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眉山专场
6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在眉山市丹棱县幸福古村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眉山专场,会上,眉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建兴围绕“游东坡故里 过苏式生活”作介绍。
锚定“两城两地”
看眉山如何打造文旅融合新样本
2024年,眉山市A级景区共计接待游客146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688万元。今年“五一”假期,眉山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54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91万元,同比增长11%、35%。
何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发布会上,李建兴介绍,当前,眉山正以“两城两地”建设为抓手,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建设时尚体育运动名城,持续打造国际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和都市圈近郊休闲度假基地。
“近年来,眉山开展了30余个大型文物调查勘探项目,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李建兴说。其中,三苏祠入选“全国文物古建保护利用成功案例”(202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文化遗产保护荣誉证书》(2018年);坛罐山遗址是我省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将四川人类活动史大幅推前;莲花坝遗址作为省内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明确地层关系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揭开了历史面纱;江口沉银博物馆作为全国首座金银器主题博物馆,将于今年底投入试运行。
依托文化资源,眉山又是如何解锁文体旅融合的“流量密码”呢?“我们精心推出‘跟着赛事游眉山’主题活动,今年,眉山将迎来70余场精彩赛事。”李建兴介绍,今年下半年,眉山还将陆续举办全国青少年桨板锦标赛、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等特色鲜明的活动。
依托生态资源禀赋,眉山还致力构建全龄段的康养服务体系。李建兴介绍,洪雅连续6年入选“全国康养百强县”,彭山成为首批认定的“中国长寿之乡”。
洪雅县瓦屋山风光
“不仅如此,立足成眉同城区位优势,瞄准周末度假市场需求,我们还打造了便捷舒适的诗意栖居地。”李建兴详细谈到,在东坡,有“东坡水街”;在仁寿,有美食美景的“栖西里”;在青神,有竹里巷子。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布会的举办地丹棱幸福古村,也是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启动全国首条“东坡行旅”文物主题游径
看三苏文化如何焕发新光彩
“6月13日,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在‘中华文化节2025’上作为开幕大戏登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点赞其对东坡文化的创新表达。”眉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王枫说。
眉山又是如何以东坡文化为核心,创新推动东坡题材文艺作品“积聚成势”“破圈出海”?王枫谈到,眉山以东坡文化这个大IP为引擎,联合国省顶尖院团推出了系列东坡题材精品剧目,《诗忆东坡》将东坡诗词转化为国际化艺术表达。此外,还组建成立了眉山市歌舞剧院,并以该院为主要班底,创新人才引育模式。以“项目制”引进20余位行业领军人物,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等21个单位和艺术院校达成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并面向全国选拔60余名青年演职人员充实眉歌队伍。
在此努力下,三苏文脉东坡文化又焕发了哪些新光彩?王枫详细谈到,《诗忆东坡》斩获2024美国舞蹈节“艺术成就奖”等多项大奖,并获得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扶持。同时,川剧《梦回东坡》、话剧《苏东坡》、国风音乐儿童剧《少年苏东坡》等剧目全国巡演超200余场,多部作品荣获省级“五个一工程”奖;已累计孵化《东坡少年》《一月千年》等原创作品100余个,10多个作品获省级及以上奖项;成立5年的眉山市歌舞剧院独立打造了《少年苏东坡》等2部东坡剧目和30余个特色节目,连续两年出演春晚节目、两度代表中国出国演出,30余次登上国家大剧院、央视、湖南卫视等国内顶级平台。
不仅如此,今年的6月6日,眉山还发布了“东坡行旅”游学线路,串联起全国15个遗址遗迹地城市。李建兴表示,“‘东坡行旅’是国家文物局启动的首条中国文物主题游径,是以苏轼人生轨迹为主线的人物主题游径,通过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展示苏轼生平事迹。”
《诗忆东坡》 图源眉山发布
目前,打造“东坡行旅”有哪些进展和成效?李建兴详细介绍,眉山率先开展了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颁布了《眉山市三苏遗址遗迹保护条例》,编制了《眉山市三苏遗址遗迹保护利用规划》,印发了“东坡行旅”游径建设城市单元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以三苏祠、中岩寺等6大核心资源为重点,联动蟆颐山等关联文物资源,确定“5大工程、16个具体项目”,资金总投入5.7亿元。
“我们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不懈努力,明显提升文物的保护和展示利用水平,构建完善的‘东坡行旅’价值阐释和宣传体系,系统推出一批有特色亮点的文旅项目和研学产品。”李建兴说。
从丹棱桔橙到青神竹编
眉山农文旅融合发展亮点纷呈
提到眉山,你会不会想到丹棱的柑橘,青神的竹编?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新选择。那么,眉山在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亮点?
丹棱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毛自林介绍,丹棱依托“长在农业,优在生态,美在乡村”的资源禀赋,培育“丹棱游村”品牌,取得了一定成效。“‘丹棱桔橙’是北纬30°的味觉奇迹。”毛自林说,近年来,丹棱发展晚熟柑橘18万亩、年产值超30亿元,连续八年荣登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丹棱桔橙还成为贵州高考地理卷的试题。
作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的青神在竹旅融合发展方面又有哪些经验?青神竹编非遗传承人陈岚介绍,“2024年,青神以全省1%的竹林面积创造了全省近10%的竹产业产值。目前,已建成省级现代竹产业示范基地4个、省级竹林小镇2个,全县现代竹林基地面积突破20万亩。”
除此之外,依托竹林风景线,青神推出竹编研学游、熊猫亲子游等精品非遗旅游路线5条,竹编非遗之旅跻身全省十大“非遗之旅”研学线路,每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仅今年清明观萤期间,我们就接待游客突破15万人次,全县酒店平均入住率达80%以上,直接带动旅游消费超5000万元。”陈岚说。
同时,青神依托“国际竹手工艺培训基地”实施竹编对外援助培训项目,采取大师出国门、上门搞培训的方式开展国际培训60余期,培训巴西、厄瓜多尔等56个国家和地区的竹产业从业者万余人。
此外,洪雅县文旅推荐官张义璐在现场介绍了洪雅“康养+”模式发展思路,“我们依托天然氧吧,全年举办徒步赛、瓦屋山村BA、国际观鸟季、冰雪嘉年华等赛事活动,吸引了各类消费群体。”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仅瓦屋山景区全年接待游客约98万人次,整体营收突破1.7亿元,同比增长58%和36%,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