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俊锋:重庆山火市民自救给现代应急管理留下的三重反思

  • 2022年09月21日 08时23分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字体:
  • 重庆缙云山山火扑灭已过去了一些时日,重庆市民“赴汤蹈火”的集体表达,无疑给现代应急管理提供一个“样本化”的案例,也给这门学科提供了一个政府如何组织抢险、市民如何参与救援、政府和社会如何良性互动形成合力的反思契机。

    盛夏8月,疫情多点散发,川渝两地遭遇6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天气,干旱少雨,火情频发。重庆北碚缙云山突发数十年未遇的山火。一时之间,各路百姓闻讯而来,重庆崽儿骑着摩托,教授们放下书本,嬢嬢们备上了食粮……一场山火映照出重庆侠肝义胆的城市性格。

    这一场面让我想起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的片段。追求宏大叙事和旷世奇恋故事的读者朋友往往会忽略《霍乱时期的爱情》消防片段。霍乱的“终结者”乌尔比诺医生年轻德勋,被推选为公共改善协会荣誉主席。乌尔比诺对消防事业非常重视,他一举改变了以往原始落后的防火方式,成立了专业的消防队伍,配置了装备精良的蓄水卡车。这让灭火这一行为成为当地奇观,消防队员出动的时候,市镇热闹得像过节一样,公务人员、医护人员、学校师生都停下工作和学业,集体围观消防员灭火。这样的市民围观至少有两个意义,一是给消防员加油助威,二是在围观中接受教育。让火情火灾同时成为消防普及课、救灾实训课,即便在今天的应急教育管理中亦值得镜鉴。

    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与大自然的斗争史。人们在大自然中接受各种考验,在灾害中积累教训,也在沉重的代价中反思得失,凝结经验,共御天灾,并在后人的生产生活中转化为“防范于未然”的风险警示与灾难防控。随着时代的发展,防患自然灾害逐渐衍生为应急管理学科。现代灾害特别是工业时代衍生的安全事故林林总总,在面对危化品事故毒、爆、泄现场,在自然山体和建筑物崩塌、垮落面前,保护、疏散民众,让无关人员远离现场,是抢险救援的刚性要求和前置条件,科学化、智能化、精准化减少次生灾害和人员二次伤亡,成为刚性的管控要求。救灾现场,警戒线一拉,“无关人员”挡之门外,场内场外迅速形成两个世界。这种现场管控与无关人员的物理隔离对有序救灾、减少无关人员的再次伤亡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我们有必要探讨的是,在一般灾害、安全可控的环境里,分批、分层、有序地让民众参与抢险救援,也是一个值得广泛探讨的公共话题。灾难面前,人人都不能置之度外。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市民参与救灾,体验真实存在的自然灾害,感受到勠力同心、天人对决的浩气,增强城市归属感与市民荣誉感,这种感受与感知,与其教育千遍,不如亲身体验一次。

    缙云山山火爆发时,正值新冠疫情肆虐、创纪录高温、城市限电,再加上缙云山悬崖峭壁、地形不便,困难种种叠加,救火难度无限增大。山火突袭,当地政府没有刻意强调安全、没有对市民划出条条框框的限制,但每位市民瞬间拥有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为了风光如黛的缙云山、为了潺潺流过的嘉陵江水、为了美丽的家园……还记得那张刷屏的摄影图片,森林深处冲天大火,左边是山火燃烧成的红色火线,在不远的右边,一条蓝色光线分外明亮,那是隔绝带上坚守的志愿者们的蓝色头灯汇聚而成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永远不服输的“重庆崽儿”用血肉之躯筑成人墙,点点微弱荧光,那是众志成城保卫家乡不灭的集体信念。

    缙云山山火在专业队伍的强攻和民众万众一心的支持下被合力扑灭,至少带给我们三重启示。

    其一,这是一次消防知识普及的大教育。“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是政府防患于未然、抓早抓小的系统治理观。但如何让民众在接受消防知识教育中入脑入心,办法似乎并不太多。在常态化的宣传中,我们常用“水火无情”“灾难就在身边”苦口婆心教育大众,但宣传质效似乎不尽人意。一场山火让置身北碚小城的每一市民深切地感受到生命财产被严重威胁、美丽家园将被侵害,这种深重的危机与揪心的现场观感,让每一位市民都受到一场触及灵魂的深刻火情教育。

