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协同推进成德绵全面创新改革

  • 2016年07月20日 11时0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依托成德绵系统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赋予四川的重大使命。四川省如何利用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四个统筹”要求,在三市分别制定实施方案和开展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破除地区之间、央地之间、产学研之间、军民之间、行业之间的各种壁垒,构建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有力推动创新资源在三市优化配置,促进多层次、多形式、一体化创新体系建立,并在跨市协同创新上,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是四川试验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促进成德绵一体化发展,早在十多年前就提上议事日程。由于三市在科技资源、产业、人才等方面的互补性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高,开放步伐基本同步,因此围绕这一问题,先后有关于成德绵同城化、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构建成德绵大都市区、推动成德绵整体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的探讨,有的内容已经写进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和成都平原经济区规划,都把建设成德绵发展带,作为重要经济带来部署。成德两地签署了加强合作的框架协议,成绵之间也在多领域推进合作。本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深化成德绵一体化发展迎来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为此,四川省“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创新改革《决定》,明确要求推进成德绵一体化改革,突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政策共用。而这些要求能否在试验中得到落实,不仅要看总体试验方案和三市的试验方案是否科学,部署是否合理,推进是否有力,还要看三市能否将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置于全国、全省大局中去谋划和思考,大力促进以下五个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朝着成德绵协同创新共同体目标迈进一大步。

      首先,区域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区域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行政区整合创新资源的必要手段。如果缺乏立足于区域整体科技资源的系统优化配置,难以实现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成都市的试验将以“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为抓手,大力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金融支撑、开放合作四大战略,着力强化组织、政策、法治、服务、舆论五大保障;绵阳以“军民融合”为特色,以实施“两个一号工程”为重点,以“一核三区多园”为载体,从军民融合、自主创新、现代产业、人才支撑、开放合作、服务体系等六个方面重点推进,并突出军民融合项目、企业、产业和载体;德阳市则围绕建设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示范城市、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等,破除制约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三市的创新改革任务,普遍存在着需要通过跨市协作和共同推进,才能较好解决的问题,因此能否建立有约束力的区域协调体制和运行机制,从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整合,将决定着试验效果的好坏。

      其次,央地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国防科研院所和央企数量多、实力强,一方面表明本区域的创新改革有更大潜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创新改革涉及的利益主体多,尤其是要推动中央所属的国防科研院所和大中型国有企业加强与地方的联系,必须有调动这类主体积极性的机制。虽然近年来绵阳科技城建设,已经在探索建立省部级协调推进机制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遇到的问题也不少,一些方面的协调工作并不容易落到实处。本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如果能在中央的支持下,完善和深化绵阳科技城省部级协调做法,并将其扩大到成德绵三市,将为我国在大行政区建立央地协调机制提供新经验,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央企深化改革。

      第三,产学研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成德绵都面临着产学研之间脱节,科技成果不能顺利地向经济转化的共通性问题。如果能够在这一大的区域内,部署深化各类高校、国有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的改革,深化财政科研经费管理、人才评价和激励等改革,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让市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科研设施、众创空间、科技信息、成果转让的共享平台等,将有助于实现政策法规统一,使大量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工程中心、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减少重复建设,放大试验效果,形成更大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

      第四,军民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成德绵都拥有一大批国防科研院所和军工制造企业,都有推进军民融合的前期基础。如果能够借助这次全面创新改革的机会,在三市同步探索高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立,都能遵循国防科工部门提出的“小核心、大协作”思路,深化生产配套协作,深化新产品研发和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合作,推进产品标准和质量统一,促进科研设施和信息共建共享等,将有助于在推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上,闯出新的路子和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第五,产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成德绵都拥有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许多产品初步形成链条,一些产品正在形成产业联盟,如成都的云计算、物联网、游戏等产业联盟,德阳的燃机、石墨烯、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绵阳的智能电视、北斗卫星导航、节能环保等产业联盟。在这些产业联盟中,有不少是可以跨区域来延伸的。如果三市能够站在跨市级行政区的角度,统筹考虑产业政策、市场规则、高端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共同推进产业集群、高新区、科技服务聚集区等的建设,推动物流、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在区域内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将有助于形成多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推出更多更有价值的示范模式和样本。 (盛毅 作者系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协同推进成德绵全面创新改革

