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长制如何走深走实?这场推进会给出“涪江答案”
霜降过后,位于涪江遂宁段的射洪市太和文化公园秋色依旧正好。尽管这两天气温骤降,但公园还是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赏景休闲。
远看涪江碧波荡漾,近观两岸长堤绵延。作为射洪市民亲水休憩必打卡点,利用荒废河滩地、废弃水塔建成的太和文化公园如今已经形成了近7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
作为嘉陵江右岸的最大支流、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涪江在四川流经绵阳、遂宁、德阳、阿坝4个市(州)。其中,太和文化公园只是近年来四川涪江流域河湖长制工作成果的缩影。近日,涪江流域河湖长制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遂宁召开。接下来,涪江流域河湖长制要如何在四川走深走实?这场推进会给出了答案。

涪江岸边的射洪市平安街道太和文化公园。
系统治理
持续提升河湖生态颜值
深秋的绵阳仙海水利风景区,山环水绕的天然画卷让游客流连忘返。仙海水利风景区依托武引一期沉抗水库而建,2002年被认定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23年入选第三批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绵阳市仙海水利风景区党工委书记陈政介绍,近年来当地实行“区镇合一”体制,推动景区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区内水质常年保持Ⅱ类。
今年6月,四川以省总河长令形式印发了《2025年四川省全面强化河湖长制工作要点》,明确要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优势,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控、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多措并举推动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复苏。
如何统筹推进?推进会列出要点——水资源保护方面,严格执行《四川省水资源条例》和《四川省水资源调度管理办法》、持续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水环境治理上,整改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涉水问题、系统推进工业生活农业面源污染协同治理。此外,水生态修复方面,重点则是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以涪江干流、重要支流及沿岸农田生态系统为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谋划涪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流经德阳的凯江、郪江是涪江流域主要河流。如何在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理等方面展开系统治理?德阳给出一套经验——当地建立市县两级用水总量和强度管控指标体系,常态化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流域内16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开展打击非法捕捞、盗采砂石等专项行动。近年来,德阳涪江流域4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到100%。
健全管理体系
加快建设幸福河湖
2017年,四川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当前,河湖长制已实现从“有名有实”“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迭代升级。推进会明确接下来要进一步明晰各级河湖长职责定位及履职重点,构建“流域统筹、区域协调、部门联动”治理格局,推动河湖长制走深走实。
10月22日一早,穿上救生衣、拿起网兜,遂宁市船山区镇江寺街道紫薇社区党委书记何小梅又开始了当日的巡河工作。紫薇社区位于涪江西岸,作为一名村级河长,何小梅负责了沿河500米的巡河工作。“巡查禁捕禁捞、严禁开挖,见垃圾就捞。”一个来回,何小梅的网兜里多了涪江河面的漂浮物。
今年以来,遂宁涪江流域各级河长累计巡河达到5.3万余次,整改涉河问题超过1400个,整改率达到85%。遂宁还将河长制工作纳入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以暗访督查和考核激励等方式拧紧各级河长责任链条。

遂宁市船山区圣莲岛,工作人员正在巡河。
各地亦有不少创新打法。
在实现州、县、乡、村四级“河长”全覆盖的同时,阿坝州已经跨部门、跨区域构建起了一套河湖管理体系。松潘县与成都铁路运输第二运输法院签订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框架协议,设立法官工作站,打破涉河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壁垒。此外,阿坝州茂县和北川县召开了涪江流域防汛减灾联席会议,松潘县与平武县建立了涪江流域河湖长制联防联控协作机制,通过定期开展会商、联合巡河等方式,形成齐抓共管的河湖管护新格局。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