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持续推进跨省域人才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广安市携手重庆市渝北区,积极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桥头堡”和“前沿阵地”作用,以推动人才一体化发展为突破口,促进两地政策互通互融、人才联引联育、服务共建共享,为跨省域人才一体化政策互认提供探索实践。
一、出台跨省域人才政策,变“邻而不通”为“互融互通”。一是区域互通,为改革探路。依托川渝高竹新区建设,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将人才一体化内容纳入两地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共同编制“川渝高竹新区人才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共建跨省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理论研究。二是政策互认,为区域赋能。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出台跨省域人才一体化互认政策,与重庆联合印发《渝北广安人才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政策互认暂行办法》,制发《激励川渝高竹新区干部干事创业六条措施》,实现两地人才优惠政策叠加。三是项目互联,为发展破题。与渝北区联合实施“人才共兴圈”建设项目,支持川渝高竹新区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创建渝广科技合作示范区,推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竹校区、川渝高竹新区科创基地等22个项目签约落地,协议投资超200亿元。举办首届川渝高竹新区论坛,与渝北区联办专场招聘会,设立川渝高竹新区“招聘专区”,集聚海外专家20名、“候鸟型”人才360余名,共同开展项目合作、技术攻关。
二、搭建跨省域协同平台,变“偶有来往”为“常来常往”。一是“科技+”搭创新平台。深化市校院企战略合作,支持川渝高竹新区重点企业与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建设,新建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6个,成功签约重庆大学低碳研究中心川渝科技协调创新中心、四川省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广安分院等创新平台项目。二是“数据+”搭管理平台。共建高端人才数据库,实现人才和企业双向推送需求和岗位,择优遴选10名优秀企业家、法律专家、政府部门骨干组建“创业导师团”,放大“人才—企业—产业”新经济增长点的链式效应,纵深推进人才管理制度重塑和流程再造。三是“智库+”搭帮扶平台。协同渝北区组建川渝高竹新区专家智库,聘任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等16名专家为智库成员,定期举办“圆桌会议”,紧扣需求精准帮扶,研究解决跨省域人才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联合举办专家人才国情省情市情研讨班等,组织人才讲座、人才沙龙活动7次,惠及各类人才400余名。
三、优化跨省域人才服务,变“拴心留人”为“近悦远来”。一是挖掘资源重“招引”。集成广安重庆人才网、引才平台、第三方助工平台等多种供需对接渠道,充分挖掘海量人才。设立“招聘专区”,联办招聘会、推介会,落地人才项目20余个,引进一大批优秀人才并为15名高端人才发放“小平故里英才卡”、渝北区“临空英才服务卡”。二是完善保障重“培育”。设立人才服务站,建设人才服务中心,共同制发人才政策、服务事项等宣传折页,提供两地金融贷款、出行旅游、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50项人才专属服务。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开展电子信息、农业科技等领域创业者、初创企业培训指导60余次,帮助初创企业5家。三是强化支持重“留用”。签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合作协议,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时(学分)互认,取消跨区域流动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确认手续,实现人才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开通人事档案、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等人才创业创新全周期服务网上平台,解决人才流动后顾之忧,提升人才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