  • 2016年07月20日 11时0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依托成德绵系统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赋予四川的重大使命。四川省如何利用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四个统筹”要求,在三市分别制定实施方案和开展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破除地区之间、央地之间、产学研之间、军民之间、行业之间的各种壁垒,构建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有力推动创新资源在三市优化配置,促进多层次、多形式、一体化创新体系建立,并在跨市协同创新上,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是四川试验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促进成德绵一体化发展,早在十多年前就提上议事日程。由于三市在科技资源、产业、人才等方面的互补性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高,开放步伐基本同步,因此围绕这一问题,先后有关于成德绵同城化、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构建成德绵大都市区、推动成德绵整体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的探讨,有的内容已经写进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和成都平原经济区规划,都把建设成德绵发展带,作为重要经济带来部署。成德两地签署了加强合作的框架协议,成绵之间也在多领域推进合作。本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深化成德绵一体化发展迎来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为此,四川省“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创新改革《决定》,明确要求推进成德绵一体化改革,突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政策共用。而这些要求能否在试验中得到落实,不仅要看总体试验方案和三市的试验方案是否科学,部署是否合理,推进是否有力,还要看三市能否将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置于全国、全省大局中去谋划和思考,大力促进以下五个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朝着成德绵协同创新共同体目标迈进一大步。

      首先,区域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区域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行政区整合创新资源的必要手段。如果缺乏立足于区域整体科技资源的系统优化配置,难以实现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成都市的试验将以“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为抓手,大力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金融支撑、开放合作四大战略,着力强化组织、政策、法治、服务、舆论五大保障;绵阳以“军民融合”为特色,以实施“两个一号工程”为重点,以“一核三区多园”为载体,从军民融合、自主创新、现代产业、人才支撑、开放合作、服务体系等六个方面重点推进,并突出军民融合项目、企业、产业和载体;德阳市则围绕建设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示范城市、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等,破除制约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三市的创新改革任务,普遍存在着需要通过跨市协作和共同推进,才能较好解决的问题,因此能否建立有约束力的区域协调体制和运行机制,从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整合,将决定着试验效果的好坏。

      其次,央地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国防科研院所和央企数量多、实力强,一方面表明本区域的创新改革有更大潜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创新改革涉及的利益主体多,尤其是要推动中央所属的国防科研院所和大中型国有企业加强与地方的联系,必须有调动这类主体积极性的机制。虽然近年来绵阳科技城建设,已经在探索建立省部级协调推进机制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遇到的问题也不少,一些方面的协调工作并不容易落到实处。本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如果能在中央的支持下,完善和深化绵阳科技城省部级协调做法,并将其扩大到成德绵三市,将为我国在大行政区建立央地协调机制提供新经验,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央企深化改革。

      第三,产学研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成德绵都面临着产学研之间脱节,科技成果不能顺利地向经济转化的共通性问题。如果能够在这一大的区域内,部署深化各类高校、国有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的改革,深化财政科研经费管理、人才评价和激励等改革,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让市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科研设施、众创空间、科技信息、成果转让的共享平台等,将有助于实现政策法规统一,使大量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工程中心、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减少重复建设,放大试验效果,形成更大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

      第四,军民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成德绵都拥有一大批国防科研院所和军工制造企业,都有推进军民融合的前期基础。如果能够借助这次全面创新改革的机会,在三市同步探索高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立,都能遵循国防科工部门提出的“小核心、大协作”思路,深化生产配套协作,深化新产品研发和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合作,推进产品标准和质量统一,促进科研设施和信息共建共享等,将有助于在推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上,闯出新的路子和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第五,产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成德绵都拥有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许多产品初步形成链条,一些产品正在形成产业联盟,如成都的云计算、物联网、游戏等产业联盟,德阳的燃机、石墨烯、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绵阳的智能电视、北斗卫星导航、节能环保等产业联盟。在这些产业联盟中,有不少是可以跨区域来延伸的。如果三市能够站在跨市级行政区的角度,统筹考虑产业政策、市场规则、高端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共同推进产业集群、高新区、科技服务聚集区等的建设,推动物流、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在区域内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将有助于形成多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推出更多更有价值的示范模式和样本。 (盛毅 作者系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