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深入推进政务服务“跨域通办”

  • 2023年07月25日 08时43分
  •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 【字体:
  • 南充市聚焦机制优化、渠道畅通、改革提效,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着力破解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难题,全面拓展政务服务“跨域通办”范围和深度,不断提升“跨域通办”业务办理的效率与质量,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向“就近跑一次”转变。

    一、优化机制,持续拓展服务范围。一是扩大“朋友圈”。紧抓东西部协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南达组团发展契机,主动对接东西部协作地、重点劳务输出地、重大招商引资地及涪江流域等毗邻县(区),与重庆、丽水、舟山等省(市)签订协议,形成东至浙江、北接陕西、南达福建的“跨域通办”格局,市本级“跨域通办”战略合作地扩大至37个。二是做实“服务圈”。统一规范“跨域通办”申请材料、审查要点、审核程序和办理时限等事项标准,进一步挖掘需求量大、覆盖面广、办理频次高的服务事项,新增新生儿入户、生育服务证办理、结(离)婚登记、职工养老保险登记等49项“跨域通办”事项,实现162个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311个事项“川渝通办”,176个事项“浙南通办”,262个事项“省内通办”,360个事项“涪江通办”。三是优化“生态圈”。建立37个政务服务部门之间高层互访、人员互动、业务互鉴、技术互学的长效互联互通工作机制,明确授权信任机制、合作办件机制、联席会议机制,成立工作联络组,落实市县层面联络专员23人,提供“帮代办指导”“视频会商”“资料运转”等应对服务,提高两地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截至2023年6月底,互派干部跟班学习11人,召开联席视频会议15次,提供“跨域通办”服务2100余件次。

    二、畅通渠道,全面提升服务效率。一是深化“全程网办”。充分对接“诚心办”“浙里办”“渝快办”等网上办事平台,互认应用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支撑载体,形成在线填报申报材料、提交报告证明、审查证照批文的电子化工作模式,推动4153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提高基层在线服务能力,打造市、县、乡、村四级全联通、事项同口径、资源全共享、过程全监控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汇聚政务数据总量23亿余条,着力提升网办服务能力。二是实行“线下联办”。协同推进事项清单共管、规则标准共建、审批结果共认,对暂未实现网办的事项,申请人可在“跨域通办”窗口提交申请材料,窗口收件后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身份核验,在线推送至业务属地,由属地审批人员进行实质性审查并作出审批决定。同步建立异地收件、问题处理、监督管理等机制,通过线上审核、视频会商、容缺后补等方式深化合作办件,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跨域通办”事项平均提速达48%。三是推行“帮办代办”。按照“就近交件、形式审查、材料流转、属地办理、异地送达”的收、寄、转、办一站式服务模式,提供异地代收代办事项41项,多地联办事项8项,提供免费寄递服务,配备专职人员10名,现场答疑解惑,指导办事人员补齐补正申请资料,推动“跨域通办”事项一次提交、一次办成。2023年1—6月,南充市本级免费寄递710件次,为企业、群众节约开支近10万元。

    三、改革提效,不断强化赋能支撑。一是通办事项“综窗办”。在县级以上政务服务中心铺设“跨域通办”综合窗口10个,将“川渝通办”“浙南通办”“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涪江通办”事项全部纳入综合窗口运行,授权专人负责联办事项的咨询、收件、审查、结果送达,采取集中培训、跟窗学习、带帮教学等方式,实现“异地可办、就近能办、一次办理”。2023年以来,综合窗口共办理“川渝通办”事项526件,“跨省通办”事项685件,“省内通办”事项1236件。二是关联事项“集成办”。以“一件事一次办”为目标倒逼“流程优化”,从“跨域通办+套餐服务”“跨域通办+全链通办”着手,围绕个人从出生到身后、企业从设立到注销、项目从签约到投入使用三个全生命周期编制办事指南,推出新生儿出生、入学、企业开办、招投标、二手房转移登记及水电气联动过户等76个主题式、套餐式场景应用,极大方便企业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三是简单事项“自助办”。与重庆、浙江等地互设“跨省通办”自助终端机,满足办事群众政策查询、业务办理、证照打印等需求。推动集成式自助终端向村(社区)、园区、商场、楼宇和银行、邮政、电信网点等场所延伸,提供“全天候、跨区域”自助办理,实现政务服务“不打烊”。目前,南充全市共配置自助服务终端320余台,实现税务发票申领、身份证办理、不动产登记证明打印、驾驶证换领等30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异地自助办理。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南充市深入推进政务服务“跨域通办”

