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担治水重任,同守清水绿岸
——邻水县、长寿区携手共治大洪河水库库区水环境

  • 2025年01月28日 14时36分
  • 来源: 四川河湖微信公众号
  • 【字体:
  • 摘要:大洪河水库水域范围涉及广安市邻水县、重庆市长寿区,具有水面宽广、水道狭长、岛屿密布等特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因长期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划与监管机制,水库周边群众大肆侵占库区水面,出现了大量的违规搭建渔排、网箱网栏养鱼、围湖筑坝等“四乱”问题。广安市邻水县主动作为,携手重庆市长寿区打破行政壁垒,通过签订联防联控协议并强化协调联动巡查与联合执法工作,共治大洪河水库库区水环境,库区综合管理水平与环境保护质量显著提升。

    关键词:大洪河、联防联控、河湖“四乱”  

    引言: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开展的一项重大改革,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广安市邻水县携手重庆市长寿区坚持问题导向,以跨界河流联防联控为抓手,以大洪河水库库区水环境整治为重点,严格管控大洪河河湖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全过程,集中解决大洪河水库库区违规搭建渔排、网箱网栏养鱼、围湖筑坝等“四乱”问题,切实改善大洪河河湖面貌与环境质量。

    背景情况

    大洪河水库横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和重庆市长寿区,是一座大型水库,库区面积3.6万亩,其中邻水县2.3万亩,长寿区1.3万亩。1958年水库建成后,因水位上升形成水面宽广、水道狭长、岸线曲折、岛屿密布、库湾港汊迷离的绝美自然风光,有“千岛洪湖”之称。但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因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前期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划与监管机制,库区周围群众大肆侵占水面及岸线,违规搭建渔排、网箱网栏养鱼、围湖筑坝、渔业资源枯竭、白色垃圾堆积等问题日趋严重。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邻水县扛起“上游担当”大旗,主动与长寿区衔接工作,以改善大洪河水库库区水环境为主要任务,以跨界河流联防联控为抓手,持续开展大洪河水库库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推动跨界河流川渝共管共治落到实处,大洪河水库库区呈现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全新面貌。2023年,大洪河出川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让水湖(大洪河库区上段)成功创建为省级河湖公园,邻水县创建为2023年乡村水务示范县。

    大洪河库区水环境全新面貌航拍图

    主要做法

    (一)谋划“一盘棋”,打破壁垒,互联互通。一是签订协议,建章立制。大洪河库区库汊、“插花地”众多,双方管控区域界限模糊,类似“金三角”的河湖管理保护真空地带形成,是管理保护工作的堵点痛点。为有效解决大洪河库区生态环境问题,邻水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打破行政壁垒,积极与长寿区衔接,前后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共商大洪河库区保护良策,并于2018年签订《邻水县—长寿区跨区县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协议的签订对夯实保护责任、明确保护范围、开展联防联控、强化监督措施提供有力依据。自此,分段治水向“区域协同、流域共治”迈进。二是统一部署,流域共治。为保证大洪河库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实效,邻水县会同长寿区成立了由河长挂帅的联合整治小组,库区各镇及县(区)水务(利)、公安、法院、检察院、生态环境等部门在联合整治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共同织密大洪河库区清“四乱”这网防护网。三是深化运行,务实推进。邻水县强化“上游意识”,勇担“上游责任”,深入推进联防联控协议有效运行,每季度组织联合整治小组成员单位召开联席会议1次。通过建立对话平台,畅通河湖管理信息沟通渠道,形成左右岸、上下游联防联控联治工作合力,及时发现、协调处理跨界河流,特别是边界不清、界限不明的水环境问题,进一步提升大洪河库区的共治共管共建能力和水平。

    长寿、广安跨界河流共建共保座谈会

    (二)拧成“一条绳”,联手作战,攻坚克难。一是全面排查,清单管理。2023年,邻水县针对大洪河库区河湖“四乱”问题采取“一案两地施”模式,牵头编制《大洪河库区区域共治共管工作方案》,联合建立起结合“无人机巡飞”小组,借助邻水县农发集团大洪河库区监控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组织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务(利)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对渔排、网箱网栏、围湖筑坝等“四乱”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针对排查的104个问题建立大洪河水库库区“四乱”问题协同处置问题清单,促进大洪河水库“分片治”变“整体治”。二是法治护航,强化整改。针对整改过程中拒不整改的单位和个人,邻水县率先提出引入司法协助,形成“公检法司”齐出力的工作格局,增强执法合力,问题整改快狠准。公安部门充分发挥在执法、侦查方面的优势,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检察部门监督整改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确保整改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对拒不整改的单位或个人进行法律制裁;司法部门负责律师管理、法律援助等司法行政工作,为整改工作提供法律服务和支持。公检法司各部门在整改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整改标准,做到不偏不倚,确保整改工作的公正性、客观性、高效性。三是履职尽责,务求实效。两地在推动问题整改过程中,履职尽责、主动作为,不推诿、不扯皮,累计联合拆除渔排、网箱网栏、围湖筑坝83个,清理违规搭建渔排11个、违规修建钓鱼休闲设施2个,关闭农家乐8个,库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左图:黎家湖度假村渔排拆除前  右图:黎家湖度假村渔排拆除后

