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返乡十年,“领头雁”带“雁群”齐飞

  • 2016年07月20日 10时4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7月18日,自贡市红谷实业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李长元从广州回到自贡,将刚从广州公司新研发的产品带回来生产,这是上个月李长元开启“广州-富顺”双城生活后,首次将总部的先进理念和“订单”带到富顺工厂。

      李长元曾是红谷一名普通主管,两年前承包了富顺工厂,加入红谷创业大军。带动李长元创业的人,是红谷集团董事长邓申伟。

      邓申伟是富顺县人,返乡创业十年,他创办的红谷皮具已成为行业排头兵,并带动500余名员工创业,创造就业岗位5000余个。邓申伟说,像他这样外出创业并怀揣“乡情”的企业家很多,他要做的,就是用先进的理念和资本,去探索一套“穿越两地”的发展模式,实现沿海地区与四川内陆的“共振齐飞”。

      返乡创业的情怀与商机

      14年前,邓申伟外出打工,在昆明创办红谷皮具,而后转战广州,公司规模越做越大。

      10年前,由富顺县各部门组成的招商组到广州,将家乡的发展机遇及县里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讲给邓申伟。

      邓申伟心动了,“乡情”始终是藏在他内心深处的一处港湾,让他心动的还有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部署。“皮具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力丰富且成本低的内陆,是趋势”。“情怀”与“商机”一拍即合,邓申伟决定返乡创业。

      招商组的承诺一一兑现,邓申伟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的自贡市红谷实业有限公司及生产基地于2008年投产,广州红谷总部则侧重商贸和研发。

      不过,“归来”也遇到问题:本地招来的百余名员工,工作节奏跟不上广州总部的要求,“交货”时间一再推迟。邓申伟从广州派来管理师,将5S管理法引入富顺公司,提升员工的干事效率和能力;富顺公司的中层干部每年外出培训深造2次,并不定期将优秀员工送入红谷商学院学习提升。

      “雁群”效应初具规模

      邓申伟提出“家伙伴”企业文化,“家”代表和谐温馨,“伙伴”代表共创共享。与员工、老乡、亲戚的合作,既基于感情,更基于一套缜密的大众创业模式,即“员工合伙人”机制。

      按照规定,凡在公司工作3年以上的员工,均可申请参与加盟开店。在富顺当店长的夏艳与公司一起成立山东分公司,各占50%股份。夏艳铆足劲干,山东市场销售额超过1亿元。

      “我自筹5万元,公司将富顺其中一个厂交给我打理,赠送设备和生产线,运行机制自己定,创造出利润可决定如何分红和再投资。”李长元说,前年开始,富顺生产工厂改变以往集体加班拿工资机制,转为“小团体计件”考核机制,即3-10人不等为一组,完成工作拿提成,不考核坐班时间,如此一来员工干劲更足,去年底到目前已盈利100多万元。“厂是我的,要想办法做好才有出路”。“员工合伙人”+“联合投资”,红谷构建起行之有效的大众创业模式。截至目前,红谷老板级员工已达500余人。

      邓申伟还当起“说客”,杨立强和方立君就是被他动员回乡的。“当时富顺推出天池湖旅游度假区和瑞祥商贸城两个项目,我觉得很有前景,就动员在昆明和广州创业的老乡回乡创业”。

      邓申伟也成了“归雁”们的“资源库”,天池项目方立君缺资金,红谷集团借贷1亿元给他;瑞祥项目里,杨立强自筹1亿元,红谷也参与了部分投资。

      “归雁”正成新支柱

      邓申伟和他引回的“归雁”们,都过着“双城”生活。“之前做的企业和项目跟着推,富顺成为大后方和新增长点。”邓申伟说。

      十年时间里,他带头探索的“穿越两地”创业模式,正在富顺“归雁”大军中生动实践,即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也成为富顺县域经济的新生力量。目前,天池湖旅游度假区人气愈来愈旺、瑞祥商贸城的啤酒节每年吸引川南上万群众参与、富顺豆花村正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劳务输出与回引共振,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富顺县委书记邹登权说,早在2009年,富顺就出台鼓励回乡创业10条优惠政策,派出队伍到长三角珠三角“叩门招商”、选派精兵强将挂职招商、利用商会以商招商,几年来全县累计回引项目390个,投资近50亿元,注册登记企业140户,实现产值100亿元,解决就业1万余人。

      截至去年底,已有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人员1.6万余人。 (记者 黄泽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乡十年,“领头雁”带“雁群”齐飞