  • 2023年07月25日 08时43分
  •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 南充市聚焦机制优化、渠道畅通、改革提效,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着力破解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难题,全面拓展政务服务“跨域通办”范围和深度,不断提升“跨域通办”业务办理的效率与质量,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向“就近跑一次”转变。

    一、优化机制,持续拓展服务范围。一是扩大“朋友圈”。紧抓东西部协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南达组团发展契机,主动对接东西部协作地、重点劳务输出地、重大招商引资地及涪江流域等毗邻县(区),与重庆、丽水、舟山等省(市)签订协议,形成东至浙江、北接陕西、南达福建的“跨域通办”格局,市本级“跨域通办”战略合作地扩大至37个。二是做实“服务圈”。统一规范“跨域通办”申请材料、审查要点、审核程序和办理时限等事项标准,进一步挖掘需求量大、覆盖面广、办理频次高的服务事项,新增新生儿入户、生育服务证办理、结(离)婚登记、职工养老保险登记等49项“跨域通办”事项,实现162个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311个事项“川渝通办”,176个事项“浙南通办”,262个事项“省内通办”,360个事项“涪江通办”。三是优化“生态圈”。建立37个政务服务部门之间高层互访、人员互动、业务互鉴、技术互学的长效互联互通工作机制,明确授权信任机制、合作办件机制、联席会议机制,成立工作联络组,落实市县层面联络专员23人,提供“帮代办指导”“视频会商”“资料运转”等应对服务,提高两地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截至2023年6月底,互派干部跟班学习11人,召开联席视频会议15次,提供“跨域通办”服务2100余件次。

    二、畅通渠道,全面提升服务效率。一是深化“全程网办”。充分对接“诚心办”“浙里办”“渝快办”等网上办事平台,互认应用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支撑载体,形成在线填报申报材料、提交报告证明、审查证照批文的电子化工作模式,推动4153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提高基层在线服务能力,打造市、县、乡、村四级全联通、事项同口径、资源全共享、过程全监控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汇聚政务数据总量23亿余条,着力提升网办服务能力。二是实行“线下联办”。协同推进事项清单共管、规则标准共建、审批结果共认,对暂未实现网办的事项,申请人可在“跨域通办”窗口提交申请材料,窗口收件后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身份核验,在线推送至业务属地,由属地审批人员进行实质性审查并作出审批决定。同步建立异地收件、问题处理、监督管理等机制,通过线上审核、视频会商、容缺后补等方式深化合作办件,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跨域通办”事项平均提速达48%。三是推行“帮办代办”。按照“就近交件、形式审查、材料流转、属地办理、异地送达”的收、寄、转、办一站式服务模式,提供异地代收代办事项41项,多地联办事项8项,提供免费寄递服务,配备专职人员10名,现场答疑解惑,指导办事人员补齐补正申请资料,推动“跨域通办”事项一次提交、一次办成。2023年1—6月,南充市本级免费寄递710件次,为企业、群众节约开支近10万元。

    三、改革提效,不断强化赋能支撑。一是通办事项“综窗办”。在县级以上政务服务中心铺设“跨域通办”综合窗口10个,将“川渝通办”“浙南通办”“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涪江通办”事项全部纳入综合窗口运行,授权专人负责联办事项的咨询、收件、审查、结果送达,采取集中培训、跟窗学习、带帮教学等方式,实现“异地可办、就近能办、一次办理”。2023年以来,综合窗口共办理“川渝通办”事项526件,“跨省通办”事项685件,“省内通办”事项1236件。二是关联事项“集成办”。以“一件事一次办”为目标倒逼“流程优化”,从“跨域通办+套餐服务”“跨域通办+全链通办”着手,围绕个人从出生到身后、企业从设立到注销、项目从签约到投入使用三个全生命周期编制办事指南,推出新生儿出生、入学、企业开办、招投标、二手房转移登记及水电气联动过户等76个主题式、套餐式场景应用,极大方便企业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三是简单事项“自助办”。与重庆、浙江等地互设“跨省通办”自助终端机,满足办事群众政策查询、业务办理、证照打印等需求。推动集成式自助终端向村(社区)、园区、商场、楼宇和银行、邮政、电信网点等场所延伸,提供“全天候、跨区域”自助办理,实现政务服务“不打烊”。目前,南充全市共配置自助服务终端320余台,实现税务发票申领、身份证办理、不动产登记证明打印、驾驶证换领等30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异地自助办理。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