    (三)念好“发展经”,多管齐下,持续用力。一是内外兼治,严格监管。邻水县坚持“外伤”“内伤”同步治理,在立足大洪河库区“四乱”问题整治基础上,主动与长寿区衔接,编制《大洪湖生态环境保护方案》,长寿区配合督促大洪河水电站定期放水,进一步推动水质波动、渔业资源治理。充分利用县级专职渔政协助巡护队伍开展长江流域禁捕巡护工作,2023年邻水、长寿两地共开展联合执法30余次,整改问题11个,查处非法捕捞刑事立案16件、行政处罚案件84件,罚款总额15.114万元。二是共建共保,促进长效。大洪河水库库区渔业资源枯竭、水质变差等生态环境现状改变无法一蹴而就,需要邻水、长寿两地长期持续构建统筹推进、多方参与、共同保护的工作新格局。邻水县邀请两地公安、农业农村等9家单位在川渝跨界水域大洪湖共同举行“联合增殖放流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检察协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现场向跨界水域投放鱼苗5万余尾,累计投放鱼苗100余万尾,并成立县级国企统一管理大洪河库区,实行全域禁捕,持续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同时,邻水县与重庆市渝北区、长寿区、垫江和四个川渝区县联合共建“川渝司法协作明月山生态修复示范带”,进一步推动川渝跨界河流生态保护司法协作。三是群防群治,凝聚共识。联合充实监管力量,强化河湖长制“河长+检察长+河湖警长+法院院长”工作机制,不定期联合开展巡河工作。双方在库区周边招募“河小青”20名、企业河长4名、民间河长36名、志愿者36名,每月定期在开展交界水域拦漂网、库汊等地联合“清漂”活动,累计清理河道垃圾25万余吨。双方还将河湖长制“七进”宣传活动与河湖“清四乱”、跨界河流治理、幸福河湖创建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深入机关、社区、学校等地,共同开展河湖长制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广大群众保护河湖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爱河护岸治水氛围。

    川渝检政机关渔业资源生态修复公益增殖放流基地

    经验启示

    (一)扣紧联防联控“关键环”。大洪河水库库区管理要打破行政界线壁垒,持续完善跨县镇村多方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要深化“上游认识”,体现“上游担当”,推行上下游、左右岸共治共管的工作模式,实现区域共治;要抓住联合行动这个“关键环节”,打破部门局限,充实“河长+”、“河小青”、“解放模式”三支队伍等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定期调度相关问题整改情况汇报,确保问题整改取得实效。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县、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责任红线,将河湖长制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推动各级河长责任落地落实,充分发挥河长牵头揽总作用,下基层、到一线,了解实情,现场办公,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大洪河库区水环境治理工作落地见效。

    (二)打好依法治水“组合拳”。现有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着地域、政策执行等方面不一致现象,造成部门冲突、执法成本高、对违法惩治力度不够等问题。为确保河湖长制持续深入推进,必须高举法治旗帜,敢于、善于运用执法“利剑”,树立河湖治理保护权威。持续巩固河湖管理范围划界成果,加强涉水法律法规宣传,推动河道管理机关依照划定的权限开展执法监督,探索建立完善河湖长制法律体系路径,促进河湖长制健康长远发展。

    (三)织牢河湖保护“宣传网”。大洪河库区生态环境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邻水、长寿两地河湖管理保护工作的顽疾痼疾。河湖长制工作的首要目标不是治理,而是学会保护。不应该在出现严重问题后,才出台各种治理措施、工程、保护方案。不应该等到所有水生物消失了,才追悔莫及。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活动,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到基层、到农村、到老百姓身边,发动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监督河湖管理保护,进一步巩固川渝跨界河流共管共治成效,奋力打造河湖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助推大洪河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助力川渝经济圈绿色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共担治水重任,同守清水绿岸
    ——邻水县、长寿区携手共治大洪河水库库区水环境

