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

  • 2025年04月25日 15时15分
  • 来源: 四川发布
  • 【字体: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正值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之际,4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2024年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

    “2024年,四川知识产权工作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凯在会上介绍了四川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相关情况。

    亮点一

    知识产权改革动作频频

    条例填补我省法规的空白

    据陈凯介绍,2024年,四川知识产权工作发生了3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2024年四川全面完成新一轮知识产权机构改革,原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整体并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从运行效果看,纵向管理链条得以缩短,横向协同联动得以加强,体制机制更加顺畅高效。

    第二件大事是开启新一轮局省共建,国家知识产权局、省政府举行共建“西部地区创新高地”知识产权强省推进大会,印发实施方案及工作要点。

    第三件大事是多个知识产权领域重要法规和政策相继出台,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填补了我省知识产权综合性保护法规的空白。

    亮点二

    众多关键数据表现亮眼

    四川纳入国家试点

    一年来,四川围绕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着力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全链条各环节共同发力,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知识产权创造方面,四川突出“质量优先”。高价值发明专利、商标注册、新增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数据表现亮眼:高价值发明专利6.65万件、同比增长17.13%,企业发明专利授权同比增长69.51%;商标注册19.27万件、同比增长18.1%;新增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累计299个,保持全国第一;新增作品著作权登记35.05万件、同比增长18.25%;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46个;新增知识产权强企培育企业28家。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四川突出“严字当头”。行政保护方面,办结专利侵权纠纷案件4284件,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1397件。司法保护方面,法院系统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15万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服判息诉率93.34%。协同保护方面,在海外设立2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四川分中心工作站;全省133家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案件1158件。

    知识产权运用方面,四川突出“效益提升”。强化转化体系建设,全面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累计盘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6.43万件,498家企业进入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新增专利产品备案1777件,新增备案产品年销售额达到2180亿元;围绕12个省级重点产业链建立知识产权协同服务机制。同时,强化金融生态建设,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制度,建成“四川省知识产权质物处置平台”,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发行全国首单“中试平台”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全国首单以知识产权为担保的民营科创企业债券。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四川成功纳入国家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

    知识产权服务方面,四川突出“便民利企”。平台支撑上,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数量达3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四川设立“WIPO四川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新建6个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市州分平台,新增2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人才引领上,全省现有专利代理机构358家、执业专利代理师1321人,备案商标代理机构1590家,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合作赋能上,加强川渝知识产权服务合作,联合举办第二届川渝知识产权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同时,与其他省份的合作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去年向12个省市移送涉嫌知识产权侵权线索114条。

    亮点三

    数据知识产权写入地方知识产权条例

    四川这一做法全国首创

    据了解,作为2024年正式实施的《四川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了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在建立数据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健全与数据相关的知识产权交易规范、探索建立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制度等方面的工作职责,为推进数据知识产权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将数据知识产权写入地方知识产权条例,这一做法为全国首创。”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辉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21日,四川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这是继印发《四川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办法(试行)》后,我省加快推进数据知识产权工作的又一重要条件。下一步,四川将从完善工作制度和机制、构建数据知识产权生态、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方面继续深化数据知识产权工作。

    具体而言,将高质量运行登记平台,加快制定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工作业务规范,提升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效率和质量;推动四川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与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服务等平台实现协调联动,深入拓展数据知识产权应用场景;此外,还将聚焦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重要属性,深化数据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等。

    亮点四

    绵阳市获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成都高新区多举措护航千亿规模数字文创产业集群

    2024年12月5日,绵阳市经过4年全力争取,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同意面向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产业开展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这是省内继四川省保护中心、成都市保护中心后的第三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也是西南地区唯一获批的非省会地级市。

    ▲绵阳科技城,图据视觉中国

    绵阳新材料产业链条日益丰富,涵盖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的全过程,构建了具有绵阳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了以东材科技、旭虹光电、攀长钢等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同时,在智能制造领域,拥有长虹、九洲、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在核医疗设备、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发展前景广阔。“批复的产业领域符合绵阳实际,对绵阳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璐说道。

    据悉,绵阳保护中心建成投入运行后,将为相关创新主体提供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

    在成都高新区,作为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诞生地,数字文创产业是成都高新区重点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已经聚集了腾讯、可可豆动画、咪咕音乐等6000余家企业,形成了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据了解,数字文创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高新区构建了“严、大、快、同”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

    ▲成都高新区,图据视觉中国

    据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寰介绍,去年成都高新区持续开展“铁拳”“剑网”“院线电影版权保护”等专项行动,共受理知识产权领域投诉举报296件,查办行政执法案件11件,移送起诉犯罪案件12件,清理非正常专利1154件;纵深推进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六大关键环节,在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设立了企业法律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基地;此外,围绕“快速授权、快速审判”,引入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专利快速预审,重点行业的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平均20个月缩短至3个月;制定实施了成都高新区“知识产权专项政策12条”,近两年兑现扶持资金近4000万元。

    今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的主题是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的相互支撑作用是宣传重点之一。那么,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效如何?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学华在会上介绍,我省已将人工智能产业链列为我省重点推进的15条产业链之一,2024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营收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超25%。

    在先进算力、类脑智能、智能机器人、无人机、行业垂直大模型等卡脖子技术问题上,已部署科技攻关项目70余个,并取得一些标志性成果。同时,在算力数据、应用场景、企业培育和产业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相信我省一定会早日建成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第四极。”陈学华说。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年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

