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新闻发布会

  • 2025年10月24日 22时24分
  • 来源: 四川发布
  • 【字体:
  • 10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经国务院批准,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将于11月12日至13日在宜宾市举办。

    本次大会有哪些特点?下一个五年,聚焦动力电池产业四川要怎么干?

    上百家中外企业参会“上新”

    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等新成果将发布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昕在发布会上介绍,大会以“新视野·新生态·新机遇”为主题,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宜宾市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厅、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共同承办。

    大会精心策划“1+1+6+N”系列活动,即1场开幕大会、1场全体大会、6场专题会议以及多场展览展示等同期活动。其中,6场专题会议主要涉及前瞻技术、新型储能、回收利用、创新应用、物流供应链、质量强链等专题,展览展示活动将集中展示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电动工具、电动船舶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大会期间,还将发布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等一批最新技术成果,集中签约一批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重大项目。

    目前,大会各项筹备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已收到400多位重要嘉宾的出席意向,包括奥地利、韩国等国驻川渝总领事馆官员,全球知名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代表,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等产业链头部企业负责人。特斯拉、比亚迪、宁德时代、法国达索系统等110家中外企业将参会并展示最新产品和技术。

    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四年增长超十倍

    全球供应超六成

    动力电池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优势领域。“十四五”以来,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量从2020年的83.4GWh增长至2024年的超过1000GWh,几年间增长十倍多。”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姚振智在发布会现场介绍,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在市场规模、技术创新以及配套体系等多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产业规模方面,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集中度与全球竞争力显著提升,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稳占六席,合计市场份额超过60%。今年前三季度,产业延续增长态势,累计装车量达493.9GWh,同比增长42.5%。

    技术水平方面,关键材料研发、单体电池设计与系统集成等环节取得突破,综合性能迈上新台阶,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半固态电池逐步实现装车应用,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产业配套方面,目前,我国已构建起完备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体系,向全球供应了约70%的电池材料、超60%的动力电池。

    在全球影响力上,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动力电池出口量达约130GWh,同比增长32.7%。通过投资建厂、建立研发中心等方式,积极布局欧洲、东南亚、非洲等海外市场,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锂电池已成为展现中国制造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崭新名片;应用场景方面,除汽车领域外,动力电池在低空飞行器(如eVTOL)、内河船舶、重型工程机械、智能农用机械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推动动力电池从交通能源产品向支撑社会多领域清洁能源转变。

    四川聚集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超200家

    今年产量有望突破200GWh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曾吉明谈到四川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情况时表示,近年来,四川汇集能源、产业、人才优势,聚力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串珠成链、集链成群的跨越式发展。

    “今年1—9月,我们全省动力电池产量是168.1GWh、同比增长49.2%,全年有望突破200GWh,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曾吉明表示,四川已聚集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超200家,装机量全国前十企业的5家在川有产业布局,形成了从锂矿开发、上游材料到电池组件、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体系。此外,全固态电池领域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建成锂电关键材料及电池系统应用等省级中试研发平台。

    面向“十五五”,曾吉明表示,四川将奋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生态圈。发挥建圈强链推进机制作用,聚焦前沿技术发展方向,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同时,加快研发中心建设,加强固态电池研发攻关、技术验证和装车测试。此外,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设计研发与产业金融协同效能,并开展零碳工业园区试点、绿色工厂建设。

    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方面,曾吉明表示,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在全省建设集成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储运、综合利用等多功能的区域中心,并引导区域中心建立健全产业合作机制,促进整个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在区域里形成闭环。

    全球动力电池每10块就有1块“宜宾造”

    宜宾全链产值瞄准3000亿元

    累计引进动力电池及上下游配套项目120余个、协议投资超2000亿元,规划动力电池产能300GWh、现已建成180GWh,90%以上的电池结构件可在宜宾本地高效配套……宜宾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杜海洋用一系列亮眼数据,展现了宜宾在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

    2023年、2024年宜宾动力电池产值均超千亿,成为宜宾继白酒之后的第二个千亿级产业,推动全市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大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24年,宜宾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的16%以上、全球10%。“也就是说全世界每生产10块动力电池,就有1块是宜宾造。”杜海洋称,在行业持续深度调整的情况下,今年前三季度宜宾市动力电池产量增长46%,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

    不仅如此,宜宾还系统打造了十大示范应用场景,全市汽车电动化率超10%、公共充电接口近1.4万个,两个指标均居全省第2位;累计建成换电站19座,推广换电重卡近3000辆,构建了全国领先的重卡换电示范体系,获批全国第二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同时,国内首条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试制线即将在宜宾投用,并成功获批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先进动力技术创新中心、动力电池产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

    “力争到2030年,全市动力电池年总产量达到400GWh、动力电池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00个亿。”杜海洋表示。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新闻发布会

  • 2025年10月24日 22时24分
  • 来源: 四川发布
  • 10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经国务院批准,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将于11月12日至13日在宜宾市举办。

    本次大会有哪些特点?下一个五年,聚焦动力电池产业四川要怎么干?