  • 2025年01月28日 14时36分
  • 来源: 四川河湖微信公众号
  • 摘要:大洪河水库水域范围涉及广安市邻水县、重庆市长寿区,具有水面宽广、水道狭长、岛屿密布等特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因长期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划与监管机制,水库周边群众大肆侵占库区水面,出现了大量的违规搭建渔排、网箱网栏养鱼、围湖筑坝等“四乱”问题。广安市邻水县主动作为,携手重庆市长寿区打破行政壁垒,通过签订联防联控协议并强化协调联动巡查与联合执法工作,共治大洪河水库库区水环境,库区综合管理水平与环境保护质量显著提升。

    关键词:大洪河、联防联控、河湖“四乱”  

    引言: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开展的一项重大改革,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广安市邻水县携手重庆市长寿区坚持问题导向,以跨界河流联防联控为抓手,以大洪河水库库区水环境整治为重点,严格管控大洪河河湖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全过程,集中解决大洪河水库库区违规搭建渔排、网箱网栏养鱼、围湖筑坝等“四乱”问题,切实改善大洪河河湖面貌与环境质量。

    背景情况

    大洪河水库横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和重庆市长寿区,是一座大型水库,库区面积3.6万亩,其中邻水县2.3万亩,长寿区1.3万亩。1958年水库建成后,因水位上升形成水面宽广、水道狭长、岸线曲折、岛屿密布、库湾港汊迷离的绝美自然风光,有“千岛洪湖”之称。但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因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前期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划与监管机制,库区周围群众大肆侵占水面及岸线,违规搭建渔排、网箱网栏养鱼、围湖筑坝、渔业资源枯竭、白色垃圾堆积等问题日趋严重。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邻水县扛起“上游担当”大旗,主动与长寿区衔接工作,以改善大洪河水库库区水环境为主要任务,以跨界河流联防联控为抓手,持续开展大洪河水库库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推动跨界河流川渝共管共治落到实处,大洪河水库库区呈现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全新面貌。2023年,大洪河出川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让水湖(大洪河库区上段)成功创建为省级河湖公园,邻水县创建为2023年乡村水务示范县。

    大洪河库区水环境全新面貌航拍图

    主要做法

    (一)谋划“一盘棋”,打破壁垒,互联互通。一是签订协议,建章立制。大洪河库区库汊、“插花地”众多,双方管控区域界限模糊,类似“金三角”的河湖管理保护真空地带形成,是管理保护工作的堵点痛点。为有效解决大洪河库区生态环境问题,邻水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打破行政壁垒,积极与长寿区衔接,前后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共商大洪河库区保护良策,并于2018年签订《邻水县—长寿区跨区县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协议的签订对夯实保护责任、明确保护范围、开展联防联控、强化监督措施提供有力依据。自此,分段治水向“区域协同、流域共治”迈进。二是统一部署,流域共治。为保证大洪河库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实效,邻水县会同长寿区成立了由河长挂帅的联合整治小组,库区各镇及县(区)水务(利)、公安、法院、检察院、生态环境等部门在联合整治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共同织密大洪河库区清“四乱”这网防护网。三是深化运行,务实推进。邻水县强化“上游意识”,勇担“上游责任”,深入推进联防联控协议有效运行,每季度组织联合整治小组成员单位召开联席会议1次。通过建立对话平台,畅通河湖管理信息沟通渠道,形成左右岸、上下游联防联控联治工作合力,及时发现、协调处理跨界河流,特别是边界不清、界限不明的水环境问题,进一步提升大洪河库区的共治共管共建能力和水平。

    长寿、广安跨界河流共建共保座谈会

    (二)拧成“一条绳”,联手作战,攻坚克难。一是全面排查,清单管理。2023年,邻水县针对大洪河库区河湖“四乱”问题采取“一案两地施”模式,牵头编制《大洪河库区区域共治共管工作方案》,联合建立起结合“无人机巡飞”小组,借助邻水县农发集团大洪河库区监控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组织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务(利)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对渔排、网箱网栏、围湖筑坝等“四乱”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针对排查的104个问题建立大洪河水库库区“四乱”问题协同处置问题清单,促进大洪河水库“分片治”变“整体治”。二是法治护航,强化整改。针对整改过程中拒不整改的单位和个人,邻水县率先提出引入司法协助,形成“公检法司”齐出力的工作格局,增强执法合力,问题整改快狠准。公安部门充分发挥在执法、侦查方面的优势,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检察部门监督整改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确保整改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对拒不整改的单位或个人进行法律制裁;司法部门负责律师管理、法律援助等司法行政工作,为整改工作提供法律服务和支持。公检法司各部门在整改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整改标准,做到不偏不倚,确保整改工作的公正性、客观性、高效性。三是履职尽责,务求实效。两地在推动问题整改过程中,履职尽责、主动作为,不推诿、不扯皮,累计联合拆除渔排、网箱网栏、围湖筑坝83个,清理违规搭建渔排11个、违规修建钓鱼休闲设施2个,关闭农家乐8个,库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左图:黎家湖度假村渔排拆除前  右图:黎家湖度假村渔排拆除后

