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
“十四五”时期,是四川外事港澳工作乘风破浪、硕果累累的五年。当下,四川“朋友圈”越来越大,合作路越来越宽。
11月4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四川省委外办主任张涛围绕四川“十四五”时期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主要成就作介绍。

五大维度看成果
四川外事港澳工作绘就开放新图景
发布会上,张涛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十四五”期间四川外事港澳工作的“成绩单”。
全力服务保障元首外交和重大开放活动。“十四五”期间,四川成功承办了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让“四川时间”屡次吸引世界目光。保障了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中国—中亚外长第五次会晤、第12届世界运动会、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等重大开放活动顺利举行。
以高层互访为引领推动务实合作。“十四五”期间,推动高层互访频率更高、成果更实,实现了从一般性友好往来,向深度战略合作的跨越。今年以来,来访四川的外国副国级以上政要多达28批次,为历年之最。
大力推动国际朋友圈提质扩容。“十四五”期间,四川的“国际好友列表”实现了从量到质的双重飞跃。五年间,新增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138对,总量已达到543对,覆盖全球,国际友城数量居全国第四位。
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四川围绕稳外资稳外贸、发展新质生产力、开放大通道建设等重点任务,搭平台、畅渠道、聚资源、促合作,探索经济外事新举措,推动外事工作势能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
持续巩固川港澳合作机制。“十四五”期间,四川加强川港、川澳合作会议机制建设,巩固拓展与港澳在经贸、科技、教育、文旅、青少年等多个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务实合作,形成了“政府规划、机制牵引、各方参与、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此外,张涛还提到,四川正成为外籍人士旅游观光、创新创业的优选之地,相关部门在实践中重点推进了“优化入境游便利体验”“改善出入境便捷体验”“提升外币外卡便捷支付水平”“优化在川工作、营商、学习、生活便利化服务”四个方面工作。
通道、体系、合作齐破局
四川交通对外开放打造全新范本
据介绍,交通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十四五”以来,交通运输在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哪些新成效?
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胡洪波表示,四川坚持交通天下,立足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四川从“内陆腹地”加速迈向“开放前沿”,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来看:
对外开放通道实现新突破,立体交通更好畅联世界。目前,“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基本建成,铁路、高速公路、水路进出川大通道达到51条,高效衔接7条陆路国际运输通道和4条海上国际运输通道,成都国际航空枢纽运营国际(地区)客货航线99条,居中西部第一。
国际运输体系实现新飞跃,双向奔赴更好通达全球。天府机场、双流机场国际航线通达全球43个国家,2024年出入境人员近600万人次、居全国第四,国际(地区)航空货邮吞吐量超40万吨,进出口值超6500亿元、居全国第三。
国际合作迈上新台阶,互利共赢更好奔赴未来。连续三年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物流合作秘书处联络员会议,吸引3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签署了15项重要合作协议。
中欧班列(成都)累计开行超1.9万列
多项创新举措“领跑”全国
中欧班列作为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通道,是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话题。四川又是全国开行中欧班列较早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四川在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中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会上,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梁武湖对此作介绍。
“今年1—9月,成都开行中欧班列1677列,累计开行超1.9万列,联通境外城市126个,开行数量和质量保持全国前列。”梁武湖谈到,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在国际通道网络体系持续完善方面,畅通东南亚经成都中转至欧洲的全程铁路直达通道,首发孟加拉包机到成都中转中欧班列运抵欧洲的亚蓉欧“空铁联运”国际班列,开行“蓉欧非”铁海联运川货班列。
在集结中心枢纽能级不断增强方面,中远海运多式联运中心、集装箱共享中心等竣工投用,土耳其、俄罗斯2个国别贸易码头顺利建成,成都国际铁路港集装箱年办理能力达120万标箱以上。
在市场化运营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方面,推动夹江茶叶、温江花卉等特色商品及晶硅光伏等优势产品出口,实现挪威三文鱼、俄罗斯帝王蟹等全球生鲜高效直达,东南亚榴莲、山竹等水果直通本地市场。
在特色枢纽经济加快培育壮大方面,敦豪、白俄铁等供应链管理企业前50强80%以上、TCL、重汽成商等临港制造企业300余家落户四川。
在班列运营组织模式不断创新方面,联合重庆打造中欧班列(成渝)品牌,自2021年以来中欧班列(成渝)已累计开行超2.5万列。
四川开放型经济成效显著
货物进出口突破万亿元大关
近年来,四川创新发展开放型经济取得了哪些成效?发布会上,四川自贸办专职副主任吴舸对此作介绍。
“‘十四五’以来,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服务进出口总额接近1500亿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174.9亿美元,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规模保持在中西部前列。”吴舸说,主要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货物贸易优化升级。推动“四川造”产品加快出海,平板电脑、碳酸锂、鱼油、柠檬出口位居全国第1。2021年至2024年,全省货物贸易年均增速6.7%,率先成为中西部首个外贸破万亿的省份。
二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全国首创“中试+”公共服务体系,新增国家级服务出口基地4个;2021年至2024年,全省服务贸易年均增速5.2%,知识密集型出口占服务出口比重达54.4%。
三是对外投资稳步增长。开展投资合作国家和地区超过80个,90%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布局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七化建承建全球最大乙烯一体化项目、合同金额228亿美元。
四是开放平台赋能提质。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全省累计探索形成8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1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实施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行动,宜宾临港经开区连续2年综评排名西部第1。
吴舸还介绍,“十五五”时期,四川将实施“五外联动”创新发展开放型经济,制订出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政策措施,加快贸易强省建设。
总到资146.1亿美元
四川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持续领跑中西部
当前,四川正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那么四川在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来”方面有哪些做法成效?
对此,省经济合作局一级巡视员方青介绍,“十四五”期间(数据截至今年9月),四川外商直接投资(FDI)到资共计146.1亿美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28.1%,规模每年均保持中西部第一。
具体而言,从项目看,全省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070个,增长34.1%。从结构看,外商加大在川研发中心、科技服务等高技术产业投入。从来源地看,欧美日韩FDI到资增长4.1%,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增长26.2%。此外,方青表示,四川围绕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在强化政策精准引导方面,积极落实国家稳外资政策,先后推出“金融十条”“外资23条”等专项举措;在搭建高效合作平台方面,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在着力产业生态构建方面,围绕四川重点产业链发展方向,聚焦建圈强链,靶向招引跨国公司、行业头部企业及关键配套企业;在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方面,成立全省外资工作专班,统筹部门资源协同发力,强化机制与要素保障。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