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夹江县甘江镇金银河村:
压实责任优水赋能 创新举措助产提效

  • 2025年09月13日 13时57分
  • 来源: 四川河湖微信公众号
  • 【字体:
  • 金银河村位于夹江县城西南、比邻青衣江,地处跃进渠灌区,金银河穿村而过,水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该村立足优质水源,创新河湖管护举措,将金银河管护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民生安全深度融合,成功打造村级河湖管护示范样板。

    夯基固本,织密管护责任网

    (一)健全体系压实责任。健全完善“村级河长+网格管理员+村民代表”三级管护体系,将金银河划分为4个河段责任区,配备6名专职村级河湖长,每周开展2次河道巡查,重点排查垃圾堆积、非法排污、乱占河道等问题。今年以来,自查问题16个,累计清理河道漂浮物及沿岸垃圾20吨,实现河道“无脏乱、无违建、无污染”。

    (二)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将河湖管护“三不四要”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通过村民坝坝会、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宣传;设立“乡风文明超市”,依托村级集体农资超市落实积分奖励,激发群众管护主动性。今年1—8月共计300余人次参与志愿护河。

    (三)健全队伍强化支撑。整合党员、退役军人、返乡青年组建了一只20人的“银河护水队”,确定每日放学时段及周末全天为重点巡逻时段,队员携带救生装备徒步巡查,有效形成“专业队伍+群众志愿”的管护合力。

    科技赋能,筑牢水域安全线

    (一)智慧监控无盲区。以“雪亮工程”为基础,在村内浅滩、桥梁下方、灌溉码头等6处高风险水域安装高清监控、红外报警器及语音警示装置,接入村综治中心平台,同时采集全村未成年人照片并收录入系统,暑假和主汛期期间由2名专职人员24小时值守,一旦发现未成年人下河野泳,系统自动进行人脸识别后发送信息给家长并进行声光警示。2025年暑假期间,系统累计预警48次,劝阻未成年人靠近危险水域26起,连续3年实现暑假期间水域事故零伤亡。

    (二)立体巡防全覆盖。引入无人机“空中巡河”,覆盖地面巡查盲区,搭配危险区域8块警示牌、300米防护栏,构建“空中+地面+物理防护”立体防控网,有效破解了传统人防为主的管控难题。

    (三)多方联动聚合力。与镇水务站、派出所、村小建立“三方联动”机制:开学季开展“防溺水安全课”,覆盖300余名未成年人;汛期前排查河道隐患,转移低洼处物资;节假日发放《水域安全告知书》,签订《家庭防溺水承诺书》,形成“家校社”协同护安格局。

    优水兴产,释放生态大红利

    (一)双项推进牢根基。联合镇水务站每季度开展水质监测,对水质进行科学研判,防患未然,金银河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以上;投资1240万元在金银河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建成护岸3.1公里,同步打造1.2公里生态缓冲带,清理淤泥0.8万立方米,显著提升水体自净能力与防洪排涝水平,为产业发展筑牢生态基底。

    (二)拓宽产链促增收。近年来,夹江县依托金银河的优良水质,在金银河村大力发展订单式特色农业,已建成4000亩蔬菜出口备案基地,配套日吞吐量1200吨冷链冻库,同时严格管控化肥、农药使用,成功达到欧盟出口标准,成为全市首批直供港澳蔬菜出口备案基地,川渝蔬菜重要供应基地。2024年全村蔬菜年产值突破1.5亿元,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1.3万元,实现了“优水”向“富民”的高效转化。

    (三)农旅融合提质效。依托“水美乡村”建设,打造10公里滨江“蔬+”农旅融合示范带、300亩景观菜基地,配套生态湿地、竹林廊道、农耕广场等设施,以水为基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目前乡村休闲旅游业已成为村内第二支柱产业,日接待游客千余人,带动村民人均增收超千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广泛宣传,构建管护新格局

    (一)接地气宣传凝聚人心。通过村民坝坝会“方言摆龙门阵”、“护水知识有奖问答”、《护好金银河》快板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开展河湖管护宣传活动,提升群众认知,推动“护水、爱水、节水”理念深度融入日常。2025年1—8月全村累计开展主题宣传活动25场,覆盖村民2000余人次。

    (二)搭平台赋权激发活力。设立4个“河道保洁员”岗位,从村民中选聘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保洁员,常态化开展河道保洁工作。依托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广泛征求河湖管护意见建议,2025年1—8月全村累计落地“增设河岸休闲座椅”“组织村民参与清淤”等建议18条,让村民真正成为河湖管护“主人翁”。

    (三)重实效转变参与观念。充分利用村委公示栏定期展示金银河水质监测数据、蔬菜增收报表,组织村民参观蔬菜种植基地,直观呈现“护水促增收”的实际成效,激发群众自主参与河湖管护热情。今年1—8月,村民自发参与河道清理、植被养护等志愿活动18次,参与人数超300人次,全村逐步形成“人人护水、家家受益”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乐山夹江县甘江镇金银河村:
    压实责任优水赋能 创新举措助产提效

