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隆昌专场

  • 2025年11月06日 14时38分
  • 来源: 四川发布
  • 【字体:
  • 11月5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隆昌专场。会上,隆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任伟围绕“产城融合促升级 书写靓丽幸福隆昌发展新篇章”作介绍。

    当前,隆昌市正以产业提级、城市提能、民生提质为抓手,加快建设产业隆昌、靓丽隆昌、幸福隆昌。2024年,获评“四川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显著县”,同时,连续三年上榜赛迪西部百强县榜单。

    “兴隆昌盛”四字诀

    解码隆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川南门户”“川东大门”的隆昌,如何做好产业提级、城市提能、民生提质?会上,任伟用“兴”“隆”“昌”“盛”四个字分享了隆昌的奋斗故事。

    “兴”,就是“产业”。“2024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跑出了12.5%的增速。”任伟介绍,在工业发展方面,一方面,当地抓好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让“三线建设”时期打下的工业底子焕发新生。另一方面,同步抓好新产业,把握全省“15+N”产业链机遇,围绕车载屏、笔记本显示器等配套需求,着力打造成渝地区新型显示细分领域的重要一极;农业发展方面,依托川内首个以“稻渔”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了“稻渔米香、生态虾肥”的双品牌驱动,园区农户户均增收4000元;文旅产业方面,打造出“三古之旅”黄金线路,推动“文旅+美食”“文旅+商贸”“文旅+夜间经济”深度融合。

    “隆”,就是“隆根基”。在城市建设方面,隆昌整合资金13亿元,让177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惠及2.4万户居民。同时,系统改造雨污管网,整治了229处错混接点,让老城区告别起步早、设施差的“城市病”,隆昌也因此获评四川省城市更新重点城市;在农村建设方面,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累计改造了5万多户农房,拆除了上千处危房违建和废弃棚舍。整合16个乡镇水厂实现县域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营,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95%,中心镇周边村落供水稳定性达100%。

    “昌”,就是“昌民生”。教育方面,近三年,当地投入经费超23亿元,依托全省首批示范高中隆昌一中构建起“小初高”贯通培养体系;医疗方面,组建隆昌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两大医共体集团,有序推进医疗次中心梯次建设,加快打通县域医疗信息“孤岛”,构建覆盖城乡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

    “盛”,就是“盛气象”。作为全省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隆昌聚焦区域协同和营商环境双轮驱动。区域协同方面,创新建立川渝毗邻地区协同机制,通过共建园区、要素跨区域流动、社保医疗跨省通办等27项省级赋权,打造一体化样板;营商环境方面,推行“拿地即开工”“企业开办一件事”等极简审批,开办压缩到半天,项目最快6个月达产。实施“企业宁静日”“首违不罚”柔性监管,企业获得感持续提升。同时,当地创新“产才融合”生态,设立1000万元人才发展资金,为人才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撑。

    大力实施产业提级工程

    书写产业隆昌的“硬核答卷”

    当前,隆昌市把产业发展作为全市“一号工程”,大力实施产业提级工程,奋力建设产业隆昌,通过三产协同发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五一”期间,隆昌小龙虾掀起一轮消费热潮,带动2亿元消费。这背后,是隆昌依托省内首个以“稻渔”为主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发展‘稻渔’,隆昌一靠‘打时间差’,二靠‘一块好田’,三靠‘一群新农人’”。隆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柯良在会上分享,2017年以来,隆昌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稻渔综合种养。不仅产出的稻渔米比普通稻田米贵一倍,养出的早春虾春节后销售单价最高可以达到100元/斤。

    “靠土吃饭”的隆昌人又将创新尝试的目光盯上传承上千年的玻陶。据隆昌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肖峰介绍,作为西部玻陶产业龙头,其生产的玻璃酒瓶占全国13%市场份额,高端酒瓶市场占有率达45%,陶缸产量全国夺冠。聚焦传承匠心文化、智改数转、科创赋能、区域协同等方面发力,目前,隆昌玻陶产业已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户,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6个。

    不仅如此,隆昌还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新能源汽车配套及新型显示两个赛道。汽车零部件产业方面,通过“以企招商”“以链招商”,让本地龙头企业能在“家门口”完成高效协同。同时,成功引进布尔科技等4个重点项目,有力推动隆昌在车联网领域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方面,聚集羽玺新材等产业链“主力军”和“专精特新”企业,13个新项目即将落地。同时,打造隆昌智能制造产业园、光电信息产业园等,建设总计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让企业“拎包入住”。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吸客80.2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8.26%。”隆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蔓抛出的一组数据吸引了与会人员的目光。

