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卿、杨静光解读全面深化改革将驶向何方
○主持人 记者 梁现瑞 李欣忆
○嘉宾 省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 曾卿 省委党校教授 杨静光
“十二五”四川改革决心不减,步伐不停,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前。未来,全面深化改革将驶向何方?记者为此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
记者: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请谈谈两年来的总体进展情况。
曾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省委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精心谋划和统筹实施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决定》确定的改革任务,一手抓方案制定,一手抓部署落实,全省改革呈现出全面启动、多点突破、纵深推进、蹄疾步稳的良好态势。
杨静光: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长足进步,突出特征是:一求准,正确理解和贯彻党中央历次全会精神,方向不偏;二求实,针对四川实际定准改革方向,脚踏实地;三求新,从体制改革到路径创新都力求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着力创新。
记者:中央提出今年要力争把改革的主体框架搭建起来,四川将有哪些主要安排?
曾卿:2016年是改革攻坚至关重要的一年,主要有六项重点任务:
一是对标中央和省委《实施规划》,按进度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事项,同时梳理中央和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新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一批具体改革事项,纳入改革总盘子;
二是主动跟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向,实施供给侧改革四川行动,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乘势推进一批稳增长、调结构改革事项;
三是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契机,聚焦突破一批经济和科技领域改革事项,争取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
四是着眼显著提高群众改革获得感,抓住脱贫攻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社会治理等热点领域,加快实施一批解决具体民生问题的改革事项;
五是实行省委“年度改革重点任务清单”制度,从省委层面选择一批具有标志性、突破性和全局带动作用的重大改革,集中突破重点推进,打造一批体现四川特色的改革事项;
六是总结提升两年来推进改革的有效办法,用政策和法律等形式把推进改革的经验做法固定下来,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改革工作组织体系和推进机制。
今后,将坚持把增强群众获得感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检验标准。着眼共享发展,把群众最盼望改的事情改到位,调动各方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记者:我省出台280多个专项改革方案,如何让改革方案真正落到实处?
曾卿:为推动改革落实,我省建立起四项制度:一是制定改革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级各部门有具体的要求,包括机构履职、方案制定、改革任务落实、信息宣传、改革督查等各方面的指标;二是实行改革任务台账管理,将改革任务项目化,年初部署、年中检查、年底对账;三是建立日常督查机制,对改革事项实行全程督查,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查就跟进到哪里,确保改革见到实效;四是开展改革方案专项评估,对已出台的专项改革方案推进落实情况进行评估督查,推动已出台改革方案尽快落地、见到实效。
杨静光:把280多个专项改革方案落到实处,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原因在于,改革推进无法避开路径依赖,历史包袱重;改革实施牵涉四面八方,协调难度大;改革深入需要落地操作,细处矛盾多;改革结果涉及千家万户,利益影响广。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在改革推进中让广大群众成为改革的主体,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