    (三)念好“发展经”,多管齐下,持续用力。一是内外兼治,严格监管。邻水县坚持“外伤”“内伤”同步治理,在立足大洪河库区“四乱”问题整治基础上,主动与长寿区衔接,编制《大洪湖生态环境保护方案》,长寿区配合督促大洪河水电站定期放水,进一步推动水质波动、渔业资源治理。充分利用县级专职渔政协助巡护队伍开展长江流域禁捕巡护工作,2023年邻水、长寿两地共开展联合执法30余次,整改问题11个,查处非法捕捞刑事立案16件、行政处罚案件84件,罚款总额15.114万元。二是共建共保,促进长效。大洪河水库库区渔业资源枯竭、水质变差等生态环境现状改变无法一蹴而就,需要邻水、长寿两地长期持续构建统筹推进、多方参与、共同保护的工作新格局。邻水县邀请两地公安、农业农村等9家单位在川渝跨界水域大洪湖共同举行“联合增殖放流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检察协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现场向跨界水域投放鱼苗5万余尾,累计投放鱼苗100余万尾,并成立县级国企统一管理大洪河库区,实行全域禁捕,持续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同时,邻水县与重庆市渝北区、长寿区、垫江和四个川渝区县联合共建“川渝司法协作明月山生态修复示范带”,进一步推动川渝跨界河流生态保护司法协作。三是群防群治,凝聚共识。联合充实监管力量,强化河湖长制“河长+检察长+河湖警长+法院院长”工作机制,不定期联合开展巡河工作。双方在库区周边招募“河小青”20名、企业河长4名、民间河长36名、志愿者36名,每月定期在开展交界水域拦漂网、库汊等地联合“清漂”活动,累计清理河道垃圾25万余吨。双方还将河湖长制“七进”宣传活动与河湖“清四乱”、跨界河流治理、幸福河湖创建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深入机关、社区、学校等地,共同开展河湖长制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广大群众保护河湖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爱河护岸治水氛围。

    川渝检政机关渔业资源生态修复公益增殖放流基地

    经验启示

    (一)扣紧联防联控“关键环”。大洪河水库库区管理要打破行政界线壁垒,持续完善跨县镇村多方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要深化“上游认识”,体现“上游担当”,推行上下游、左右岸共治共管的工作模式,实现区域共治;要抓住联合行动这个“关键环节”,打破部门局限,充实“河长+”、“河小青”、“解放模式”三支队伍等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定期调度相关问题整改情况汇报,确保问题整改取得实效。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县、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责任红线,将河湖长制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推动各级河长责任落地落实,充分发挥河长牵头揽总作用,下基层、到一线,了解实情,现场办公,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大洪河库区水环境治理工作落地见效。

    (二)打好依法治水“组合拳”。现有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着地域、政策执行等方面不一致现象,造成部门冲突、执法成本高、对违法惩治力度不够等问题。为确保河湖长制持续深入推进,必须高举法治旗帜,敢于、善于运用执法“利剑”,树立河湖治理保护权威。持续巩固河湖管理范围划界成果,加强涉水法律法规宣传,推动河道管理机关依照划定的权限开展执法监督,探索建立完善河湖长制法律体系路径,促进河湖长制健康长远发展。

    (三)织牢河湖保护“宣传网”。大洪河库区生态环境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邻水、长寿两地河湖管理保护工作的顽疾痼疾。河湖长制工作的首要目标不是治理,而是学会保护。不应该在出现严重问题后,才出台各种治理措施、工程、保护方案。不应该等到所有水生物消失了,才追悔莫及。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活动,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到基层、到农村、到老百姓身边,发动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监督河湖管理保护,进一步巩固川渝跨界河流共管共治成效,奋力打造河湖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助推大洪河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助力川渝经济圈绿色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