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厅积极推行交管业务便民化服务
公安厅围绕交管高频业务,依托智慧公安、智慧交通建设,深度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创新技术,推进“互联网+政务”一体化服务,实现交管工作便民能力不断提升。
一、强化整体协同,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一是深化全时网办。全面梳理服务事项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结时限等要素,将网上办作为主推方向,能上尽上,为群众提供即时全时网上“不见面、不跑路”服务,通过用户互认、服务共享、即时交互等措施,实现交管业务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截至2023年初,我省共有66项交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业务量达2000万笔以上。二是深化自助快办。积极推进智能化装备设置,采取人证核验、智能图像识别等技术手段,提升群众自助办理的智慧指引、智能交互体验感受,实现业务申请在线提交、业务受理在线反馈、牌证即时领取。目前,在全省公安窗口、社区便民警务室、大学校园均建立了自助服务区,可提供15项交管服务,2022年业务办理量达110余万件。三是深化跨省通办。结合“放管服”改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建设等工作部署,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加强系统集成,提升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全国通考”“全国通检”等“跨省通办”改革措施落地落实,100余万群众实现驾驶证“全国通考”,80余万辆机动车实现“全国通检”,60余万名非川户籍车主通过“一证通办”在川办理新车注册登记。
二、强化数据赋能,构建极简化服务模式。一是开展智慧化告知提示服务。针对群众对自身车辆、驾驶证到期业务、政策调整业务不熟悉导致过期超期失效甚至违规违法等情况,利用大数据和业务服务模型,对机动车车主和驾驶人业务进行全生命周期数字画像,实现42项业务全周期提示信息、12项便民政策告知服务信息的精准推送,把“人找服务”变为“服务找人”,把“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二是开展智慧化车管知识服务。针对车管服务政策性专业性强、群众咨询求助需求量大的实际,提供“一图看”“一键问”功能,向群众提供事前指引服务;依托“扫码取号”“扫码认证”“办理流程查询”等应用功能,向群众提供事中指引服务和事后服务评价功能。三是开展智慧化“免申即享”服务。通过业务筛查模型,精准定位服务对象,对于AB类驾驶证,提供无记分违法免驾驶证审验服务;对于受疫情影响的到期驾驶证和到期驾驶学习证明,支持系统自动延后有效期,让群众无需申请即可享受惠民政策;对于通过违法处理“买分卖分”大数据核查无嫌疑的,实施远程违法处理,并推送电子处罚决定书。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推行驾驶证申领远程受理协同服务,学员只需在驾校上传人证验证信息、电子申请信息和档案资料影像信息,完成认证核验和信息核查即可完成受理工作。
三、强化依法监管,构建公正化服务格局。一是提升全域可视化监管能力。在公安车管服务窗口、社会化服务网点设置视频监控和窗口人证智能识别设备,对车管服务进行可视化监管,通过图像分析应用,推行车辆查验比对流程、车辆检验异常跟踪、考试异常行为监督等智能化核查手段。二是完善全程数据化监管手段。设立车驾业务监管数据目录和风险预警标签,对业务办理时间、进度、质效等实施全流程的数据化归档、回溯、分析,完善车驾业务专题库,深化数据模型建设,对异常情况进行实时预警、深度研判、跟踪问效。三是开展效能智能化评价。构建交管工作质效评价体系,定期对公安车管窗口、社会化服务网点进行智慧化效能评价,推动服务能力水平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