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坚持问题导向之“理”——
正视矛盾问题 化解风险挑战

  • 2023年07月31日 08时1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回顾我国革命历程及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纵观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突出强化问题导向,倾听时代的声音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

    “问题”被定义为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其本质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问题导向就是以解决问题、协调矛盾各方为方向的工作方法。坚持问题导向就是以直面问题为核心理念、以分析问题为路径指导、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根本要义的工作方法。

    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日起,问题导向便伴随其发展、传播,并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

    坚持问题导向的概念内涵蕴含于马克思主义矛盾论的论述中。问题的本质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以客观的态度直面问题,就是承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以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矛盾不断发展变化的重要观点;以切实的态度解决问题,就要求我们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的认知态度遵循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基本观点。问题不是主观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坚持问题导向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认识并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做到与时俱进。

    坚持问题导向的工作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特点。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实践不断回答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新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重要特点。

    因此坚持问题导向、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不断解决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重要体现。

    坚持问题导向是党领导革命指引建设的宝贵经验

    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光辉历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经验,问题导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领导人民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宝贵经验。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问题导向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根本态度。面对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结构问题以及大城市工人阶级发展不充分的阶级结构问题,毛泽东同志从现实革命问题出发,最终确立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以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坚持问题导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维指南。中国共产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百废待兴的现实问题出发,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促使我国在短时间内聚集资源,极大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坚持问题导向是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依据。面对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从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出发,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解放思想的切入点,吹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号角;21世纪初,面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重大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科学发展观”。

    进入新时代,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问题、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坚持问题导向是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五大建设,这在本质上都是对“发展怎样的现代化”问题的回答。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回答的是中国式现代化领导核心的基本问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的是现代化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基本问题;协调推进五大建设回答的是现代化本质属性、重要内涵以及内在要求的基本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是提出并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首先,五大基本特征的提出是对我国长久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各类重大问题的总结。在问题导向下,党中央从我国长期社会主义实践中进行总结,最终形成了来源于发展实践的理论创新;其次,五大基本特征的实现路径有赖于直面发展问题的态度导向。只有直面我国经济社会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趋势、聆听时代的声音,才能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跨越,推动我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发现并解决人民群众的切实问题,在工作中以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为价值取向,围绕人民群众最直接的生产生活问题开展工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立足于省内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从四川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出发,从人民群众面对的切实生活问题出发,是新时代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把握四川现代化建设瓶颈,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四川省面积广阔、各地发展水平不均、各区域人口与产业结构差异巨大,经济社会多样性程度极高。在面临如此复杂的现代化建设形势下,广泛调研、深入探寻各地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突破四川现代化建设瓶颈的重要途径。

    解决四川现代化建设的难点痛点,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四川具有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亟待提升。省委从以上发展的实际问题出发,明确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发展战略,切实解决四川现代化建设的难点痛点。

    落实新发展理念,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川新篇章,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站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的起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这要求四川省在面临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时,持续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解决环境问题、科教问题、区域差距问题、民生问题以及外资外贸问题,贯彻落实绿色、创新、协调、共享、开放的新发展理念,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川新篇章。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笔:丁任重、李溪铭 西南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深刻领会坚持问题导向之“理”——
    正视矛盾问题 化解风险挑战

  • 2023年07月31日 08时1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回顾我国革命历程及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纵观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突出强化问题导向,倾听时代的声音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

    “问题”被定义为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其本质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问题导向就是以解决问题、协调矛盾各方为方向的工作方法。坚持问题导向就是以直面问题为核心理念、以分析问题为路径指导、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根本要义的工作方法。

    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日起,问题导向便伴随其发展、传播,并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

    坚持问题导向的概念内涵蕴含于马克思主义矛盾论的论述中。问题的本质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以客观的态度直面问题,就是承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以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矛盾不断发展变化的重要观点;以切实的态度解决问题,就要求我们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的认知态度遵循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基本观点。问题不是主观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坚持问题导向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认识并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做到与时俱进。

    坚持问题导向的工作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特点。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实践不断回答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新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重要特点。

    因此坚持问题导向、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不断解决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重要体现。

    坚持问题导向是党领导革命指引建设的宝贵经验

    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光辉历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经验,问题导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领导人民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宝贵经验。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问题导向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根本态度。面对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结构问题以及大城市工人阶级发展不充分的阶级结构问题,毛泽东同志从现实革命问题出发,最终确立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以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坚持问题导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维指南。中国共产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百废待兴的现实问题出发,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促使我国在短时间内聚集资源,极大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坚持问题导向是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依据。面对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从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出发,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解放思想的切入点,吹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号角;21世纪初,面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重大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科学发展观”。

    进入新时代,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问题、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坚持问题导向是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五大建设,这在本质上都是对“发展怎样的现代化”问题的回答。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回答的是中国式现代化领导核心的基本问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的是现代化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基本问题;协调推进五大建设回答的是现代化本质属性、重要内涵以及内在要求的基本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是提出并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首先,五大基本特征的提出是对我国长久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各类重大问题的总结。在问题导向下,党中央从我国长期社会主义实践中进行总结,最终形成了来源于发展实践的理论创新;其次,五大基本特征的实现路径有赖于直面发展问题的态度导向。只有直面我国经济社会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趋势、聆听时代的声音,才能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跨越,推动我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发现并解决人民群众的切实问题,在工作中以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为价值取向,围绕人民群众最直接的生产生活问题开展工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立足于省内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从四川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出发,从人民群众面对的切实生活问题出发,是新时代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把握四川现代化建设瓶颈,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四川省面积广阔、各地发展水平不均、各区域人口与产业结构差异巨大,经济社会多样性程度极高。在面临如此复杂的现代化建设形势下,广泛调研、深入探寻各地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突破四川现代化建设瓶颈的重要途径。

    解决四川现代化建设的难点痛点,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四川具有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亟待提升。省委从以上发展的实际问题出发,明确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发展战略,切实解决四川现代化建设的难点痛点。

    落实新发展理念,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川新篇章,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站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的起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这要求四川省在面临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时,持续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解决环境问题、科教问题、区域差距问题、民生问题以及外资外贸问题,贯彻落实绿色、创新、协调、共享、开放的新发展理念,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川新篇章。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笔:丁任重、李溪铭 西南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