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青白江专场
这里因江而名,因境内青白江大河而得名;因厂而生,因川化、成钢等国家三线建设需要,于1960年建区;因港而兴,因成都国际铁路港加持兴盛。从内陆腹地到开放枢纽、从老工业基地到泛欧泛亚港口城市,如今的青白江拥有了两张新名片:开放门户、转型典范。何以蜕变?一起来看青白江的发展之路!
4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青白江专场。
会上,青白江区委书记王林以“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亚蓉欧国际门户枢纽”为题,形象地用“两大名片”展示出青白江的强劲发展现状——
开放门户。中欧班列拓展了四川的外延,让川货出海有更多选择。
转型典范。青白江以枢纽港口重塑经济地理,重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为工业城市转型提供了范本。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买全球、卖全球”在青白江轻松实现
青白江,不仅是中欧班列(成渝)的起点、成都国际铁路港的所在地,也是成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开放门户”,已成为青白江的响亮名片。
图源青白江区委宣传部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欧万里车’已成当下成都繁忙盛景。”发布会上,王林就提到,中欧班列犹如一道桥梁,一端连着四川,一端连着世界,拓展了四川的外延,让川货出海有更多选择。
数据显示,青白江持续推进“8大方向、20条国际干线”的国际多式联运网络建设,联通境内外150个城市,构建形成“生产在市州、集散在成都”的发展格局,有力助推“川货出川”“川货出海”。去年,国际班列开行突破5500列,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青白江坚持把枢纽建设作为立区“第一要务”,致力于打造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对外交往引领区。
例如,在打造“又快又稳”的国际通道网络体系方面,青白江持续拓展成都国际班列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通道网络;全国首创“澜湄蓉欧”“越桂蓉欧”铁路快线,东南亚水果运抵川内最快时效缩短至4天,经成都运抵欧洲缩短至15天。在构建“多元化”的外贸生态体系方面,前段时间,青白江创新开展全市首个跨境保税“无人机+无人车”即时配送模式,配送时效提升了35%,企业成本降低了40%。通过这一系列的组合拳,青白江外贸进出口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24年全区外贸进出口突破500亿元。
未来,青白江在开放发展中发力的重点在哪里?发布会上介绍,青白江始终坚持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从“买全球”和“卖全球”可窥见一斑。
围绕“买全球”,青白江多措并举打造“全球好物集散地”。整车贸易方面,依托四川最大整车进口口岸,2024年实现进出口4.4万辆,货值近80亿元;冷链方面,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投运玉湖冷链交易中心,举办“环球美食嘉年华”,挪威三文鱼、俄罗斯帝王蟹等全球生鲜高效直达。创新西南首单1210保税备货榴莲进口,依托中老班列96小时进口新通道,实现东南亚榴莲、山竹等水果直通四川市场。消费品方面,落地香港国际名品购物中心,打造亚蓉欧国家(商品)馆,创新无人机保税配送,实现进口商品“半小时达”;此外,还积极拓展铜板、铝锭、橡胶等大宗商品进口,为川企提供高效低价的原料供应。
围绕“卖全球”,青白江大力推动本地产品走向世界。例如,落地五八企服等跨境电商平台,积极打造西部跨境电商产业制造园,赋能产业带发展。TCL显示屏、重汽新能源商用车、天马轴承等“青白江造”享誉全球。茶百道、蜜雪冰城拓展海外门店5000家,青白江新茶饮成为全球消费新热点。不仅如此,青白江积极赋能川企出海,成都国际班列省内货源达75%,宜宾的鳗、夹江的茶、安岳柠檬等“川”字号产品搭乘中欧班列远销海外。
成都乃至四川,正从青白江出发,联通世界。
以枢纽港口重塑经济地理
千亿级临港产业生态在青白江加速成型
青白江是西南地区“工龄”最长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基础雄厚,发展历史悠久。这座城市如何走出产业发展之路?发布会上,王林提到,这里以枢纽港口重塑经济地理,重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为工业城市转型提供了范本,“转型典范”成为青白江的新名片。
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区,青白江管网、通信、电力、燃气、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团队等产业发展的保障性配套非常完善,生产要素富集、工业口碑优良,这些条件造就了青白江区制造业产能强大,产业体系及产业上下游链条完备。立足这一坚实基础,青白江在制造强区这一产业“头号工程”的引领下,全区26个大类、81个中类、124个小类的工业发展格局持续巩固。“青白江区几乎能胜任一切工业产品生产加工,制造业企业落地青白江就是最优解。”
依托深厚的产业基础,青白江以科技赋能生产。制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4—2026年)》,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数据显示,目前已建成数字化车间13个,智能工厂3个,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户,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48户,持续展现全区多元“新质生产力”。
如今,青白江已实现从老工业基地向泛欧泛亚港口城市的“历史性转变”。近年来,青白江推动铁路港经开区形成了“一区三园”发展新格局,聚焦现代物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先进能源、航空航天五大主攻产业方向,千亿级临港产业生态加速成型。2024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05.4亿元,同比增长20.4%,规模位居全市第三;同时,全年离岸服务外包额达2087.46万美元,同比增长89.8%。
取得这样的佳绩,发布会分享了青白江经验:一方面积极拓展“朋友圈”,研判细分全区产业链现状,明确“有什么、要什么、招什么”,绘制招商图谱。另一方面,积极服务好“朋友圈”,实施项目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服务,从签约到投产,一对一提供土地、能耗、融资等“一揽子”解决方案。
图源青白江区委宣传部
未来青白江产业如何发展?对此,王林介绍,青白江把狠抓工业回升作为重中之重,坚定不移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具体工作中确定了“强二、优三、提一、培新”的发展产业思路。
具体来看,青白江将切实筑牢工业基底;优质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优化提升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都市开放农业,积极引育一批头部型、平台型、成长型农业链主企业,培育更多农业国际贸易优质主体和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新型储能、新型显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细分领域引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行业“单打冠军”和“明日之星”。
“我们相信,通过未来几年的接续奋斗,青白江的发展环境会更好、产业结构会更优、发展能级会更高、区域经济总量会更强、竞争优势会更加凸显。”王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