    其二,这是一次全民应急抢险的“大演练”。“平战结合”“以练为战”是应急抢险的“必修课”,但现实中的演练场景往往搞成彩旗猎猎、红旗飘飘、人山人海的“场景应用”,形式大于内容,甚而有的就是形式主义。参与者嘻嘻哈哈完成一次“过家家”游戏,当灾难真正来临时,他们依然手忙脚乱、六神无主。缙云山山火则是全民直接实战,更是一场未经彩排、效果俱佳的“大演练”。他们在参与抢险救援中明白了自己的角色、所处的位置、应尽的职责,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转变。

    第三,这是一次城市精神的大提升。每位公民的心灵成长史也是城市精神的生发史。缙云山山火让北碚居民空前团结,救援力量不够便征召志愿者,“女娃不上,没满20岁的男娃不上”的阵前“军令”小视频让人泪目,侠肝义胆的重庆儿女置身危难、挺身而出,不能参与灭火的饭店老板、超市大爷、邻里街坊、老太太、小姐姐倾其所有、倾囊相助,为奋勇逆行的勇士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资保障,各种鼓舞人心的短视频、歌曲、诗歌不断涌现,在朋友圈传播迅速成为“爆点”和“爆款”。当山火终于被扑灭,英雄的人民疲惫又骄傲地撤出危机现场,整个北碚、整个重庆,甚至整个中国人都打开了情感储藏室,我们,为这场热血沸腾的救援引吭高歌、喜极而泣。

    山火无情,人间有爱。缙云山山火已经成为过去,也成为北碚人集体记忆中浓墨重彩的片段。深居西南大学的骆鹏老师的诗歌《北碚人,北碚的守护神》堪称啼血之作:“你长在李商隐抒情的小城/巴山夜雨涨满秋池/你长在卢作孚建设的小城/梧桐树覆盖中山路……今夏,你终于上了热搜/留守在全国最热的小城见证历史极值/……今天,我要叫你一声英雄……45度高温,高不过你100度的勇气……”骆鹏老师的诗歌复刻了缙云山抢险救援志愿者们的刚健勇毅,折射出北碚小城的价值追求与团结精神,同时也镌刻出一座城市的文化高度和心理认同。(作者系四川省甘孜州政府副州长)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冯俊锋:重庆山火市民自救给现代应急管理留下的三重反思

  • 2022年09月21日 08时23分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重庆缙云山山火扑灭已过去了一些时日,重庆市民“赴汤蹈火”的集体表达,无疑给现代应急管理提供一个“样本化”的案例,也给这门学科提供了一个政府如何组织抢险、市民如何参与救援、政府和社会如何良性互动形成合力的反思契机。

    盛夏8月,疫情多点散发,川渝两地遭遇6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天气,干旱少雨,火情频发。重庆北碚缙云山突发数十年未遇的山火。一时之间,各路百姓闻讯而来,重庆崽儿骑着摩托,教授们放下书本,嬢嬢们备上了食粮……一场山火映照出重庆侠肝义胆的城市性格。

    这一场面让我想起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的片段。追求宏大叙事和旷世奇恋故事的读者朋友往往会忽略《霍乱时期的爱情》消防片段。霍乱的“终结者”乌尔比诺医生年轻德勋,被推选为公共改善协会荣誉主席。乌尔比诺对消防事业非常重视,他一举改变了以往原始落后的防火方式,成立了专业的消防队伍,配置了装备精良的蓄水卡车。这让灭火这一行为成为当地奇观,消防队员出动的时候,市镇热闹得像过节一样,公务人员、医护人员、学校师生都停下工作和学业,集体围观消防员灭火。这样的市民围观至少有两个意义,一是给消防员加油助威,二是在围观中接受教育。让火情火灾同时成为消防普及课、救灾实训课,即便在今天的应急教育管理中亦值得镜鉴。