  • 2025年09月13日 13时57分
  • 来源: 四川河湖微信公众号
  • 金银河村位于夹江县城西南、比邻青衣江,地处跃进渠灌区,金银河穿村而过,水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该村立足优质水源,创新河湖管护举措,将金银河管护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民生安全深度融合,成功打造村级河湖管护示范样板。

    夯基固本,织密管护责任网

    (一)健全体系压实责任。健全完善“村级河长+网格管理员+村民代表”三级管护体系,将金银河划分为4个河段责任区,配备6名专职村级河湖长,每周开展2次河道巡查,重点排查垃圾堆积、非法排污、乱占河道等问题。今年以来,自查问题16个,累计清理河道漂浮物及沿岸垃圾20吨,实现河道“无脏乱、无违建、无污染”。

    (二)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将河湖管护“三不四要”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通过村民坝坝会、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宣传;设立“乡风文明超市”,依托村级集体农资超市落实积分奖励,激发群众管护主动性。今年1—8月共计300余人次参与志愿护河。

    (三)健全队伍强化支撑。整合党员、退役军人、返乡青年组建了一只20人的“银河护水队”,确定每日放学时段及周末全天为重点巡逻时段,队员携带救生装备徒步巡查,有效形成“专业队伍+群众志愿”的管护合力。

    科技赋能,筑牢水域安全线

    (一)智慧监控无盲区。以“雪亮工程”为基础,在村内浅滩、桥梁下方、灌溉码头等6处高风险水域安装高清监控、红外报警器及语音警示装置,接入村综治中心平台,同时采集全村未成年人照片并收录入系统,暑假和主汛期期间由2名专职人员24小时值守,一旦发现未成年人下河野泳,系统自动进行人脸识别后发送信息给家长并进行声光警示。2025年暑假期间,系统累计预警48次,劝阻未成年人靠近危险水域26起,连续3年实现暑假期间水域事故零伤亡。

    (二)立体巡防全覆盖。引入无人机“空中巡河”,覆盖地面巡查盲区,搭配危险区域8块警示牌、300米防护栏,构建“空中+地面+物理防护”立体防控网,有效破解了传统人防为主的管控难题。

    (三)多方联动聚合力。与镇水务站、派出所、村小建立“三方联动”机制:开学季开展“防溺水安全课”,覆盖300余名未成年人;汛期前排查河道隐患,转移低洼处物资;节假日发放《水域安全告知书》,签订《家庭防溺水承诺书》,形成“家校社”协同护安格局。

    优水兴产,释放生态大红利

    (一)双项推进牢根基。联合镇水务站每季度开展水质监测,对水质进行科学研判,防患未然,金银河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以上;投资1240万元在金银河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建成护岸3.1公里,同步打造1.2公里生态缓冲带,清理淤泥0.8万立方米,显著提升水体自净能力与防洪排涝水平,为产业发展筑牢生态基底。

    (二)拓宽产链促增收。近年来,夹江县依托金银河的优良水质,在金银河村大力发展订单式特色农业,已建成4000亩蔬菜出口备案基地,配套日吞吐量1200吨冷链冻库,同时严格管控化肥、农药使用,成功达到欧盟出口标准,成为全市首批直供港澳蔬菜出口备案基地,川渝蔬菜重要供应基地。2024年全村蔬菜年产值突破1.5亿元,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1.3万元,实现了“优水”向“富民”的高效转化。

    (三)农旅融合提质效。依托“水美乡村”建设,打造10公里滨江“蔬+”农旅融合示范带、300亩景观菜基地,配套生态湿地、竹林廊道、农耕广场等设施,以水为基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目前乡村休闲旅游业已成为村内第二支柱产业,日接待游客千余人,带动村民人均增收超千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广泛宣传,构建管护新格局

    (一)接地气宣传凝聚人心。通过村民坝坝会“方言摆龙门阵”、“护水知识有奖问答”、《护好金银河》快板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开展河湖管护宣传活动,提升群众认知,推动“护水、爱水、节水”理念深度融入日常。2025年1—8月全村累计开展主题宣传活动25场,覆盖村民2000余人次。

    (二)搭平台赋权激发活力。设立4个“河道保洁员”岗位,从村民中选聘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保洁员,常态化开展河道保洁工作。依托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广泛征求河湖管护意见建议,2025年1—8月全村累计落地“增设河岸休闲座椅”“组织村民参与清淤”等建议18条,让村民真正成为河湖管护“主人翁”。

    (三)重实效转变参与观念。充分利用村委公示栏定期展示金银河水质监测数据、蔬菜增收报表,组织村民参观蔬菜种植基地,直观呈现“护水促增收”的实际成效,激发群众自主参与河湖管护热情。今年1—8月,村民自发参与河道清理、植被养护等志愿活动18次,参与人数超300人次,全村逐步形成“人人护水、家家受益”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