白沫江EOD项目是邛崃市河长办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写照,项目不仅着眼于水质净化、河岸绿化、生态修复工程等基础工作,挖掘水文化资源,打造亲水场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顺着白沫江的流动,沿途规划了人行步道、跌水景观、亲水平台等建设,把流经的夹关镇、临济镇和平乐镇农商文旅资源相串联,共同构成一道美丽风景线。

    图:平乐古镇夜景(毛雪 摄)

    2、水文化在保护中焕发新生

    平乐古镇,古称“平落”,史前蜀王开明氏时期,因四面环山,形成一个绿色的小盆地,遂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故得名。作为“茶马古道第一镇”,昔日的繁华源于水陆码头的兴盛。如今,水环境的显著改善,让深厚的水文化得以延续与活化。

    古镇内的乐善桥,作为川西最长且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石桥,享有“邛南第一桥”的美誉。清澈的江水映照出古桥的沧桑风貌,桥上桥下,放河灯、端午亲水等传统习俗得以延续,加之新生的集市、文化展演等活动,使乐善桥不仅成为古镇与水相依的历史见证,更是水文化在保护中焕发蓬勃生机的生动载体。

    图:乐善桥(毛雪 摄)

    紧邻平乐古镇的川西竹海景区,是白沫江生态价值转换的又一典范。十万余亩竹林依江而生,江水映衬更显苍翠。“川西竹海侠客行”主题活动、“水上江湖音乐会”等活动的推出,完美融合“武侠文化+自然竹林”,将“武侠文化”与“自然竹林”的意境,通过水岸实景生动演绎,赋予静态竹林以流动的江湖气韵。

    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地处四川龙门山脉,邛崃白沫江岸。是作为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分会场之一。该园区占地1172亩,基地生态禀赋,结合场地现状自然条件,为展示龙门山独特生境和物种,“山涧灵石”的设计灵感,正源自龙门山断裂带的“山间溪流”意象。

    3、水经济激活民俗文化

    沿河行至夹关,化身为民俗文化的天然舞台。今年4月,一场“水经济+文旅”的盛事在此上演:非遗高跷踏浪而行,女子龙灯沿江舞动,“抢红鸭”、皮划艇竞速等传统与新兴亲水活动在江面热闹展开。这些活动根植于“依水而生”的本地传统,白沫江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空间载体,让人水共欢的场景得以鲜活复兴,延续千年古镇的烟火气息。

    图:2025“鸿运崃”民俗文化活动(邛崃市河长办供图)

    环境改善带来经济效益的飞跃。数据显示,2023年,EOD项目实施所在地三镇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合计较2020年项目实施前增长944万元。2024年国庆期间,EOD项目所在地三镇累计吸引游客67万人次,同比增长10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4100万元,同比增长121%。白沫江的水流经千年古镇,滋养着两岸土地,也带动了整个邛崃的生态经济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邛崃市白沫江:以水文化为魂,水经济为翼,绘幸福河湖新画卷

  • 2025年09月14日 13时52分
  • 来源: 四川河湖微信公众号
  • 图:白沫江清河长廊(毛雪 摄)

    1、白沫江:生态与经济的绿色交响

    白沫江发源于天台山玉宵峰,江水自西向北流经平乐古镇,碧水萦绕,四季风景如画。白沫江EOD项目是邛崃市河长办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写照,项目不仅着眼于水质净化、河岸绿化、生态修复工程等基础工作,挖掘水文化资源,打造亲水场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顺着白沫江的流动,沿途规划了人行步道、跌水景观、亲水平台等建设,把流经的夹关镇、临济镇和平乐镇农商文旅资源相串联,共同构成一道美丽风景线。

    图:平乐古镇夜景(毛雪 摄)

    2、水文化在保护中焕发新生

    平乐古镇,古称“平落”,史前蜀王开明氏时期,因四面环山,形成一个绿色的小盆地,遂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故得名。作为“茶马古道第一镇”,昔日的繁华源于水陆码头的兴盛。如今,水环境的显著改善,让深厚的水文化得以延续与活化。

    古镇内的乐善桥,作为川西最长且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石桥,享有“邛南第一桥”的美誉。清澈的江水映照出古桥的沧桑风貌,桥上桥下,放河灯、端午亲水等传统习俗得以延续,加之新生的集市、文化展演等活动,使乐善桥不仅成为古镇与水相依的历史见证,更是水文化在保护中焕发蓬勃生机的生动载体。

    图:乐善桥(毛雪 摄)

    紧邻平乐古镇的川西竹海景区,是白沫江生态价值转换的又一典范。十万余亩竹林依江而生,江水映衬更显苍翠。“川西竹海侠客行”主题活动、“水上江湖音乐会”等活动的推出,完美融合“武侠文化+自然竹林”,将“武侠文化”与“自然竹林”的意境,通过水岸实景生动演绎,赋予静态竹林以流动的江湖气韵。

    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地处四川龙门山脉,邛崃白沫江岸。是作为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分会场之一。该园区占地1172亩,基地生态禀赋,结合场地现状自然条件,为展示龙门山独特生境和物种,“山涧灵石”的设计灵感,正源自龙门山断裂带的“山间溪流”意象。

    3、水经济激活民俗文化

    沿河行至夹关,化身为民俗文化的天然舞台。今年4月,一场“水经济+文旅”的盛事在此上演:非遗高跷踏浪而行,女子龙灯沿江舞动,“抢红鸭”、皮划艇竞速等传统与新兴亲水活动在江面热闹展开。这些活动根植于“依水而生”的本地传统,白沫江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空间载体,让人水共欢的场景得以鲜活复兴,延续千年古镇的烟火气息。

    图:2025“鸿运崃”民俗文化活动(邛崃市河长办供图)

    环境改善带来经济效益的飞跃。数据显示,2023年,EOD项目实施所在地三镇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合计较2020年项目实施前增长944万元。2024年国庆期间,EOD项目所在地三镇累计吸引游客67万人次,同比增长10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4100万元,同比增长121%。白沫江的水流经千年古镇,滋养着两岸土地,也带动了整个邛崃的生态经济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