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解读

  • 2025年07月09日 18时44分
  • 来源: 省发展改革委
  • 【字体: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一、起草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为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塑造四川产业发展新优势,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在系统研究我省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征求吸纳相关领域专家、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及行业主管部门意见,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形成了《关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2025年7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

    二、有关解释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先进产业。它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包括量子科技、第六代移动通信(6G)等领域。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主要包括4个部分。

    (一)关于总体目标。在新兴产业领域,提出到2027年培育30家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打造5个千亿级、10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在未来产业领域,提出培育10家以上高成长创新型企业,涌现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和标志性产品。

    (二)关于重点突破方向。结合我省实际,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重点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前沿生物、低空经济、氢能等23个重点方向,其中15个新兴产业均是当前发展速度较快、增长潜力较大的领域,8个未来产业均为紧盯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前沿趋势,且我省具有独特优势的领域。

    (三)关于重点任务。包括开展重点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等5项重点任务,从关键技术突破、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企业梯次培育、产业协同发展、强化应用带动等方面明确分工,着力构建从创新策源到转化应用的产业培育链条,体系化推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

    (四)关于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保障、加大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生态等3方面提出有关措施,统筹协调重大决策,强化资金投入、税收优惠、人才引育等要素保障,全力推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

    四、主要特色和亮点

    一是紧扣发展实际选择四川道路。在重点突破方向选择上,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指示要求,坚持创新引领,既不一哄而上,更不盲目跟风,所遴选的23个重点突破方向均是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确定的“差异化”赛道,既宣誓了四川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战略考量和决心,又为推动细分领域发展成势、促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势能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动能明确了主攻方向。

    二是面向产业转型需要明确实现路径。按照“分类推动、各有侧重”的原则,充分尊重产业发展规律,根据不同产业所处阶段,结合各地发展基础和实际,提出可操作能落地的发展思路,既能满足全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需求,又能探索中西部省市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实现创新驱动跨越的新范式。对集成电路、商业航天、氢能等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侧重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对量子科技、6G、脑科学与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侧重关键技术突破、标志性产品打造和应用场景拓展。

    三是针对发展瓶颈制约提出具体方法。为有力破解四川科教资源富集、产业门类齐全,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结合不够、经济科技“两张皮”等难题,在重点任务中正面回应各方关切,提出聚焦产业需求开展重大技术攻关、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强产业协同发展等具体举措,并明确责任分工,正面回应“技术攻关依靠谁、成果转化怎么保障、不同主体如何支持、产业基础重点是什么”等问题,力争形成务实管用的措施。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解读

  • 2025年07月09日 18时44分
  • 来源: 省发展改革委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一、起草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为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塑造四川产业发展新优势,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在系统研究我省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征求吸纳相关领域专家、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及行业主管部门意见,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形成了《关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2025年7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

    二、有关解释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先进产业。它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包括量子科技、第六代移动通信(6G)等领域。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主要包括4个部分。

    (一)关于总体目标。在新兴产业领域,提出到2027年培育30家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打造5个千亿级、10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在未来产业领域,提出培育10家以上高成长创新型企业,涌现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和标志性产品。

    (二)关于重点突破方向。结合我省实际,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重点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前沿生物、低空经济、氢能等23个重点方向,其中15个新兴产业均是当前发展速度较快、增长潜力较大的领域,8个未来产业均为紧盯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前沿趋势,且我省具有独特优势的领域。

    (三)关于重点任务。包括开展重点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等5项重点任务,从关键技术突破、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企业梯次培育、产业协同发展、强化应用带动等方面明确分工,着力构建从创新策源到转化应用的产业培育链条,体系化推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

    (四)关于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保障、加大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生态等3方面提出有关措施,统筹协调重大决策,强化资金投入、税收优惠、人才引育等要素保障,全力推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

    四、主要特色和亮点

    一是紧扣发展实际选择四川道路。在重点突破方向选择上,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指示要求,坚持创新引领,既不一哄而上,更不盲目跟风,所遴选的23个重点突破方向均是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确定的“差异化”赛道,既宣誓了四川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战略考量和决心,又为推动细分领域发展成势、促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势能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动能明确了主攻方向。

    二是面向产业转型需要明确实现路径。按照“分类推动、各有侧重”的原则,充分尊重产业发展规律,根据不同产业所处阶段,结合各地发展基础和实际,提出可操作能落地的发展思路,既能满足全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需求,又能探索中西部省市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实现创新驱动跨越的新范式。对集成电路、商业航天、氢能等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侧重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对量子科技、6G、脑科学与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侧重关键技术突破、标志性产品打造和应用场景拓展。

    三是针对发展瓶颈制约提出具体方法。为有力破解四川科教资源富集、产业门类齐全,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结合不够、经济科技“两张皮”等难题,在重点任务中正面回应各方关切,提出聚焦产业需求开展重大技术攻关、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强产业协同发展等具体举措,并明确责任分工,正面回应“技术攻关依靠谁、成果转化怎么保障、不同主体如何支持、产业基础重点是什么”等问题,力争形成务实管用的措施。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