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行动、四张名片、七大特色业态,大力发展全域全时旅游
凉山邀你金秋游泸沽湖冬季享暖阳
凉山邀你金秋游泸沽湖冬季享暖阳
8月29日,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的凉山文旅融合发展暨首届泸沽湖“转山转海节”新闻发布会上,关于凉山文旅成效与目标的两组数据,吸引众多目光——
今年火把节文旅系列活动期间,凉山各地共接待游客165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1.85%,实现旅游总花费143亿元,创历史新高。到2027年,凉山将基本形成特色文旅业态体系,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将分别突破100亿元和1000亿元。
凉山州副州长苏正清表示,当前凉山正通过“三大行动”,持续塑造“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文旅品牌;通过深耕文博研学旅游、阳光康养度假等七大特色业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多维度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凉山州委高度重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明确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大力发展“夏季清凉·冬季暖阳”全域全时旅游,加快打造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当前,凉山正打造“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文旅品牌。“这是凉山最鲜明的文旅标识。”苏正清介绍,凉山将通过推进全域全时布局、加快建设文旅地标、强化品牌传播三大行动,持续擦亮这一品牌。
具体而言,凉山将全力创建螺髻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邛海世界级度假区,推动泸沽湖、会理古城—仙人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金沙江—安宁河阳光康养走廊。同时,运用新媒体精准营销,持续做靓彝海结盟、民族风情、“夏季清凉·冬季暖阳”、中国航天城4张名片。
在进一步做好业态培育方面,凉山将深耕文博研学旅游、阳光康养度假、乡村休闲旅游、生态观光旅游、民族风情体验、航天科技旅游、影视演艺旅游七大特色业态,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让各年龄段游客畅享凉山烟火气。
推动优质文旅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凉山目标明确:到2027年,文化旅游业将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到2030年,基本建成四川文艺副中心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月月有活动,天天都精彩
会上,凉山州发布凉山秋冬节庆活动、艺术盛宴、活力赛事、特色场景四大类文旅活动。其中,首届凉山州泸沽湖转山转海节备受关注。
今年3月,凉山州出台《关于促进泸沽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把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确定为泸沽湖转山转海节,致力于将泸沽湖打造成国际旅游目的地,为摩梭文化筑起活态保护屏障。
转山转海节是摩梭人最为盛大庄重的传统节日。今年凉山首届泸沽湖转山转海节将于9月15日至16日在泸沽湖景区举办。此次活动推出“1+3+N”特色活动,即1场开幕式及万人转山转海活动,3场主体活动(“泸沽湖之夜”星空音乐会、2025环球人物年度盛典·泸沽湖对话和民族文化守护者致敬之夜),N项特色体验活动。
11月开启的彝历新年系列活动,是彝家美食、民俗文艺展演和民间体育竞技的集中呈现。
同时,11月的大凉山戏剧节,12月的中国(四川)民族音乐周与大凉山冬季阳光音乐季,将为秋冬增添艺术氛围。金秋时节的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和萨马兰奇竞赛季,将让游客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在打造全域联动的特色场景方面,凉山17个县市和重点景区将推出丰收采摘、非遗体验、美食荟萃、文体赛事等活动。
“月月有活动,天天都精彩。”凉山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陈绍奎表示,凉山正以丰富的业态、宠客的服务,邀游客共赴“金秋泸沽湖之约”与“冬季暖阳之约”。(记者 李天锐 何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