  • 2016年07月20日 10时4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7月18日,自贡市红谷实业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李长元从广州回到自贡,将刚从广州公司新研发的产品带回来生产,这是上个月李长元开启“广州-富顺”双城生活后,首次将总部的先进理念和“订单”带到富顺工厂。

      李长元曾是红谷一名普通主管,两年前承包了富顺工厂,加入红谷创业大军。带动李长元创业的人,是红谷集团董事长邓申伟。

      邓申伟是富顺县人,返乡创业十年,他创办的红谷皮具已成为行业排头兵,并带动500余名员工创业,创造就业岗位5000余个。邓申伟说,像他这样外出创业并怀揣“乡情”的企业家很多,他要做的,就是用先进的理念和资本,去探索一套“穿越两地”的发展模式,实现沿海地区与四川内陆的“共振齐飞”。

      返乡创业的情怀与商机

      14年前,邓申伟外出打工,在昆明创办红谷皮具,而后转战广州,公司规模越做越大。

      10年前,由富顺县各部门组成的招商组到广州,将家乡的发展机遇及县里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讲给邓申伟。

      邓申伟心动了,“乡情”始终是藏在他内心深处的一处港湾,让他心动的还有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部署。“皮具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力丰富且成本低的内陆,是趋势”。“情怀”与“商机”一拍即合,邓申伟决定返乡创业。

      招商组的承诺一一兑现,邓申伟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的自贡市红谷实业有限公司及生产基地于2008年投产,广州红谷总部则侧重商贸和研发。

      不过,“归来”也遇到问题:本地招来的百余名员工,工作节奏跟不上广州总部的要求,“交货”时间一再推迟。邓申伟从广州派来管理师,将5S管理法引入富顺公司,提升员工的干事效率和能力;富顺公司的中层干部每年外出培训深造2次,并不定期将优秀员工送入红谷商学院学习提升。

      “雁群”效应初具规模

      邓申伟提出“家伙伴”企业文化,“家”代表和谐温馨,“伙伴”代表共创共享。与员工、老乡、亲戚的合作,既基于感情,更基于一套缜密的大众创业模式,即“员工合伙人”机制。

      按照规定,凡在公司工作3年以上的员工,均可申请参与加盟开店。在富顺当店长的夏艳与公司一起成立山东分公司,各占50%股份。夏艳铆足劲干,山东市场销售额超过1亿元。

      “我自筹5万元,公司将富顺其中一个厂交给我打理,赠送设备和生产线,运行机制自己定,创造出利润可决定如何分红和再投资。”李长元说,前年开始,富顺生产工厂改变以往集体加班拿工资机制,转为“小团体计件”考核机制,即3-10人不等为一组,完成工作拿提成,不考核坐班时间,如此一来员工干劲更足,去年底到目前已盈利100多万元。“厂是我的,要想办法做好才有出路”。“员工合伙人”+“联合投资”,红谷构建起行之有效的大众创业模式。截至目前,红谷老板级员工已达500余人。

      邓申伟还当起“说客”,杨立强和方立君就是被他动员回乡的。“当时富顺推出天池湖旅游度假区和瑞祥商贸城两个项目,我觉得很有前景,就动员在昆明和广州创业的老乡回乡创业”。

      邓申伟也成了“归雁”们的“资源库”,天池项目方立君缺资金,红谷集团借贷1亿元给他;瑞祥项目里,杨立强自筹1亿元,红谷也参与了部分投资。

      “归雁”正成新支柱

      邓申伟和他引回的“归雁”们,都过着“双城”生活。“之前做的企业和项目跟着推,富顺成为大后方和新增长点。”邓申伟说。

      十年时间里,他带头探索的“穿越两地”创业模式,正在富顺“归雁”大军中生动实践,即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也成为富顺县域经济的新生力量。目前,天池湖旅游度假区人气愈来愈旺、瑞祥商贸城的啤酒节每年吸引川南上万群众参与、富顺豆花村正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劳务输出与回引共振,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富顺县委书记邹登权说,早在2009年,富顺就出台鼓励回乡创业10条优惠政策,派出队伍到长三角珠三角“叩门招商”、选派精兵强将挂职招商、利用商会以商招商,几年来全县累计回引项目390个,投资近50亿元,注册登记企业140户,实现产值100亿元,解决就业1万余人。

      截至去年底,已有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人员1.6万余人。 (记者 黄泽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