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彪解读四川利用全球智慧的三个关键点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体系,关键是要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技术、知识向我国集聚、集中、集结。吸引发达国家及地区的智慧和资源为我所用,对于提升四川这种内陆地区的发展水平,十分关键。四川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全球智慧发展创新经济,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构筑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竞争优势。
有三个关键点:
一是以促进四川创业创新和产出水平为出发点,高水平地“引进来”。要注重引进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以我国不断释放和起飞的内需为引力,以国际化发展的城市群落为载体,以优化的科技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为平台,以全球化企业为主体,大力“虹吸”全球先进科技、智慧、知识和人才。由此改造落后的产业体系,通过创新型人才的创造性破坏活动,促使创造出优质、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更替低端生产。创造条件和优化投资环境,让引进的人力、资本、技术和知识,与四川创业创新的热情、政策和平台充分对接,激发激活创业创新活力动力。
二是以增强四川企业竞争力、影响力为出发点,大规模地“走出去”。推动品牌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将高铁、电力、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中国装备推向世界,消化国内过剩产能;依托我国的巨大市场,“虹吸”国外先进生产要素尤其是高级人才;利用我国巨额外汇储备,扩大和增强四川企业在国外的投资,增强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产业控制力;有效利用产品、资本的纽带,全面建立国内与全球之间的知识流动管道,构筑来川创新创业的双向流动机制,提升四川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
三是构建四川全方位区域对外开放新格局。成都争创内陆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的试验和推广,将有效促进四川的制度创新尤其是政府的简政放权和职能转换,为西部地区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四川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将成为推动区域内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升级四川企业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和分工的形式,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逐步嵌入全球创新链;通过建设各类双边自由贸易区、达成区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用开放的主动赢得知识交流和移动的主动,从而赢得发展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动。 (刘志彪 作者系南京大学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