    她说,当前,隆昌正围绕“联动紧、场景新、消费活”三招,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五一”假期,与重庆荣昌共推“双昌”文旅CP,让两地文旅热度实现“双向奔赴”。同时,在港盈·新街里文旅街区打造“明清驿站”“穿越式”商圈,在南关石牌坊推出实景演出《如梦南关道》,在云顶寨夜市让游客体验“云顶鬼市”等,让老地方变新网红。此外,发放文旅消费券、开放免费停车位、升级旅游道路、建立“一站式”维权平台等,让游客“放心游、畅快购”。

    “企业宁静日”换企业“零差评”

    隆昌这样优化营商环境

    据悉,通过3年优化营商环境建设,隆昌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率、用气报装时间等多项指标达到全省最优水平,市场主体实有总量实现年均4500余户的增长。

    “企业的获得感,是营商环境优化最鲜活的‘晴雨表’。”林蔓谈到隆昌既让企业安心经营,又确保必要的监管服务到位的具体举措。其中,推出每月1日至20日的“企业宁静日”,正是为卸下企业“检查频繁、干扰经营”的包袱。

    一方面,当地联合市场监管、民政等23个牵头部门,编制40份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23份涉企检查事项实施方案,制定整合涉企行政检查事项178项、“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事项52项,用清单化管理画好执法“路线图”。

    另一方面,林蔓谈到,“宁静日”20天是企业“黄金生产期”,原则上让企业专心抓生产、赶订单。但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底线领域和突发事件,实行“零容忍”严查,执法前须填报执法检查备案表,明确内容并通过“月备案+季备案”审核。林蔓还谈到,检查的关键是“多查合一”,同一企业同一时段检查需求,力推“综合查一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隆昌市。图源视觉中国

    当地推行“企业宁静日”制度取得哪些成效?据介绍,制度实施至今,核减不必要检查229次,推动联合检查222次,企业年均检查频次直降40%。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将涉企执法纳入营商环境绩效考评,创新“随同执法”监督机制,选派专人对应急、市场监管、消防等重点领域实施“穿透式”监督。2025年推广的“天府入企码”让执法“全程留痕”,检查扫码记录,执法亮码、企业扫码、评价反馈全可追溯,企业评价持续“零差评”。

    此外,发布会现场还介绍了隆昌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性等方面的亮点成效。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隆昌专场

  • 2025年11月06日 14时38分
  • 来源: 四川发布
  • 11月5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隆昌专场。会上,隆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任伟围绕“产城融合促升级 书写靓丽幸福隆昌发展新篇章”作介绍。

    当前,隆昌市正以产业提级、城市提能、民生提质为抓手,加快建设产业隆昌、靓丽隆昌、幸福隆昌。2024年,获评“四川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显著县”,同时,连续三年上榜赛迪西部百强县榜单。

    “兴隆昌盛”四字诀

    解码隆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川南门户”“川东大门”的隆昌,如何做好产业提级、城市提能、民生提质?会上,任伟用“兴”“隆”“昌”“盛”四个字分享了隆昌的奋斗故事。

    “兴”,就是“产业”。“2024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跑出了12.5%的增速。”任伟介绍,在工业发展方面,一方面,当地抓好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让“三线建设”时期打下的工业底子焕发新生。另一方面,同步抓好新产业,把握全省“15+N”产业链机遇,围绕车载屏、笔记本显示器等配套需求,着力打造成渝地区新型显示细分领域的重要一极;农业发展方面,依托川内首个以“稻渔”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了“稻渔米香、生态虾肥”的双品牌驱动,园区农户户均增收4000元;文旅产业方面,打造出“三古之旅”黄金线路,推动“文旅+美食”“文旅+商贸”“文旅+夜间经济”深度融合。

    “隆”,就是“隆根基”。在城市建设方面,隆昌整合资金13亿元,让177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惠及2.4万户居民。同时,系统改造雨污管网,整治了229处错混接点,让老城区告别起步早、设施差的“城市病”,隆昌也因此获评四川省城市更新重点城市;在农村建设方面,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累计改造了5万多户农房,拆除了上千处危房违建和废弃棚舍。整合16个乡镇水厂实现县域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营,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95%,中心镇周边村落供水稳定性达100%。

    “昌”,就是“昌民生”。教育方面,近三年,当地投入经费超23亿元,依托全省首批示范高中隆昌一中构建起“小初高”贯通培养体系;医疗方面,组建隆昌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两大医共体集团,有序推进医疗次中心梯次建设,加快打通县域医疗信息“孤岛”,构建覆盖城乡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