    上百家中外企业参会“上新”

    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等新成果将发布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昕在发布会上介绍,大会以“新视野·新生态·新机遇”为主题,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宜宾市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厅、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共同承办。

    大会精心策划“1+1+6+N”系列活动,即1场开幕大会、1场全体大会、6场专题会议以及多场展览展示等同期活动。其中,6场专题会议主要涉及前瞻技术、新型储能、回收利用、创新应用、物流供应链、质量强链等专题,展览展示活动将集中展示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电动工具、电动船舶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大会期间,还将发布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等一批最新技术成果,集中签约一批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重大项目。

    目前,大会各项筹备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已收到400多位重要嘉宾的出席意向,包括奥地利、韩国等国驻川渝总领事馆官员,全球知名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代表,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等产业链头部企业负责人。特斯拉、比亚迪、宁德时代、法国达索系统等110家中外企业将参会并展示最新产品和技术。

    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四年增长超十倍

    全球供应超六成

    动力电池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优势领域。“十四五”以来,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量从2020年的83.4GWh增长至2024年的超过1000GWh,几年间增长十倍多。”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姚振智在发布会现场介绍,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在市场规模、技术创新以及配套体系等多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产业规模方面,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集中度与全球竞争力显著提升,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稳占六席,合计市场份额超过60%。今年前三季度,产业延续增长态势,累计装车量达493.9GWh,同比增长42.5%。

    技术水平方面,关键材料研发、单体电池设计与系统集成等环节取得突破,综合性能迈上新台阶,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半固态电池逐步实现装车应用,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产业配套方面,目前,我国已构建起完备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体系,向全球供应了约70%的电池材料、超60%的动力电池。

    在全球影响力上,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动力电池出口量达约130GWh,同比增长32.7%。通过投资建厂、建立研发中心等方式,积极布局欧洲、东南亚、非洲等海外市场,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锂电池已成为展现中国制造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崭新名片;应用场景方面,除汽车领域外,动力电池在低空飞行器(如eVTOL)、内河船舶、重型工程机械、智能农用机械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推动动力电池从交通能源产品向支撑社会多领域清洁能源转变。

    四川聚集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超200家

    今年产量有望突破200GWh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曾吉明谈到四川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情况时表示,近年来,四川汇集能源、产业、人才优势,聚力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串珠成链、集链成群的跨越式发展。

    “今年1—9月,我们全省动力电池产量是168.1GWh、同比增长49.2%,全年有望突破200GWh,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曾吉明表示,四川已聚集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超200家,装机量全国前十企业的5家在川有产业布局,形成了从锂矿开发、上游材料到电池组件、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体系。此外,全固态电池领域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建成锂电关键材料及电池系统应用等省级中试研发平台。

    面向“十五五”,曾吉明表示,四川将奋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生态圈。发挥建圈强链推进机制作用,聚焦前沿技术发展方向,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同时,加快研发中心建设,加强固态电池研发攻关、技术验证和装车测试。此外,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设计研发与产业金融协同效能,并开展零碳工业园区试点、绿色工厂建设。

    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方面,曾吉明表示,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在全省建设集成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储运、综合利用等多功能的区域中心,并引导区域中心建立健全产业合作机制,促进整个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在区域里形成闭环。

    全球动力电池每10块就有1块“宜宾造”

    宜宾全链产值瞄准3000亿元

    累计引进动力电池及上下游配套项目120余个、协议投资超2000亿元,规划动力电池产能300GWh、现已建成180GWh,90%以上的电池结构件可在宜宾本地高效配套……宜宾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杜海洋用一系列亮眼数据,展现了宜宾在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

    2023年、2024年宜宾动力电池产值均超千亿,成为宜宾继白酒之后的第二个千亿级产业,推动全市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大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24年,宜宾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的16%以上、全球10%。“也就是说全世界每生产10块动力电池,就有1块是宜宾造。”杜海洋称,在行业持续深度调整的情况下,今年前三季度宜宾市动力电池产量增长46%,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

    不仅如此,宜宾还系统打造了十大示范应用场景,全市汽车电动化率超10%、公共充电接口近1.4万个,两个指标均居全省第2位;累计建成换电站19座,推广换电重卡近3000辆,构建了全国领先的重卡换电示范体系,获批全国第二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同时,国内首条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试制线即将在宜宾投用,并成功获批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先进动力技术创新中心、动力电池产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

    “力争到2030年,全市动力电池年总产量达到400GWh、动力电池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00个亿。”杜海洋表示。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730.jpg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