  • 2025年04月25日 15时15分
  • 来源: 四川发布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正值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之际,4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2024年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

    “2024年,四川知识产权工作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凯在会上介绍了四川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相关情况。

    亮点一

    知识产权改革动作频频

    条例填补我省法规的空白

    据陈凯介绍,2024年,四川知识产权工作发生了3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2024年四川全面完成新一轮知识产权机构改革,原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整体并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从运行效果看,纵向管理链条得以缩短,横向协同联动得以加强,体制机制更加顺畅高效。

    第二件大事是开启新一轮局省共建,国家知识产权局、省政府举行共建“西部地区创新高地”知识产权强省推进大会,印发实施方案及工作要点。

    第三件大事是多个知识产权领域重要法规和政策相继出台,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填补了我省知识产权综合性保护法规的空白。

    亮点二

    众多关键数据表现亮眼

    四川纳入国家试点

    一年来,四川围绕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着力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全链条各环节共同发力,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知识产权创造方面,四川突出“质量优先”。高价值发明专利、商标注册、新增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数据表现亮眼:高价值发明专利6.65万件、同比增长17.13%,企业发明专利授权同比增长69.51%;商标注册19.27万件、同比增长18.1%;新增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累计299个,保持全国第一;新增作品著作权登记35.05万件、同比增长18.25%;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46个;新增知识产权强企培育企业28家。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四川突出“严字当头”。行政保护方面,办结专利侵权纠纷案件4284件,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1397件。司法保护方面,法院系统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15万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服判息诉率93.34%。协同保护方面,在海外设立2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四川分中心工作站;全省133家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案件1158件。

    知识产权运用方面,四川突出“效益提升”。强化转化体系建设,全面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累计盘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6.43万件,498家企业进入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新增专利产品备案1777件,新增备案产品年销售额达到2180亿元;围绕12个省级重点产业链建立知识产权协同服务机制。同时,强化金融生态建设,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制度,建成“四川省知识产权质物处置平台”,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发行全国首单“中试平台”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全国首单以知识产权为担保的民营科创企业债券。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四川成功纳入国家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

    知识产权服务方面,四川突出“便民利企”。平台支撑上,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数量达3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四川设立“WIPO四川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新建6个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市州分平台,新增2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人才引领上,全省现有专利代理机构358家、执业专利代理师1321人,备案商标代理机构1590家,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合作赋能上,加强川渝知识产权服务合作,联合举办第二届川渝知识产权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同时,与其他省份的合作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去年向12个省市移送涉嫌知识产权侵权线索114条。

    亮点三

    数据知识产权写入地方知识产权条例

    四川这一做法全国首创

    据了解,作为2024年正式实施的《四川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了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在建立数据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健全与数据相关的知识产权交易规范、探索建立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制度等方面的工作职责,为推进数据知识产权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将数据知识产权写入地方知识产权条例,这一做法为全国首创。”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辉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21日,四川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这是继印发《四川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办法(试行)》后,我省加快推进数据知识产权工作的又一重要条件。下一步,四川将从完善工作制度和机制、构建数据知识产权生态、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方面继续深化数据知识产权工作。

    具体而言,将高质量运行登记平台,加快制定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工作业务规范,提升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效率和质量;推动四川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与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服务等平台实现协调联动,深入拓展数据知识产权应用场景;此外,还将聚焦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重要属性,深化数据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等。

    亮点四

    绵阳市获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成都高新区多举措护航千亿规模数字文创产业集群

    2024年12月5日,绵阳市经过4年全力争取,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同意面向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产业开展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这是省内继四川省保护中心、成都市保护中心后的第三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也是西南地区唯一获批的非省会地级市。

    ▲绵阳科技城,图据视觉中国

    绵阳新材料产业链条日益丰富,涵盖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的全过程,构建了具有绵阳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了以东材科技、旭虹光电、攀长钢等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同时,在智能制造领域,拥有长虹、九洲、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在核医疗设备、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发展前景广阔。“批复的产业领域符合绵阳实际,对绵阳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璐说道。

    据悉,绵阳保护中心建成投入运行后,将为相关创新主体提供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

    在成都高新区,作为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诞生地,数字文创产业是成都高新区重点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已经聚集了腾讯、可可豆动画、咪咕音乐等6000余家企业,形成了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据了解,数字文创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高新区构建了“严、大、快、同”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

    ▲成都高新区,图据视觉中国

    据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寰介绍,去年成都高新区持续开展“铁拳”“剑网”“院线电影版权保护”等专项行动,共受理知识产权领域投诉举报296件,查办行政执法案件11件,移送起诉犯罪案件12件,清理非正常专利1154件;纵深推进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六大关键环节,在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设立了企业法律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基地;此外,围绕“快速授权、快速审判”,引入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专利快速预审,重点行业的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平均20个月缩短至3个月;制定实施了成都高新区“知识产权专项政策12条”,近两年兑现扶持资金近4000万元。

    今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的主题是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的相互支撑作用是宣传重点之一。那么,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效如何?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学华在会上介绍,我省已将人工智能产业链列为我省重点推进的15条产业链之一,2024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营收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超25%。

    在先进算力、类脑智能、智能机器人、无人机、行业垂直大模型等卡脖子技术问题上,已部署科技攻关项目70余个,并取得一些标志性成果。同时,在算力数据、应用场景、企业培育和产业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相信我省一定会早日建成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第四极。”陈学华说。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zt_副本.jpg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