    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与大自然的斗争史。人们在大自然中接受各种考验,在灾害中积累教训,也在沉重的代价中反思得失,凝结经验,共御天灾,并在后人的生产生活中转化为“防范于未然”的风险警示与灾难防控。随着时代的发展,防患自然灾害逐渐衍生为应急管理学科。现代灾害特别是工业时代衍生的安全事故林林总总,在面对危化品事故毒、爆、泄现场,在自然山体和建筑物崩塌、垮落面前,保护、疏散民众,让无关人员远离现场,是抢险救援的刚性要求和前置条件,科学化、智能化、精准化减少次生灾害和人员二次伤亡,成为刚性的管控要求。救灾现场,警戒线一拉,“无关人员”挡之门外,场内场外迅速形成两个世界。这种现场管控与无关人员的物理隔离对有序救灾、减少无关人员的再次伤亡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我们有必要探讨的是,在一般灾害、安全可控的环境里,分批、分层、有序地让民众参与抢险救援,也是一个值得广泛探讨的公共话题。灾难面前,人人都不能置之度外。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市民参与救灾,体验真实存在的自然灾害,感受到勠力同心、天人对决的浩气,增强城市归属感与市民荣誉感,这种感受与感知,与其教育千遍,不如亲身体验一次。

    缙云山山火爆发时,正值新冠疫情肆虐、创纪录高温、城市限电,再加上缙云山悬崖峭壁、地形不便,困难种种叠加,救火难度无限增大。山火突袭,当地政府没有刻意强调安全、没有对市民划出条条框框的限制,但每位市民瞬间拥有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为了风光如黛的缙云山、为了潺潺流过的嘉陵江水、为了美丽的家园……还记得那张刷屏的摄影图片,森林深处冲天大火,左边是山火燃烧成的红色火线,在不远的右边,一条蓝色光线分外明亮,那是隔绝带上坚守的志愿者们的蓝色头灯汇聚而成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永远不服输的“重庆崽儿”用血肉之躯筑成人墙,点点微弱荧光,那是众志成城保卫家乡不灭的集体信念。

    缙云山山火在专业队伍的强攻和民众万众一心的支持下被合力扑灭,至少带给我们三重启示。

    其一,这是一次消防知识普及的大教育。“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是政府防患于未然、抓早抓小的系统治理观。但如何让民众在接受消防知识教育中入脑入心,办法似乎并不太多。在常态化的宣传中,我们常用“水火无情”“灾难就在身边”苦口婆心教育大众,但宣传质效似乎不尽人意。一场山火让置身北碚小城的每一市民深切地感受到生命财产被严重威胁、美丽家园将被侵害,这种深重的危机与揪心的现场观感,让每一位市民都受到一场触及灵魂的深刻火情教育。

    其二,这是一次全民应急抢险的“大演练”。“平战结合”“以练为战”是应急抢险的“必修课”,但现实中的演练场景往往搞成彩旗猎猎、红旗飘飘、人山人海的“场景应用”,形式大于内容,甚而有的就是形式主义。参与者嘻嘻哈哈完成一次“过家家”游戏,当灾难真正来临时,他们依然手忙脚乱、六神无主。缙云山山火则是全民直接实战,更是一场未经彩排、效果俱佳的“大演练”。他们在参与抢险救援中明白了自己的角色、所处的位置、应尽的职责,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转变。

    第三,这是一次城市精神的大提升。每位公民的心灵成长史也是城市精神的生发史。缙云山山火让北碚居民空前团结,救援力量不够便征召志愿者,“女娃不上,没满20岁的男娃不上”的阵前“军令”小视频让人泪目,侠肝义胆的重庆儿女置身危难、挺身而出,不能参与灭火的饭店老板、超市大爷、邻里街坊、老太太、小姐姐倾其所有、倾囊相助,为奋勇逆行的勇士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资保障,各种鼓舞人心的短视频、歌曲、诗歌不断涌现,在朋友圈传播迅速成为“爆点”和“爆款”。当山火终于被扑灭,英雄的人民疲惫又骄傲地撤出危机现场,整个北碚、整个重庆,甚至整个中国人都打开了情感储藏室,我们,为这场热血沸腾的救援引吭高歌、喜极而泣。

    山火无情,人间有爱。缙云山山火已经成为过去,也成为北碚人集体记忆中浓墨重彩的片段。深居西南大学的骆鹏老师的诗歌《北碚人,北碚的守护神》堪称啼血之作:“你长在李商隐抒情的小城/巴山夜雨涨满秋池/你长在卢作孚建设的小城/梧桐树覆盖中山路……今夏,你终于上了热搜/留守在全国最热的小城见证历史极值/……今天,我要叫你一声英雄……45度高温,高不过你100度的勇气……”骆鹏老师的诗歌复刻了缙云山抢险救援志愿者们的刚健勇毅,折射出北碚小城的价值追求与团结精神,同时也镌刻出一座城市的文化高度和心理认同。(作者系四川省甘孜州政府副州长)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