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种蔬菜拔“穷根” 穷山村一年大变样

  • 2016年07月13日 17时5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7月6日,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温度高发菌快,大家要及时采摘。”闷热的食用菌大棚里,刘晓丹的额头上满是豆大汗珠。

      险岩村三面环山,位置偏僻,全村268户农户有贫困户48户,是典型的贫困村,而现在,水泥路通村到组,村民在位于家门口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打工挣钱,一年来已脱贫7户20人,今年全年预计可脱贫32户103人。

      险岩村面貌的改变,还得从驻村脱贫帮扶组说起。去年8月,刘晓丹到险岩村任“第一书记”。通过入户调查与外出考察,帮扶组找准拔“穷根”的法子: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土地建立食用菌种植园区和生态蔬菜种植园区。

      但在村民大会上,不等产业规划念完,村民张华典就拍起桌子:“天天守着一亩三分地种粮种菜,把田收走我们怎么活?”

      “不是收走,是整合使用。土地面积不变,只是换了位置。你要不想种,每年每亩地还有400元租金。”

      “我只种自己的地,其他地方我不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终不欢而散。

      帮扶干部们只好分人头,一一做工作。刘晓丹拿着宣传资料,天天往张华典家里跑,反复讲道理说政策。一周后,张华典终于同意把他家的地租给蔬菜种植专合社,统一规划建园。

      启动资金是另一条“拦路虎”。食用菌园区场平完成近两月,项目一直未启动。“还说带我们致富,结果就是花架子。”有的村民不高兴了。

      刘晓丹带头拿出积蓄,垫资购买修建香菇大棚原材料,又与上级单位协调,寻求贷款支持。最终,当地金融机构为脱贫产业农户每户提供15万元贷款。

      对此,不少贫困户犯了难。“我们本来就穷,还要背上15万元贷款,万一亏了怎么办?”贫困户张海平说。“海平哥,发展产业亏了钱,我们卖掉城里的房子也要帮助你们还贷!”帮扶干部每人与贷款农户签订承诺书,让他们吃了“定心丸”。

      如今,73户农户共同成立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已产出香菇120万公斤,销售金额过百万元。22户农户参与蔬菜种植产业,“种植36亩苦瓜,每亩纯收入预计4000元以上。”村党支部书记张寿柏说。

      翻阅刘晓丹的民情日记,细细记录着村民的点点滴滴:一组张守方一家五口,3个儿子,有两个身体都有缺陷,最希望发展产业;二组张守光妻子残疾,住土墙房3间,最希望改造住房;二组张思典夫妻长期患病,儿子因车祸正在治疗,最希望获得大病救助……“晓丹是城里来的女娃娃,一开始大家都心存疑虑她能不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现在人人都竖大拇指,她是村里真正的‘百家女儿’。”张寿柏说。 (记者 伍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种蔬菜拔“穷根” 穷山村一年大变样

  • 2016年07月13日 17时5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7月6日,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温度高发菌快,大家要及时采摘。”闷热的食用菌大棚里,刘晓丹的额头上满是豆大汗珠。

      险岩村三面环山,位置偏僻,全村268户农户有贫困户48户,是典型的贫困村,而现在,水泥路通村到组,村民在位于家门口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打工挣钱,一年来已脱贫7户20人,今年全年预计可脱贫32户103人。

      险岩村面貌的改变,还得从驻村脱贫帮扶组说起。去年8月,刘晓丹到险岩村任“第一书记”。通过入户调查与外出考察,帮扶组找准拔“穷根”的法子: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土地建立食用菌种植园区和生态蔬菜种植园区。

      但在村民大会上,不等产业规划念完,村民张华典就拍起桌子:“天天守着一亩三分地种粮种菜,把田收走我们怎么活?”

      “不是收走,是整合使用。土地面积不变,只是换了位置。你要不想种,每年每亩地还有400元租金。”

      “我只种自己的地,其他地方我不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终不欢而散。

      帮扶干部们只好分人头,一一做工作。刘晓丹拿着宣传资料,天天往张华典家里跑,反复讲道理说政策。一周后,张华典终于同意把他家的地租给蔬菜种植专合社,统一规划建园。

      启动资金是另一条“拦路虎”。食用菌园区场平完成近两月,项目一直未启动。“还说带我们致富,结果就是花架子。”有的村民不高兴了。

      刘晓丹带头拿出积蓄,垫资购买修建香菇大棚原材料,又与上级单位协调,寻求贷款支持。最终,当地金融机构为脱贫产业农户每户提供15万元贷款。

      对此,不少贫困户犯了难。“我们本来就穷,还要背上15万元贷款,万一亏了怎么办?”贫困户张海平说。“海平哥,发展产业亏了钱,我们卖掉城里的房子也要帮助你们还贷!”帮扶干部每人与贷款农户签订承诺书,让他们吃了“定心丸”。

      如今,73户农户共同成立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已产出香菇120万公斤,销售金额过百万元。22户农户参与蔬菜种植产业,“种植36亩苦瓜,每亩纯收入预计4000元以上。”村党支部书记张寿柏说。

      翻阅刘晓丹的民情日记,细细记录着村民的点点滴滴:一组张守方一家五口,3个儿子,有两个身体都有缺陷,最希望发展产业;二组张守光妻子残疾,住土墙房3间,最希望改造住房;二组张思典夫妻长期患病,儿子因车祸正在治疗,最希望获得大病救助……“晓丹是城里来的女娃娃,一开始大家都心存疑虑她能不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现在人人都竖大拇指,她是村里真正的‘百家女儿’。”张寿柏说。 (记者 伍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