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创新构建服务体系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标准化规范化实质化运行
围绕建立“资本下乡能赚钱、农民进城能发展”工作目标,遂宁市因地制宜构建“1个交易平台+市县镇村4级工作体系+1个配套服务公司”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推动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标准化、规范化、实质化运行。今年一季度累计成交805宗,成交金额1810.2万元,成交率提高至48.7%,村(社区)交易覆盖率提升至91%。
一、坚持“三高”并举,强化组织保障
一是高位推动。将构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作为小切口、快见效“微改革”重点事项,在市委全会上部署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工作,印发农村产权交易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等指导性文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分管领导定期调度,全市召开工作推进会6次、部门联席会4次。二是高度协同。市级由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定期研究推动;市委农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牵头组建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行业主管部门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加强监管;纪检监察机关将“应进必进”作为“三资”监管和基层巡察重要内容。县级参照建立“领导小组+工作专班+联席会议+监督检查”工作机制。镇、村两级坚持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固定专兼职人员抓落实。三是高效落实。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升级上线全市农村产权交易新平台,经过一个季度攻坚全面构建起“1+4+1”服务体系,今年1月1日起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实现从“愿进则进”向“应进必进、愿进能进”转变。
二、推进“三建”落地,搭建服务架构
一是搭建“一个交易平台”。坚持“市优平台、县抓交易、乡推项目、村集信息”思路,升级完善全市统一的信息发布和交易平台,实现线上提交申请、信息发布、报名、交易、鉴证、结算全流程电子化交易。通过与成都农交所平台和“遂宁通”平台互联互通,与主要门户网站链接、制作抖音视频等方式,扩大信息发布面和竞争参与度。二是构建“四级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县两级交易中心服务阵地功能,依托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接件窗口,在村级设立服务网点、由村干部兼任信息员,构建“四级联动”交易服务体系。市县两级规范建立线下专区(专窗)7个,乡镇(街道)设置标准化接件窗口92个,村(社区)固定信息员1293名。三是组建“一个服务公司”。依托国企明确或者组建配套服务公司,开展策划包装、资产评估、代理代办等综合服务,理清配套服务公司服务定位、运营思路、运行机制,找准实体化运行、市场化运作平衡点,构建起国有公司长期深度参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新模式、新机制。
三、统筹“三端”发力,打通供需渠道
一是做细供给端。开展走企业、访乡村、进社区“农村产权交易走基层行动”,动态清查核实各类农村产权,推动清查一批、核实一批、包装一批、交易一批。二是做优需求端。针对服务对象需求,新增VR全景展示、确权卫星地图等功能,带规划条件、周边环境、支持政策挂网展示,对交易信息进行全方位披露。针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积极引导经营主体、工商资本通过交易平台查询投资信息、上传投资需求。新平台上线以来,访问次数达5.2万余人次,收集需求信息50余条,促成交易13宗,成交金额435.2万元。三是做深培训端。采取专题研讨、办班培训、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开展线上线下业务培训,2024年11月以来举办宣传培训40余场次,培训“四级服务体系”工作人员、各方交易主体1900余人次。
四、突出“三维”赋能,提升交易质效
一是突出标准赋能,确保有章可循。统一交易目录、交易规则及文书模版,编制12个交易大品类实操规程,制发操作手册、办事指南,实现业务指导标准化、流程化、模板化。二是突出数智赋能,确保全程可溯。严格按照9个基本程序提升交易系统,有效承载项目宣传推介、线上资料审核、网络实时竞价、信息发布查询、电子档案管理、交易鉴证结算等多种功能,健全系统日常维护、运行监测、数据安全工作机制,确保交易各环节全程公开、网上留痕、追溯有源。三是突出服务赋能,确保需求可及。按照有固定交易场所、有统一交易标识、有规范交易程序、有必要经费保障、有稳定工作队伍“五有”要求,推进实体大厅、网上大厅融合运行,采取优化交易流程、简化交易手续、免收交易服务费等措施提升交易服务质效。今年一季度共受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业务1652宗,市场活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