    “盛”,就是“盛气象”。作为全省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隆昌聚焦区域协同和营商环境双轮驱动。区域协同方面,创新建立川渝毗邻地区协同机制,通过共建园区、要素跨区域流动、社保医疗跨省通办等27项省级赋权,打造一体化样板;营商环境方面,推行“拿地即开工”“企业开办一件事”等极简审批,开办压缩到半天,项目最快6个月达产。实施“企业宁静日”“首违不罚”柔性监管,企业获得感持续提升。同时,当地创新“产才融合”生态,设立1000万元人才发展资金,为人才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撑。

    大力实施产业提级工程

    书写产业隆昌的“硬核答卷”

    当前,隆昌市把产业发展作为全市“一号工程”,大力实施产业提级工程,奋力建设产业隆昌,通过三产协同发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五一”期间,隆昌小龙虾掀起一轮消费热潮,带动2亿元消费。这背后,是隆昌依托省内首个以“稻渔”为主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发展‘稻渔’,隆昌一靠‘打时间差’,二靠‘一块好田’,三靠‘一群新农人’”。隆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柯良在会上分享,2017年以来,隆昌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稻渔综合种养。不仅产出的稻渔米比普通稻田米贵一倍,养出的早春虾春节后销售单价最高可以达到100元/斤。

    “靠土吃饭”的隆昌人又将创新尝试的目光盯上传承上千年的玻陶。据隆昌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肖峰介绍,作为西部玻陶产业龙头,其生产的玻璃酒瓶占全国13%市场份额,高端酒瓶市场占有率达45%,陶缸产量全国夺冠。聚焦传承匠心文化、智改数转、科创赋能、区域协同等方面发力,目前,隆昌玻陶产业已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户,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6个。

    不仅如此,隆昌还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新能源汽车配套及新型显示两个赛道。汽车零部件产业方面,通过“以企招商”“以链招商”,让本地龙头企业能在“家门口”完成高效协同。同时,成功引进布尔科技等4个重点项目,有力推动隆昌在车联网领域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方面,聚集羽玺新材等产业链“主力军”和“专精特新”企业,13个新项目即将落地。同时,打造隆昌智能制造产业园、光电信息产业园等,建设总计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让企业“拎包入住”。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吸客80.2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8.26%。”隆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蔓抛出的一组数据吸引了与会人员的目光。

    她说,当前,隆昌正围绕“联动紧、场景新、消费活”三招,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五一”假期,与重庆荣昌共推“双昌”文旅CP,让两地文旅热度实现“双向奔赴”。同时,在港盈·新街里文旅街区打造“明清驿站”“穿越式”商圈,在南关石牌坊推出实景演出《如梦南关道》,在云顶寨夜市让游客体验“云顶鬼市”等,让老地方变新网红。此外,发放文旅消费券、开放免费停车位、升级旅游道路、建立“一站式”维权平台等,让游客“放心游、畅快购”。

    “企业宁静日”换企业“零差评”

    隆昌这样优化营商环境

    据悉,通过3年优化营商环境建设,隆昌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率、用气报装时间等多项指标达到全省最优水平,市场主体实有总量实现年均4500余户的增长。

    “企业的获得感,是营商环境优化最鲜活的‘晴雨表’。”林蔓谈到隆昌既让企业安心经营,又确保必要的监管服务到位的具体举措。其中,推出每月1日至20日的“企业宁静日”,正是为卸下企业“检查频繁、干扰经营”的包袱。

    一方面,当地联合市场监管、民政等23个牵头部门,编制40份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23份涉企检查事项实施方案,制定整合涉企行政检查事项178项、“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事项52项,用清单化管理画好执法“路线图”。

    另一方面,林蔓谈到,“宁静日”20天是企业“黄金生产期”,原则上让企业专心抓生产、赶订单。但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底线领域和突发事件,实行“零容忍”严查,执法前须填报执法检查备案表,明确内容并通过“月备案+季备案”审核。林蔓还谈到,检查的关键是“多查合一”,同一企业同一时段检查需求,力推“综合查一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隆昌市。图源视觉中国

    当地推行“企业宁静日”制度取得哪些成效?据介绍,制度实施至今,核减不必要检查229次,推动联合检查222次,企业年均检查频次直降40%。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将涉企执法纳入营商环境绩效考评,创新“随同执法”监督机制,选派专人对应急、市场监管、消防等重点领域实施“穿透式”监督。2025年推广的“天府入企码”让执法“全程留痕”,检查扫码记录,执法亮码、企业扫码、评价反馈全可追溯,企业评价持续“零差评”。

    此外,发布会现场还介绍了隆昌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性等方面的亮点成效。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zt_.jpg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